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戰時期,民間流傳一句話:白天蔣介石在重慶開會罵娘,晚上毛主席在延安的窯洞就能知道。
在那個年代,這似乎非常讓人難以置信,而把這一切變成事實的,是一個女人。此女面目清秀,舉止端莊,同時也是中共深埋在蔣介石身旁的一把尖刀,被稱為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女人”,她叫沈安娜。
這個極具蘇聯風的名字,是她自己取的。
1915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蘇泰興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以美玉之名為她取名為沈琬,希望這個小女兒能像美玉般溫潤而美好。
受家庭影響,沈琬從小得到了極好的教育,幾歲時便能熟讀四書五經,并寫得一手好字。
和那個時候封建家庭出生的大多數女性不同,沈琬從小就有着獨立的自我意識,7歲那年,家中大人按照“慣例”為她纏足,年幼的沈琬甯死不從,拼命反抗,每次纏上之後,她都會在半夜偷偷用剪刀剪開,幾次下來,纏足隻好作罷。
但讀書、留學、成家、工作的人生軌迹,似乎早已定型,對于當時的女孩來說,這樣的人生足夠順遂平安。
不料,沈家突然遭逢變故,家道中落。
1934年,正在上海南洋商業進階中學就讀的沈琬,因為交不起學費,不得不辍學,懂事的沈琬選擇了一所中文速記學校,因為那裡學費低,并且隻需要半年就可以畢業。
殊不知,正是因為這一次選擇,竟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時時局日益動蕩,沈安娜目睹了軍閥混戰給群眾帶來的苦難,她思考的問題越來越多。
而蘇聯和中共的進步書籍,卻讓她無比向往。
她為自己改了一個名字,沈琬變成了沈安娜。
1934年冬天,國民黨浙江省政府急需速記員,沈安娜因為成績優異,能力突出,成為了首選。
當時的她,對國民黨政府充滿了排斥,對于這樣的橄榄枝,她滿心抵觸。
正是這個時候,沈安娜的好友兼校友,華明之和舒曰信紛紛亮出身份,這兩位中共地下黨員一緻覺得,沈安娜這個進步人士,是打入國民黨内部的最佳人選。
看着兩位昔日同窗,竟然是潛伏着的中共黨員,沈安娜一邊難以置信,一邊又滿懷激動。
終于在華明之的勸說下,沈安娜終于想通了“情報工作”也是在參加革命。
1935年初,沈安娜進入了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任秘書處記錄科速記員。
當時的她,剛滿20歲,人如其名,溫婉大方,漂亮得體,在秘書處,非常受歡迎。
更重要的是,她工作能力特别強,幾乎所有人都對她贊不絕口。
速記員這個差事,很多人都不太願意幹,當時沒有錄音筆和打字的鍵盤,這個工作全靠手記,耗時耗力,在會場上,必須要高度集中精力,并且手速一定要快,很多時候,幾個小時,幾乎一刻不停。
沈安娜做的非常好,每分鐘能寫200多字,并且字迹漂亮,正因為她的出色表現,很快就成為了秘書處的骨幹人才,出入各種重要會議,接觸了不少高層機密。
一個月後,早已參加情報工作的二姐傳來密信,要她回上海幫忙“籌辦婚事”,沈安娜知道,這是要向組織上彙報成果了。
沈安娜偷偷藏了一些自認為有用的、尚未銷毀的機密檔案和高層會議速記,和衣物簡單地混裝在一隻小皮箱裡,坐火車回了上海。
這樣的做法顯然很冒失,當時的上海滿地特務,如此“明目張膽”的攜帶情報,風險極大,好在有驚無險,這些情報成功到了浙江省地下黨負責人王學文的手中,因為這事沈安娜第一次情報工作,雖然有一些不足,但也鼓勵了她,說她“了不起”。
第一次情報工作給了沈安娜勇氣和經驗,她知道,要想接觸更關鍵的情報,必須要往機關中心靠,沈安娜利用自己身為女性的優勢,認議事科科長的太太為幹媽,從此頻繁來往,此後,又積極向新調來的省政府主席朱家骅靠攏,深受信任。
1935年末,為了更好的開展情報工作,加之沈安娜和華明之兩情相悅,經王學文準許,兩人在上海舉行了婚禮,一對有名的間諜夫妻,就此誕生。
