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找樁難、充電難問題,一直是兩會代表和委員的關注點。近日,北京市城管委起草的《關于加強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意見》中提到,要鼓勵自用充電樁共享利用,似乎給這個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記者調查發現,共享充電模式目前已經在一些小區中出現,既能讓樁主獲得收益,也緩解了車主的充電焦慮。但與此同時,充電樁損壞難以索賠,App平台使用不便等問題,也限制了共享充電模式的發展,需要通過後續措施來解決。
車主:插上充電槍 心裡的石頭落了地
中午12點半,趙剛趁午休時間從機關開車回到了自家小區。他之前跟同小區鄰居石先生約好,要在這個時間租用對方的充電樁。把車開到石先生的車位,充電插槍插到車上那一刻,趙剛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石先生的共享自用充電樁,經常會被其他車主借來充電
石先生的充電樁,是小區裡唯一的“共享自用充電樁”,本小區和附近小區的許多電動車車主都是這個充電樁的常客。有時一天下來,充電樁就沒有空閑的時候,一個人充完另一個人就會接上。
“這個樁可真是幫了大忙了。”趙剛表示,他的電動車是前段時間剛買的,名額排了很久的隊才排到,肯定不能浪費這個機會。但買了車之後在哪充電,他也沒有想好。小區目前已經不能建立充電樁,附近的公共充電站,要麼經常滿員,要麼還要加收高額的停車費,實在有點“充不起”。
一個月前,趙剛用手機App搜尋附近充電樁時,偶然發現小區裡居然有一個私人充電樁可以共享給他人充電,這才聯系上了樁主石先生。每度電1塊錢的收費,比公共充電站要便宜不少,因為是同小區,還不用另收停車費。為了友善聯系,趙剛加入了石先生建的一個微信群,一進群看到,居然已經有40多人了,其中大部分是本小區鄰居,也有附近小區的住戶。群裡的車主情況都比較類似,沒有自己的充電樁,找公共樁又比較困難。石先生的共享自用充電樁,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家的充電焦慮。
石先生經常要幫群裡的車主協調充電時間
趙剛今天約的充電時段是中午12點半到晚上6點,因為不怎麼長距離開車,這次充完電之後,大約夠用四五天的時間。“群裡有開車開得勤的,現在天氣冷,一兩天就得充一回。”因為要充電的車輛太多,趙剛和其他人都得提前跟石先生報備,有時甚至要排兩三天才能排上,“實在排不上要急用,還是得去附近的快充站。要是能排上,我肯定是在石先生這裡充的。”
樁主:肩上責任重 40多人靠一人協調
石先生共享充電樁的經曆,還要從四年前說起。那時他白天要開車出去上班,有鄰居看到充電樁空出來了,就來詢問是否可以在石先生外出的時間借樁充電。
“我也是電動車主,我知道找充電樁有多困難,能幫幫别人也挺好。”就這樣,石先生和鄰居約好,鄰居可以用充電樁,每次用完拍一張用了多少度電的照片,按照每度電1塊錢付使用費。
再後來,石先生退了休,因為不再需要駕車通勤,他把車借給了親戚去開,自己的充電車位長期空了出來。為了能幫助更多找樁難的車主,石先生還在一個手機App上公布了自己的充電樁共享資訊。為了讓大家充電更快一點,石先生還把原先3.3KW的充電樁換成了一個7KW的樁。
釋出共享資訊之後,來找石先生充電的車主就更多了。為了更好地協調充電時間,石先生建了一個微信群,把車主們都拉了進來。微信群人數從最早的十幾人變成了現在的40多人,石先生深感自己的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了。
“有好幾個車主,現在都已經是我的朋友了。車鑰匙都給我了,白天他上班挪不了車我就幫着挪。”40多人,石先生協調起來确實不太容易。但車主們因為大多都住同一個小區,互相之間也比較禮貌謙讓。“有時本來定好了誰充,結果另一個人臨時要跑長途,電量不夠了,群裡一說,我也能幫着安排,其他人也能了解。”
為了提高充電效率,石先生還特意囑咐其他車主,最好能在晚上10點或11點換一次班。“有的車是晚上五六點開始充的,充四五個小時已經差不多了。如果讓這車過夜,有點資源浪費,換下一輛車充到早上,能多解決一個人的問題。”
問題:樁主有顧慮 App用着也不友善
從開始共享以來,石先生充電樁的使用費就沒變過,一直是每度電1塊錢。近期天氣較冷,石先生一個月大約能從車主那裡收到2000元的使用費。刨去自己的電費、停車費成本,大約能有七八百元左右的純收益。
