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奕盈 朗讀┃董奕盈
編輯┃丄學号 主持┃梁山伯
這兩天,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孩子非常平庸,非常失望,該如何調整積極面對?短短一天的時間沖到了知乎熱榜第四,有681萬的熱度。
知乎喊出了大多數父母想說的話:誰能接受自己孩子平庸?
成年人的世界裡,不光要接受自己的平庸還要接受孩子的平庸?可世界那麼大,普通的人占絕大多數。
我能接受自己平庸,但我的孩子不優秀甚至特别平庸,可能是大多數父母都接受不了的。于是“雞娃”、“内卷”逐漸成為網絡熱詞。
随着“雙減”轟轟烈烈地推行,家長們的想法更現實:“雙減”給我了“躺平”的理由,但我卻沒有“躺平”的勇氣。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放學早早回家做卷子、上興趣班,哪個父母能躺得住,能眼睜睜看着孩子随心所欲地玩兒?

01
父母都為了孩子好
昨天,我和當國小老師的閨蜜約飯。聊天中,她給我說起一件事。
她們班裡一個7歲的小女孩兒,下午放學後纏着她不走:“老師,求你了,給我布置些作業吧,越多越好。”這是班裡學習最認真也很聽話的孩子,老師們都很喜歡她。
閨蜜疼愛地摸摸她的小臉:“老師知道你愛學習,可現在雙減啦,咱們一年級沒有作業,回家和媽媽一起讀讀書,做做遊戲,早早睡覺好嗎?”
孩子突然嚎啕大哭:“老師,我快累死了。我媽給我報了5個興趣班,一放學就要去上鋼琴課,我不想去我甯願寫作業......”
閨蜜聽了很吃驚,趕緊跟家長了解情況,孩子媽媽說:“我和他爸這輩子就沒啥本事。現在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培養成拔尖人才。我們不能讓孩子再走我們的路,老師你放心,孩子小不懂事,長大就該感謝我們了。”
事後,閨蜜在班裡做了調查,發現一個班42名學生,有38個孩子家長給報了3-5個興趣班,内容更是豐富多彩,有器樂、跆拳道、書法、英語、舞蹈等等。
孩子們都說,放學後要去上課,每天回家要練習,周末更是要跑好幾個地方上課,比在學校忙多了。
雙減原本是減輕孩子的負擔,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提升綜合素質。可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值讓他們開始焦慮,認為學校不管了,我們就要開始管。
這樣的管法,讓孩子的興趣變成了負擔,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适得其反。
家長們打着“我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旗号,真正内心的獨白卻是:我可以平庸,但不能接受我的孩子平庸,我要盡全力把孩子培養的優秀,我不能讓孩子将來和我們一樣。
都是為了孩子好的執念,讓他們不自覺地加入“内卷”的大軍中,導緻孩子的壓力更大,與父母的沖突更突出。
02
孩子平庸也幸福
被大家譽為“育兒專家”的著名心理學家李玫謹教授。在常人眼裡,這樣優秀的一個職業女性,有着較高的育兒理論水準,從事的專業又是研究心理學的。
按常理思維:她的孩子一定很優秀。
實際上,她的女兒成績平平,也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樣叛逆過,長大後就是一個平凡的國小教師。可李教授說:我不認為我不是成功的母親。
孩子健康長大,有個積極陽光的性格,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不也是幸福的嗎?
這樣一個優秀的母親,她是怎麼做到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如此平庸的呢?我們尚不如李玫謹教授,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庸呢?平庸的孩子就真的不幸福嗎?
也許,在很多人眼裡,一個全國知名的教授孩子卻是個普通老師,是不能接受至少不是件光彩的事。但平凡不代表沒出息,普通卻幸福的人生,也不失為一種追求。
在我們每天給自己和孩子猛灌心靈雞湯的同時,有個殘酷的事實是我們必須要意識到的:99%的孩子,最終都會走向平庸。對于99%的父母來說,我們拼盡全力最後都會收獲一個平庸的孩子。
想想我們的父母,再看看現在的自己。就知道這個現實是真實存在的。我們期盼孩子優秀沒有錯,但接受孩子的平庸更重要。
雖然孩子的平庸會讓我們感到失望,但再平庸的孩子,也是家長的寶貝。為了孩子能更健康陽光的成長,不妨試着接受子女的平庸,這比逼着孩子變優秀要來得更重要。
我們應該明白,平庸不等于沒出息,世界上能夠在人群中脫穎而出的人寥寥無幾,與其給孩子定一個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不如專注孩子自身,不跟别人比較,隻跟孩子自身做比較,來挖掘他身上的長處。
03
讓孩子成為你的驕傲
每個父母的内心深處都住着一個完美的小孩,我們試圖照着這個标準,來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長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
可現實不會完全按照你的設想來安排,孩子成長的一生中不知道會遇到什麼。父母隻有接納孩子的平庸,并且堅信孩子一定有讓自己為他驕傲的一天。
前兩天,大型綜藝節目《媽媽咪呀》來了一對特殊的母子,兒子患有輕微腦癱。
在他8歲的時候,就被學校暗示轉到特教學校去,因為老師覺得他是“智障”。
而他母親并不這樣覺得,對兒子說道:“老師說你是智障孩子,我覺得你和其他孩子一樣,但如果老師這麼認為會影響你的心情和學習。媽媽打算不讓你去學校了,我會在家裡陪你一起學習。我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10年之後,這個孩子以上海交大研究所學生的身份站在舞台中央,提到母親,他說:“我特别感謝媽媽選擇相信我而不是老師,從那時起,我就決定不能辜負她的期望!努力學習成為一名有用的人。”
然而,父母想要做到内心平和并不容易,尤其是忙碌的職場媽媽,她們通常在面對孩子時更容易被磨掉耐心。
如果父母能夠真正地了解孩子,能夠“看到”孩子内心的情緒和感受,就更容易進行有效的親子互動。
每一個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心,就看父母是如何引導了,他們都是帶着我們的愛來到世界上的,不一定非要出人頭地。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優點,隻要你耐心尋找不斷把它放大、再放大,終有一天,她會成為你的驕傲。
孩子不是天生完美的孩子,父母也不是百分百完美的父母。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庸,就是納悅自己的過程。總有一天,你會看到孩子身上的光芒。
04
善于發現孩子的亮點
做父母的要善于觀察,把對孩子的期望值降低,不要總是拿自己孩子的弱項和别人孩子的強項去比較,就一定可以找到孩子身上很多的優點。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沒有哪個人天生會教育孩子,世上沒有一個相同的孩子,也就沒有一種成功培育的模式。接受孩子的平庸,與自己和解。專注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把它放大,就能照亮孩子的人生。
每個人的潛力都是有可能被激發出來的,一旦被激發出來就是一股很強的力量,必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父母無條件地接納孩子,不管他聰明也好,愚笨也罷,都無條件接受,孩子就會按照天賦的能力順利發展,甚至會比别的孩子更有創造力和成就感。
用你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孩子,陪伴他成為一個陽光自信的大人吧。
以後的路,我們隻需要默默看着他的背影,在他需要的時候,撫摸他的背,說一句:孩子,在我眼裡你最優秀。
作者:董奕盈,一個陪着孩子在成長路上緩慢攀爬的職場女性。從事教育事業20年,地方電台特邀主持人。
贊賞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