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初生姑娘(爸媽精讀作者)
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免不了有這樣的經曆:
寫作業能拖一分鐘是一分鐘,摳橡皮、喝水、上廁所、神遊太空、研究書桌犄角旮旯的灰塵……
各種神操作在寫作業中橫空出世,讓衆多父母喟然長歎,幾度腦梗,縱使絞盡腦汁,也是抵不住孩子的頻頻大招。
同樣是面對不自覺學習的孩子,微網誌上一位爸爸的做法,讓衆多網友紛紛舉手稱贊。
原來是,這位爸爸讓孩子兩手各拿一支筆和一塊磚,讓他自己去掂量兩者的重量,去判斷該不該學。
結果不言而喻,孩子哭着做出了選擇,自覺性和主動性都提高了很多。
筆與磚的重量,肉眼可見;爸爸對孩子的用意,更是煞費苦心。
與其說教、怒吼,讓孩子自己體會學與不學的差别,更能讓孩子接受。
有句話說:學問之根苦,學問之果甜。
學習固然苦,但它是最低成本的付出,卻是最高收益的回報。
在學習上沒有白白浪費的時間,所花費的每一分鐘,在十年之後,都會回饋于你。
拿筆與搬磚的差距,十年後就知道了
古人雲:“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挑燈夜讀,埋頭苦學固然很累,但不吃十年寒窗的苦,後半生将會有更多的苦與痛在等着你。
每一滴“眼淚”的背後,都是對“讀書無用”的寫照。
紀錄片《十八歲的流水線》記錄了一群低學曆打勞工的生存現狀,看完隻覺得紮心不已。
這些人每天上崗十幾個小時,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抽空上個廁所的時間都沒有,有時一不留神,就會被機器割傷,有的人下班累得連碗都端不住。
他們說:“想要離開,卻又被現實打敗,出了這個門,自己更無好的去處。”
十八歲的年紀,本是意氣風發的年紀,他們眼睛裡卻早已沒有了光芒。
在一場散夥飯上,記者問他們:“如果還有一次可以讀書的機會,還會選擇出來打工嗎?”
所有人都沉重地點了頭,曾經堅信的讀書不如闖江湖的信念,如今被現實擊得粉碎,比起生活的苦,學習的累不值一提。
可是這世上,有人在用淚水悔恨當初,就有人在步履不停地學習。
曾經華為“天才少年”高達201萬的年薪項目,一直頗受網友關注。
而家境普通的張霁獲得201萬年薪,成為了萬衆矚目的對象。
他經曆了兩次聯考,也隻是上了普通的三本院校。
聯考的不如意,讓張霁更加的發憤圖強,嚴格律己,苦心人天不負,他從三本一路逆襲到博士。
也因為超高的學習主動性,讓他通過了“天才少年”的層層選拔,一步步擠進上流的優質圈子。
張霁的成績,沒有運氣和偶然,有的隻是堅持不懈學習的結果。
他成功的背後,是孜孜不倦的拼搏精神。
俗話說:“鐵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
一張學曆的重量輕于鴻毛,但其蘊含的知識卻重于泰山。
它決定了你的未來是為生計奔波勞累,還是坐在辦公室中指點江山。
拿筆還是搬磚,隻有一念之差,未來的路,是無盡的悔恨,還是逆襲重生,選擇權在你自己的手上。
學習一時痛,搬磚一世痛
曾經聽蔡康永說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隻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隻好說“我不會耶”。
現在因痛苦和困難放棄了學習,在長大後的某一天,生活的苦難會加倍折磨你。
說到這裡,不由得想起舅舅家的一個表弟。
他是家中獨子,被舅舅嬌生慣養,舅舅從不舍得他吃一丁點苦。
恃寵而驕的表弟,對學習分外厭惡,因為占用了他玩樂的時間了。
老師和舅舅費盡心機,也提升不了他對學習的興趣。
