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秦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拉開了曆史的帷幕。曆史的推動離不開文臣武将,咱們在課本上曆史書中提起著名的有商鞅、李斯等人,這些人為秦國的文化統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而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提起骁勇善戰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戰功赫赫的戰神白起。“百戰不殆屠百萬,秦劍飲血驚社稷。”反觀白起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

白起又名公孫起,但是這麼稱呼他的人不多,史料中也隻有《戰國策》如是記載。白起出生于公元前331年,他出生時秦國早就十分強大了,可是人的野心是無法被滿足的,就這樣在這個武力解決問題的年代,白起登上曆史的舞台。
秦昭王十四年,那時候的白起還是一名普通的将領,碌碌無聞每天正常打卡上班下班。當時是什麼情況呢?
魏國大兵支援南韓,兩個人想抱團共同抵禦秦國,俗話說得好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而秦國對未能攻破南韓十分苦惱,這時候一個至關重要的人就出現了——秦國丞相魏冉,就是他舉起了小手發表了意見,讓名不見經傳的白起擔任主将。一下子從小小的科員直線上升為科長,白起也沒讓魏冉失望。
白起一上任就進行了一番戰略決策,采用包抄的戰術,足足斬殺聯軍24萬人,并且俘虜了敵軍主将。24萬在古代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白起一戰成名,南韓也再回天之力。
白起作戰布局嚴謹頭腦清醒,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戰國期間戰死二百萬多萬人,白起能占二分之一,就是起碼有一半的人都是死在白起的刀下。這樣一份殺人賬單,提起白起的名字都聞風喪膽啊。
就這樣白起一路過五關斬六将,持續的更新打怪,大小戰役從無敗績,連平局都沒有。不管是以少勝多,以衆淩寡;還是輕裝奇襲,高牆厚壘;哪怕是攻堅奪城,野戰包圍。各種各樣的仗從未輸過,可真是天生的戰争怪物。
要說最為出名的,還得是長平之戰。
戰國末年秦國的胃口越來越大,相鄰的南韓勢單力薄怕自己被“消滅”,主動送土地給趙國示好,這下可完了,秦王大為震怒。心想,你在我眼皮子底下偷雞摸狗的幹的是什麼事?指令率軍再次進攻。
白起率軍隊向東一路進攻,此時鎮守長平的老将是廉頗。一個是血氣方剛骁勇善戰的将軍,一個是足智多謀老謀深算的智者。縱是白起不斷挑釁,廉頗也當什麼事沒有發生似的。要說最早起源的論持久戰,還是從廉頗這來的。
白起一想這麼耗着費時費力的,這是戰争又不是相面,打仗怎麼可以畏手畏腳的呢?于是動用了“離間計”,四處傳播廉頗要謀反的消息。這流言蜚語傳到趙王的耳朵裡,心裡的小九九就開始盤算上了。
于是這個低智商的趙王,派了趙括來代替廉頗。趙括用如今的話來形容,就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沒有實戰經驗輕敵出擊,這一下給了白起反撲的機會。白起設計包圍趙括軍隊,截斷軍草。整整46天趙軍草斷糧絕,拼死突圍被白起一舉殲滅。
趙國一蹶不振被俘虜了40萬餘人,白起隻是放了240個年幼的俘虜,餘下之人全部活埋!長平一役,是中國史上冷兵器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戰争。自此秦國站在了曆史的巅峰,勝利的頂端。
細節決定成敗,古往今來的著名戰役上往往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成為成敗至關重要的條件。
白起這個人不但擅長出兵打仗,更擅長如何整頓軍隊。嚴明的紀律以及雷厲風行的治軍宗旨,也是白起成功的先決條件。
古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各個地區的飲食文化也各不相同。秦國吃羊肉在那時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是白起明文規定了:士兵們不能吃羊肉。
那大家就納悶了?秦國一個泱泱大國,也不是軍糧供給不足,那為什麼不能吃羊肉呢?士兵們雖然順從,但是心裡難免會不服。我們都吃慣了羊肉,怎麼一時之間叫我們改正呢?
于是有的士兵偷偷生起了炊火,半夜時分拿出來烹饪。白起知道後大為震怒,重罰吃羊肉的士兵。大家心生不滿,我們都是跟你出生入死的兄弟,就因為吃羊肉是以要重重責罰嗎?
白起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自己聞聞,走出這軍帳50米便能聞到羊肉的膻味,倘若是風吹過,豈不是向敵軍暴露了我們的位置?”大家這時才恍然大悟。
羊肉雖然美味,但是膻味極重。我們現在去火鍋店吃涮羊肉,一出門身上便都是羊膻味。白起的心思如此缜密,軍事化的管理滲透到軍隊各處,想失敗都難。
世人都說白起殘殺暴虐,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并為此還冠以“人屠”的稱号,在筆者看來不過是時代下的産物,是那個兵戎相見的年代的悲劇。
筆者相信血流成河遠不是白起心中所想,可能他向往的也隻是粗茶淡飯的田園生活。可是為了更多百姓能安居樂業,為了自己心中維護的正義,為了穩固秦朝的統治。白起隻能挂帥出征,浴血沙場并成為這個年代的犧牲品。
現在我們生長在和平的年代,戰火硝煙已經遠離了我們。曆史的車輪呼嘯而過,屠殺和戰役也隻是史書上的寥寥數筆。我們應牢記戰争帶給我們的傷害,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妻離子散。珍惜當下所擁有的美好,為維護和平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