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在一九五五年大授銜前,評選小組将整理好的名單報給了主席,主席看到後,在上将名單中圈出了一個人,并批注了:此人驕傲自滿,宜授中将。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此人便是和許世友将軍并稱為“山東雙雄”的王建安将軍,兩位将軍關系本是十分親密的,後來在紅四方面軍因張國焘出現問題時,脾氣火爆的許世友将軍,因為一些言論,想要自己去打遊擊,要叫幾個人一起去,他叫的人裡就有王建安。

王建安雖然脾氣也很直,但是他覺得私自出走的行為是不對的,在緊要關頭,他非但沒有跟許世友将軍一起離開,反而将此事告訴了政委。

後來許世友将軍冷靜下來,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但是王建安向上級彙報,還是惹怒了許世友将軍,将他的告密行為認定為背叛,兩人的關系一度鬧得很僵。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在抗戰時期,兩人也多次合作,但關系始終沒有出現拐點。直到一九四八年豫東戰役結束後,兩人的關系才出現轉折,中央決定進軍濟南地區,考慮帶兵的人選就是許世友将軍和王建安将軍,因為兩人在山東地區都十分有威望和名氣,并且指揮作戰能力也是得到了組織的肯定。

主席先是電報通知了許世友将軍,将軍收到主席的委派,自然是十分激動,就急忙上路了,經過一晚的奔波,次日淩晨就到達了目的地。

主席知道後,讓他安心等候,副手已經在路上。随後主席找到了王建安将軍,想讓他做好許世友将軍的副手,兩人一定要團結協作。王建安明白了主席的意思,是怕他們産生沖突,影響作戰,于是他立馬打了保票。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等王将軍到了山東,許世友已經提前準備了酒菜。原來許世友知道副手是王建安後,就和周圍的人說,這次主席讓我們一起幹,我一定要和老王齊心協力拿下濟南城,不能丢了主席的面子。

看着熱情的許世友将軍,王建安也被打動了,兩人坐在一起喝了一頓酒,過去的事就算過去了。兩人還約定,等到拿下濟南後,還要再喝一場。

濟南戰役中,兩人配合默契,八天就拿下了濟南城。等到濟南城解放了,将軍們又趕往其他地方作戰了。

王建安将軍有大局觀,在許世友将軍沖動的時候及時制止,也能夠遵從主席的意見,撇開兩人的恩怨,在戰場全力以赴,為何還會被主席認定性格容易自滿?從上将标注為中将。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其中原因大概是将軍在主席面前第一印象不太好,在紅軍時期一次會議上,陳老總提出了作戰計劃,但是王建安卻認為有所不合适,最後兩人争論中,王建安将軍一時氣憤,竟然拍了桌子,這件事後來被與會人員告到了主席那裡,主席就對王建安有了不太好的印象。

但是王建安的老朋友許世友将軍說過,老王雖然會上拍桌子,但是會下從來不會拆台,此人有勇有謀,做事直來直去,不會轉彎。

評定小組拿到主席的批示後,一方面不好反駁主席的意見,另一方面又認可将軍的能力,而當時将軍因為抗美援朝長期作戰,身體出現了問題,被送回國内調養,也不太可能出席儀式,是以評定小組的人就想先放一放。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因而在一九五五年的授銜中,王建安将軍并沒有參與授權。後來經過評選小組和主席的溝通,告知了拟定上将的緣由,主席聽到了也覺得很有道理,在一九五六年一月授予王建安上将軍銜,是彭老總和大将黃克誠在國防部大樓,親自為将軍授予了上将軍銜。

雖然授銜比别人晚了,但是将軍的資曆和能力受上将都是十分合适的。

然而,在一九八零年,将軍去世,卻沒有一個人前去吊唁,很多老戰友都是過了很久才知道了将軍去世的消息。

王建安将軍出生在湖北黃安将軍縣,和多數将領一樣,他也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雖然出身十分艱苦,但是王建安知道讀書可以明智,為了能夠讀書,他一邊做短工,一邊找時間讀書,經常是讀書時被地主發現痛打一頓,但是将軍還是會偷偷地看一些簡單書籍。是以雖然沒上過學,但也不算目不識丁。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一九二四年,十八歲的王建安離開了家鄉投軍報國,他加入了大軍閥吳佩孚的隊伍,然而,軍閥隊伍中的不良習氣讓王建安失望不已。沒過幾年,他就離開了隊伍,繼續回到家鄉,做起了篾匠。一九二六年,他在家鄉參加了農民自衛軍和自衛隊,當時我黨在各地發展隊伍,一九二七年機緣巧合之下,王建安加入了紅軍隊伍,成為了一名黨員,開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因為之前在吳佩孚部隊當兵的經曆,将軍在作戰中十分突出,很快就被上級重用,他跟随部隊參與了四次反圍剿,從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三一年,他從一個小兵成長為了紅軍副團長,将軍知道沒有知識,隻蠻打也是不行的,他先後兩次進入學校學習,經過學校的系統教育後,将軍的軍事才能也越來越強。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一九三九年,日軍派出了兩萬兵力攻打山東地區,王建安将軍是當時山東縱隊的副指揮,他通過巧妙部署,将縱隊劃分開,多次和敵人戰鬥,最終讓敵人結束進攻。與此同時,國軍也多番對我軍進行騷擾,前有狼,後有虎,我軍情況十分危急,一九四二年,敵人突然行動圍攻王建安将軍帶領的隊伍,将軍在沉思後,果斷帶領戰士到了一處小高地,先一步占據了地利,及時在小高地附近提前設防。

然而在他們修建防禦工事時,對方打了過來,我們的戰士子彈很快打完了,戰士們沒有坐以待斃,反而和敵人拼,在這次殘酷的鬥争中,王建安和戰士們一共殲滅敵人一千多人,等到戰士們結束戰鬥,打算休整隊伍時,敵人再一次展開了進攻,雙方進行了将近一個月的戰鬥,最終我們的戰士憑借堅強的毅力打退了敵人。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建國後,他還參與了抗美援朝戰役。因為長期的征戰,他的身體出現了很多問題,在一九五四年不得不強制送回國内休養。雖然人被送回了國,但是将軍的心卻還在戰場上,等到身體稍微康複一些,他再度回到了工作崗位。

但是将軍好像運氣不太好,他先後做了沈陽軍區副司令、濟南軍區副司令、福州軍區副司令,一直在給别人做二把手。不過,将軍也并未是以有什麼意見,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一次将軍在看電視,看到國外的元帥去世後,整個葬禮場面十分鋪張,将軍就跟家人說,我以後不必如此。

王建安:1955年授銜時差一點降為中将,逝世時為何沒一人前去吊唁

一九八零年七月二十五日,将軍去世,他的夫人跟組織說了,将軍的遺囑不用舉辦任何吊唁儀式,也不必驚動中央。甚至連将軍的幾個孩子,在知道将軍病重趕回來時,見到的也已經是病危的将軍。在将軍去世一個月後,他的戰友和老部下才察覺到不對,知道了将軍已經去世的消息。

将軍的骨灰撒在了老家的土地上。就這樣安靜地結束了他的一生。

王建安将軍有勇有謀,做事直來直去,甘做二把手,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地工作,為人低調,堪稱楷模,令人欽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