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行刺失敗,英雄屍骨未寒,未婚妻竟嫁與他人,雙雙被擊斃

1905年9月24日,北京正陽門火車站戒備森嚴,崗哨林立。

清廷兵部侍郎徐世昌等五位大臣登上專車準備南下到上海坐船出洋考察。

專車一共五節車廂,前邊兩節是随員乘坐,第四節為仆役車廂,最後一節是放行李的,五位大臣們坐在中間第三節車廂裡。

八點剛過,大小官吏們陸續到達。

革命黨人吳樾懷裡揣着自制炸彈跟着仆役們一起進入了第四節車廂。前邊第三節就是大臣們所在的車廂。

吳樾一步步向前挪着,試圖進到第三節車廂裡去。但在三四節車廂的中間通道内,吳樾被衛兵攔了下來。

“你是跟随哪位大人的?”

“我是澤公爺府裡的。”吳樾按照事先想好的借口回答。

“澤公爺府的?我怎麼沒見過你?”非常不湊巧,這個衛兵就是載澤的侍衛。

吳樾隻好說:“我是新進府的,跟大家都不熟。”

大臣們的侍衛一般都是北方人,說的一口京腔,吳樾的安徽口音引起了侍衛的懷疑。

糾纏間,又過來了幾個侍衛,吳樾一看很難再周旋下去了,說的越多越容易敗露。幹脆一不做二不休,他背過身去,從懷裡拿出炸彈轉身向三車廂沖過去,準備把炸彈投向大臣們中間。

萬萬沒想到,正當此時,火車突然發動了,慣性之下,吳樾站立不穩,險些摔倒,手裡的炸彈脫手掉到了地下。

“轟”的一聲巨響,炸彈在吳樾腳下爆炸,巨大的沖擊波将車廂撕開了一個大口子,車廂頂部被炸開了一個大洞,被炸飛的斷手斷腳飛上天後又噼裡啪啦掉下來,情狀駭人,異常恐怖。

火車停了下來,車廂裡亂作一團。地下橫七豎八躺滿了死傷者。

因為炸彈沒來得及扔出去就在吳樾腳下爆炸,是以三車廂的大臣們隻是受了輕傷,但是驚吓不輕,一個個鑽入座位底下哭爹喊娘,吓的屁滾尿流。

載澤舉着流血的左手,用右手摸着自己的脖子問身邊人:“我的腦袋呢?我的腦袋掉沒掉?”

身邊的仆人早吓得渾身篩糠一樣話都說不利索:“沒、沒……”

載澤魂都沒了:“我的腦袋沒、沒了?”

仆人都快哭了:“不、不是,腦袋沒、沒掉。”

行刺失敗,英雄屍骨未寒,未婚妻竟嫁與他人,雙雙被擊斃

清朝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内強征暴斂、血腥專制,對外卑躬屈膝、割地賠款,全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種情形下,一批仁人志士為了挽救民族危亡,揭竿而起,紛紛發動武裝起義想要拯救群眾于水火之中。然而,在清政府的血腥鎮壓下,武裝起義屢遭挫敗。

于是,革命黨人隻好把鬥争轉入地下,政治暗殺便應運而生。

吳樾,字夢霞,安徽桐城人,七歲喪母,父親是一位商人。因為家境尚可,吳樾從小便熟讀詩書,對中國曆史尤為感興趣。

1902年,20歲的吳樾由自己的堂叔吳汝綸引薦,進入保定高等學堂讀書。

吳樾的堂叔吳汝綸是晚清著名儒士,熱心教育,在晚清士林地位極高,與李鴻章關系十分密切。

受堂叔吳汝綸影響,吳樾也醉心于辦學,參與創辦了保定兩江公學,并擔任國文、地理、數學、曆史等老師。

在兩江學校教學期間,吳樾廣結全國各地革命志士,認識了陳天華、鄒容、蔡元培、秋瑾、張榕等一批革命黨人。

他深深歎服鄒容、陳天華等人的才華和膽略,決定以他們為榜樣,在需要時不惜以身殉國來喚醒群眾。

1904年11月,吳樾與楊笃生、趙聲等人在兩江公學成立暗殺團,暗殺團長楊笃生自己研制土炸彈,暗殺團第一目标計劃先謀刺兵部侍郎鐵良。但因鐵良防衛嚴謹,一直不能得手。

1905年,為了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運動,擺脫危機,清廷以預備立憲來欺騙麻痹公衆,宣布成立政治考察館,派皇室大臣等出國考察歐美等國,宣稱為實行憲政做準備。

