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慈禧太後本就看珍妃不爽,八國聯軍的到來,正好給了慈禧懲治珍妃的機會。她找了一個經不起任何推敲的借口:“珍妃年少,洋人入城,免遭侮辱,殺之。”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慈禧出逃必然也是帶了不少的太監與宮女,珍妃一個女人,怎麼就帶不上了?再說了,宮裡的妃子多了,難道長相都比較“愛國”?僅僅珍妃一個妃子需要“特殊關照”一下?

很顯然,這個理由站不住腳,光緒皇帝有這麼多的皇妃,慈禧太後又為何要針對珍妃一個人呢?這還要從珍妃入宮受寵說起。

01

珍妃因支援百日維新而被打壓

慈禧可以算得上是大清末年實際的掌權者,為了進一步掌控朝堂,在公元1887年,慈禧太後便為光緒皇帝指婚,将自己的親侄女葉赫那拉·靜芬嫁給了他。除此之外,還順帶陪嫁了瑾妃與珍妃兩位妃子。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靜芬雖然出身顯赫,但在遺留下來的照片來看,靜芬含胸駝背,氣質欠佳,而珍妃在形象氣質方面要比靜芬強太多了。光緒當時雖然是一個小皇帝,但從他後續變法的行為來看,他是一個想幹大事的人。對于慈禧太後,他充滿了抵觸,加上靜芬也并不出衆,于是光緒帝便将皇後晾在了一邊。

珍妃則不一樣,根據史料記載,她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性格頗受光緒皇帝喜愛。在那個封建的時代,珍妃吸收了頗多西方思想,與年輕的光緒帝有着更多的共同語言。除此之外,她也比較會玩,還經常和皇帝玩男女換裝的遊戲。沒事拿着照相機,左拍拍右拍拍,在後宮肆無忌憚的釋放天性。

後宮的競争曆來就比較殘酷,誰要是獨得皇帝恩寵,那便是全後宮的敵人。尤其是皇帝因為寵幸珍妃而忽視了慈禧的大侄女——靜芬。靜芬争不過,便開始向慈禧太後那說三道四,細數珍妃的種種罪狀。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很顯然,慈禧太後不會坐視不理,一旦後宮失控,對于她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損失。真正促使慈禧太後下定決心鏟除珍妃而是珍妃參與了另一件大事。由于珍妃也接受了不少西方的思想,對于光緒帝的戊戌變法,她便積極參與其中。在大清,後宮不得參政是一條祖訓,雖然慈禧老佛爺持續參政,但她看不慣别的妃子參與其中。

慈禧太後拼了命想抓珍妃的小辮子,珍妃自己也是不争氣,她仗着光緒皇帝的寵愛,竟然夥同她哥哥幹起了賣官的勾當。這在當時可是十足的大罪。由于這件事,珍妃還被降了品級。

維新變法持續了百日便宣告失敗,光緒皇帝被囚禁,珍妃也為其不理智的行為遭到了嚴厲的處罰,慈禧命人扒光她的衣服當衆仗責,将對于光緒皇帝胸中的惡氣全部撒在了珍妃的身上。之後光緒皇帝被囚禁,珍妃也被打進了冷宮。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02

慈禧西逃,找到了殺害珍妃的機會

1900年,聯軍功進北京,便給了慈禧太後殺害珍妃的機會。她以珍妃年輕漂亮,擔心珍妃招惹是非,丢進皇家臉面為由,指令崔玉貴将其推到井裡殺害。

珍妃慌了,她一口一個皇上救她,拼命的呼喊。

她越是呼喊慈禧内心就越是生氣,崔玉貴也隻得執行慈禧太後的指令,将她拉到井邊,推下了井中。

在當時的清朝後宮,太監們這種事幹得多了,是以崔玉貴幹的也是輕車熟路,不但将人推下去,擔心人再爬上來還扔下去了一塊石頭,這淹不死也得被石頭砸死。

就這樣,珍妃就結束了她年輕的生命。一年之後,慈禧太後避難回到皇宮。據說自從慈禧回到皇宮之後,每每夜晚,總是夢到珍妃,經常被噩夢驚醒,内心的不安讓慈禧太後身體每況愈下。

慈禧為了贖罪,便叫人将珍妃的屍骨打撈上來,葬到了宮女墓地。還追封珍妃為珍貴妃,為的是消除自己内心的愧疚之感。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但慈禧太後如此這番也并沒有讓她舒服一點,噩夢也還在繼續。除此之外,在皇宮之内還出現了另一傳言,那便是深夜之後,珍妃的鬼魂會在井裡爬上來,彈琴,唱歌,歌聲幽怨,好似訴說自己的凄慘經曆。這個傳聞很大的可能是空穴來風,世界上又怎麼可能存在鬼魂呢。

03

珍妃井口隻有十寸,她是怎麼被投進去的

現在這個構造并不是珍妃井原本的樣子。慈禧西逃後來之後,每夜噩夢,後宮還經常有珍妃鬼魂出井的傳言,于是,慈禧便找高人,做了這個特殊的石頭件,将井口掩蓋上,還在孔洞間穿上了一根鐵棍。

珍妃井口僅十寸,頭都塞不下去,珍妃當年是如何被推到井中的?

在現在看來,這個結構便是為了保護人的安全,防止失足墜落其中,而在當時,這個設計便是為了将珍妃的魂魄鎖在井中。多行不義必自斃,慈禧太後在後宮之中,這一生還知到底害了多少人,而她在死後墓穴被孫殿英翻了一個底朝天,也算得上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是以,珍妃當年被推下去的井口,是遠遠大于10寸的,大小應該與古代常見的水井差不多大小,足夠容納一個活人。不僅僅是珍妃井,清皇宮的井口衆多,後宮競争慘烈,珍妃井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因為珍妃而聞名于世。

04

後記

綜上所述,珍妃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原本她可以與光緒帝恩恩愛愛到白頭,但她卻将一把好牌打了個稀碎。除了時代本身的限制之外,她還錯在不知道收斂,作為後宮擅自參政,沒掂量自己的分量與慈禧太後對着幹。

自古後宮與外戚在皇權鬥争中便非常敏感,珍妃恃寵而驕,與哥哥賣官鬻爵,最終葬送好局讓世人惋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