1937年日軍侵華,沈安娜和華明之随浙江省政府西撤到了武漢,與上海黨組織失去了聯系。
幾經周折輾轉,夫妻倆終于聯系上了董必武和周恩來。
周恩來叮囑沈安娜,在國民黨核心機關工作,一定要注意隐蔽,既要大膽,又要謹慎,一定要打入敵人内髒。
受到周恩來的訓示,沈安娜更堅定了做情報工作的決心,她因為受到朱家骅的推薦,作為特别重要人員,加入了國民黨。随後,又跟随“國民參政會”的包船前往重慶,被派去擔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的速記員,在蔣介石的身旁,開始了長達11年的潛伏生活。
從此之後,每當蔣介石發表重要講話的時候,在不遠處總是有沈安娜埋頭速記的身影。
蔣介石萬萬想不到,自己那些所謂的絕密計劃,在會後不久就已經到了中共上司人的手中。
沈安娜不僅擔任了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和中央全會的速記員,還是國防最高委員、國民政府委員會、最高軍事會議三次國民黨進階會議中蔣介石的禦用速記工。
所接觸的情報範圍,機密程度,可想而知。
這些情報,讓中共得以有備無患,避免了無數損失。
作為情報從業人員來說,身份暴露滿盤皆輸,沈安娜作為蔣介石的禦用速記員,雖然披着一層保護色,但也難免會陷入危險。
1942年,沈安娜和華明之在重慶的連線人徐仲航被捕,作為接觸人,沈安娜引起了懷疑。
面對審問人員步步緊逼,沈安娜步步為營,淡定而從容,表現的天衣無縫,最終洗去了自己的嫌疑。
但是,自己和黨組織卻也再一次失去了聯系。
那段日子是沈安娜一生中最痛苦的日子。在十平方米的房子裡,拿着好不容易取來的重要情報,看着時鐘滴滴答答地走過,卻等不到人來取,最後又不得不親手銷毀情報。
1943年5月,沈安娜暫兼“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的速記工作,常為宋美齡的講話做速記。
每次速記完,沈安娜都将速記符号翻譯成文字,工整抄錄,由華明之裝訂成冊,封面還加上漂亮的美術字标題,宋美齡看後十分高興,每次活動都會把沈安娜帶上。
有了宋美齡的信任,沈安娜又多了一層保護色。
1945年10月,與黨組織失去聯系兩年的沈安娜,終于等來了一位接頭人,此人便是受周恩來指派,前來與沈安娜和華明之聯系的吳克堅。
1945年抗戰結束,國共和平談判,蔣介石一心隻想獨霸,這個關鍵時候,沈安娜将蔣介石一黨的陰謀和政策,及時傳達給了中共中央代表。
毛主席知道後,稱贊她“玻璃瓶子裡面押寶”。
看透蔣介石底牌的毛主席和周恩來,掌握了談判的主動權。
而一心隻想做皇帝的蔣介石,還悄悄的計劃如何攻打共産黨軍隊。
沈安娜把蔣介石參與的會議着重記錄,甚至就連現場的氛圍,核心人物的幾句玩笑話都沒放過,悉數都彙報到了周恩來、毛主席手中,周恩來稱贊沈安娜的情報工作“迅速、準确”。
簡單四個字,就是莫大的肯定。
正因為沈安娜情報工作做的如此到位,蔣介石發現自己的計劃和部署次次都失去了先機,他開始懷疑高層人員出現了内奸,于是大力徹查機關人員。
這樣的懷疑和稽查,沈安娜早就習慣了,她為了掩飾自己,不斷搞好與上級上司們、同僚的關系,深得人心。在生活上,她緊跟國民黨的“潮流”,還把于右任、吳稚晖等人的書法挂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
1949年4月,國民黨開始南撤。這時,沈安娜的上級上司吳克堅通知沈安娜夫婦,讓他們相機脫身,去上海等待解放,沈安娜長達14年的地下諜報生涯正式宣告結束。
新中國成立後,沈安娜和華明之分别進入國家安全局和上海國家安全局工作,直至離休。
1999年,沈安娜和華明之一同走過了金婚。
2003年,華明之病逝。
2010年,沈安娜也因病離世,享年95歲。
-end-
執子末,90後野生撰稿人
全網平台:沐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