每月能多掙七八百元,聽着似乎還不錯?但石先生自己也有難處。“我們小區除了我,之前還有三個人共享了自己的充電樁,但現在就剩我一個了。”說起原因,主要是充電樁的損壞問題。
“有車主充完電之後,可能是拔槍方法不對,充電樁主機闆就燒了。”一年多的時間,石先生的充電樁就遇到過三次主機闆被燒壞的情況。因為還處在保修期内,石先生每次都能找廠家免費來修,而之前不再共享的那三個鄰居,都是因為過了保修期,發現賺的錢還抵不上修的錢,就不再共享了。至于自己的充電樁保修期到期後還會不會繼續共享,石先生也沒想好,隻能“到時候再看”。
目前,市面上能搜到自用充電樁共享資訊的App平台主要有兩家,分别是“優易充”和“星星充電”,石先生充電樁的共享資訊就釋出在優易充App上。對于樁主充電樁損壞如何索賠的問題,記者咨詢了兩家平台,客服均表示,如果樁主的充電樁損壞,平台無法幫助樁主向充電車主索賠,樁主隻能自行與車主協商。
樁主有顧慮,車主想用App租用充電樁也不那麼順手。優易充App不提供事先預約功能,比如無法在早上預約當天晚上哪個時段前來充電,這使得石先生群裡的車主在換班時往往要在群裡實時對接,甚至現場見面,一個人拔充電槍另一個人趕緊預約,才能確定充電樁不被其他人約走。
優易充的共享自用充電樁,無法提前預約,必須得在充電樁空閑時搶約
星星充電的問題則是稽核不及時和資訊不準。記者嘗試從星星充電App上預約了5個私人共享充電樁,其中有3個,預約之後樁主都沒有點選稽核,最終也沒能充上。還有2個是免預約充電樁,其中一個記者打電話聯系樁主,對方表示資訊發錯了,充電樁不對外共享。還有一個隻顯示了大概方位,記者花了半天時間,不斷比對平台上的示意圖檔和實際周圍環境才找到充電樁具體位置。這時才看到,車位已經被另一輛車占據。
星星充電的共享自用充電樁,因為資訊不準或稽核不及時,很難使用
“如果自用充電樁隻是面向同小區業主共享,問題會少一些,但如果推廣到社會共享,還會牽扯到物業管理等問題。”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技術和認證部主任劉锴表示,有些小區為了管理友善,不讓外來車輛進入,充電樁對外共享自然無法做到。為了解決物業的後顧之憂,在政策法規上應該完善相應的責任劃分機制,讓物業有據可依。
此外,對于樁主擔憂的充電樁損壞沒人賠問題,劉锴建議,平台方可以要求車主在使用App前交納一筆押金用于賠付,或者由平台方先行墊付,以保障樁主的權益,“但如何求證是車主的使用不當造成的損壞,損壞後如何定損,還需要更深入和細緻的研究。”
委員說:推動建立統一平台 将充電樁資訊互聯互通
“如果自用充電樁共享的模式能推廣開來,對于提高充電樁使用率,促進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是很有幫助的。”北京市政協委員、國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延芳近幾年都在關注電動車和充電樁發展的相關問題,在她看來,這種共享模式在停車位不足、配電設施設定不足的老舊小區能夠發揮的作用更大。
“但總體來說,自用充電樁的共享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王延芳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找樁”App存在資訊不互通的情況,使用者想找充電樁充電,往往要頻繁換用好幾個App,“如果政府部門推動建立統一的區域性私樁分享營運管理平台,為車主與樁主提供充電統一排程與标準付費管理,同時為充電樁提供專業運維管理服務,確定裝置安全穩定運作,就可以降低車樁辨識及營運管理成本,提升私樁分享效率。使用者找樁就會更加友善,共享的私人充電樁也能更好地被利用起來。”
如何才能讓更多的樁主願意把充電樁共享出來?王延芳建議,一方面要完善機制,解決共享期間樁主如何停車等問題,同時考慮對參與共享的私樁給予适度補貼。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宣傳引導,讓更多樁主了解這個模式,以及它能為緩解充電難、節約社會資源、促進綠色低碳發展帶來怎樣的貢獻和幫助,并探索建立類似公益服務積分制度,提升樁主參與共享的積極性。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 | 記者 莫凡
編輯 王雯淼
流程編輯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