表弟在課堂上不是睡覺就是開小差,要不然就是翹課出去打遊戲,玩得不亦可乎。
出乎人意料的是,初二那年表弟決定退學回家,所有人都說破了嘴皮都改變不了他退學的決定。
辍學在家後的表弟,每天遊手好閑,無所事事,又因年紀太小,隻好去工地裡做一些體力活。
由于體力不支,辭職後又輾轉去了工廠。
每天重複的流水線工作,他覺得枯燥乏味,不僅工資低,還失去了自由。
表弟隻好辭職,打算另謀高就,但是一沒學曆,二沒能力的他,連挑選工作的餘地都沒有。
如今的表弟,隻能在家長籲短歎,對着生活,無計可施。
對于學習龍應台曾對兒子安德烈說過這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将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無論是學習還是搬磚,每一種選擇,都早已标好了價格,在你作出決定之日,未來也在暗地裡命中注定。
起初你吃不了學習的痛苦,你的餘生就将會永遠與淚水為伴,永無停歇之日。
而你現在扔下的筆,在十年後,會變成磚砸向自己的腳,讓你痛不欲生。
因為,學習隻能痛一時,而搬磚卻要痛一世。
吃得學習苦,方為人上人
白岩松先生說: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别人拼?
這個社會,有人拼顔值,有人拼背景,對于什麼都沒有的普通人家來說,隻能拼命讀書,這是改變命運的最佳捷徑。
好好讀書,擁有的不隻是學曆和知識,還有迎難而上的勇氣。
《超級演說家》總冠軍、擁有上億身價的CEO劉媛媛,農村出身的她,逆襲的每一步,都讓人贊歎不已。
上學期間,她成績算是倒數,口音重、平翹舌不分,也是以常被同學笑話。
即便如此,她依舊立志要考入北大,她每天早起晚睡,在被窩裡借着手電筒微弱的燈光,補習功課。
遺憾的是她沒有心想事成,上了一所211大學,但她也未喪失鬥志,在大學期間,她又下定決心跨專業考北大的法碩。
食堂、宿舍、操場到處可見她學習的身影,她還潛心研究考試的政策,然後開始用心努力,最終以高出30多分的成績被錄取。
後來,毫無演講經驗的她,又報名了《超級演說家》。
她為演講看了數百個演講的視訊,研究語氣、動作、表達,更是翻看了20多本演說技巧書籍,為自己制定了一套“枝葉根果”的演講法。
最終她憑借《寒門貴子》的勵志演講,勇奪全國總冠軍。
說到這裡,你還是覺得讀書很苦嗎?
努力讀書,未必就會成功,但會讓你知曉世事。好好學習,即使不能出人頭地,但依然存在無限可能。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而認真學習是最容易的那條。
有句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不要等挨了生活的耳光後,才幡然醒悟,讀書時流的汗水是多麼可貴。
今後你想踏上頂端,還是想跌入谷底,就看你現在有多努力。
上半生吃着學習的苦,下半生享着讀書的福,這才是人生最佳狀态。
在《怦然心動》中有這樣一句台詞:“有人住高樓,有人在深溝,有人光芒萬丈,有人一身鏽。”
一句話,道盡了學與不學最真實的模樣。
在學習中熬過的夜,流過的淚,經過時間的沉澱後,都會變成你身上最深的印記。
此刻的奮筆疾書,換來的是以後有錢又有閑的生活。
現在的寒窗苦讀,收獲的是面對生活的底氣和籌碼。
今日流的汗與淚,得到的是後半生最穩妥的道路。
沒有不勞而獲的人生,隻有一路過關斬将的毅力,在該拼搏的年紀,就不要選擇放棄。
更不要相信從天而降的好運,所有成功的背後,都是腳踏實地走出來的。
總有一天你會懂得,拿筆與搬磚之間,差的不是重量,也不止十年,而是整個人生。
作者簡介:初生姑娘,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