雖然清政府朝野上下立憲呼聲極高,但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卻早就看清清政府此舉隻是一個瞞天過海、拖延時間的把戲。同盟會發表了大量文章揭露和批判清廷的假立憲騙局,積極準備武裝鬥争。

但吳樾和暗殺團成員一緻認為,同盟會的武裝起義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認為,在五大臣出國前消滅他們,才能徹底給清政府假立憲的陰謀以有力打擊。

吳樾決定自己親自北上,承擔起刺殺五大臣的使命。

行刺失敗,英雄屍骨未寒,未婚妻竟嫁與他人,雙雙被擊斃

26歲的吳樾已有一個相處多年的未婚妻,兩人情投意合就要談婚論嫁了。

暗殺決心下定後,吳樾知道自己此去兇多吉少,但出于保密自己又不能将真相告訴女友,于是在出發之前,吳樾謊稱自己要出差幾日,将自己的所有财物托付給女友,兩人依依惜别後,吳樾踏上了北去的列車。

到了北京,吳樾僞裝成投考學堂的學生,在安徽會館住下,等待刺殺時機。

通過暗線得到五大臣詳細的出行情報後,吳樾決定在正陽門火車站用炸彈行刺。

行前,吳樾得到了秋瑾的幫助,兩人共同去車站踩點,制定暗殺計劃。

臨别之前,吳樾将一封寫有“不達目的,誓不生還”的遺囑交給了秋瑾儲存。

9月23日,吳樾設告别宴招待各方友人。會客結束,吳樾回到會館将刺殺行動的緣由詳細寫了下來,聲明自己此次行為與任何人無關。然後将聲明藏在枕頭下。

9月24日,吳樾懷揣炸彈,按照計劃,一大早便來到了正陽門火車站。

八點多,吳樾成功混上了火車,但因原定要扔到第三車廂的炸彈因為火車震動而掉在吳樾腳下爆炸,暗殺行動失敗。

因為距離較遠,五大臣除了受點輕傷外并沒有傷及性命。

吳樾身邊的三名大臣衛兵被炸死。因為炸彈在自己腳下爆炸,吳樾的下半身都被炸沒了,手臂也缺失,面孔血肉模糊,無法辨認。

爆炸後,正陽門車站陷入一片恐怖之中,大臣和随從們各處逃命,混亂不止。軍警持槍将車站包圍,吓得魂飛魄散的五個大臣在衛士的護衛下,屁滾尿流逃回了府邸。

由于事發突然,吳樾的屍體又無法辨認,是以正陽門火車站爆炸案因為找不到嫌疑人而成了懸案。

清廷警察隻有将吳樾的屍體照片各處分發,尋找線索。

行刺失敗,英雄屍骨未寒,未婚妻竟嫁與他人,雙雙被擊斃

一日,警察拿着照片來到安徽會館。一個在會館裡端茶倒水的小姑娘仔細看過照片後認出了吳樾就是前段時間在會館住過的“吳公子”。

于是,警察們按照小姑娘的指引來到吳樾房間,在枕頭下找到了吳樾的那封信,軍警才确認爆炸制造者吳樾的身份。

清朝政府對吳樾生前學習和工作的保定學堂和兩江公學進行大肆調查後,沒有找到證據與楊笃生、趙聲等人有牽連,最後清政府隻能将兇手定為吳樾一人,含糊結案。

吳樾犧牲的消息傳開後,革命黨人悲痛不已。蔡元培、秋瑾、陳其美等紛紛作詩悼念。

暗殺團成員楊笃生等人更是茶飯不思、痛哭失聲。

吳樾生前,曾把自己的未婚妻托付給好友代為照顧,然而,在吳樾死後,他的未婚妻很快就嫁給了同為革命黨人的白楚香。英雄屍骨未寒,此種行為在革命黨人中引起了極大憤慨,蔡元培等人立即宣布與白楚香絕交。

抗日戰争爆發後,白楚香夫婦禁不住誘惑和恐吓,叛國投于日本人門下做了漢奸。

一日,夫妻兩人在津門出現,被時任天津軍統站站長的吳樾的親侄抓獲,當場槍斃于津門城下。

吳樾此次的暗殺行動雖然失敗了,但他的英雄壯舉,卻極大的激勵了革命黨人的革命熱情,令清政府膽寒,對推翻清政府的統治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在吳樾之後,更多的人參與到暗殺行動中來,無數國人覺醒,認清了清廷假立憲的嘴臉。

英雄之死,重于泰山!

正如秋瑾為吳樾所寫的:

爆裂同拼殲賊臣,男兒愛國已忘身。……前仆後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