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被奉為中國古典軍事文化著作的《孫子兵法》在開篇處提到“五事七計”,正是說明無論是從戰争謀劃需考慮的基本因素來看,或是站在全局的角度來判斷敵我雙方哪一方能取得勝利,首當其沖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統帥全軍的将領。

南京保衛戰,這場為保衛當時的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進行的浴血奮戰,最終以無以計數的傷亡而慘敗告終。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被屠殺的軍民達到40多萬人,更由此發生了随之而來震驚世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從古至今,每場戰役的輸與赢都有迹可循、有其原因。那南京保衛戰,為什麼會輸得如此慘重?

将孰有能,這離不開這場保衛戰的司令長官,唐生智,保衛戰前的主動請纓,“誓與南京共存亡”和自知無法抵抗日軍時的棄前線軍民以不顧而溜之大吉的前後反差,都讓後人記住了他——唐生智。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不以軍事為考量的反對意見

1937年12月,日軍下令“攻占敵國首都南京”。

在此之前,淞滬會戰末期,上海在日軍的翼側包圍下漸漸失守,此時的日軍士氣高亢激昂,他們已經不願意遵守參謀本部所規定的作戰地域限制線,果斷向南京追擊,強烈要求“攻占南京”。

面對敵人如此亢奮的狀态,蔣介石對于守住還是放棄南京陷入了猶豫,對于他來說,敵我雙方的作戰要素需要考慮,而攸關國際輿論的政治因素更是他考量的重要原因。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南京,作為當時國軍的首都,如果棄它于不顧,那他的臉面該往何放?這對于高傲的蔣介石來說,無疑是一個夾起尾巴落荒而逃的行為,他的内心始終難以接受。

但沒想到,在會上,蔣介石詢問了衆将對于防守南京的看法,得到的都是不主張固守南京的建議。

對于真正從軍事角度上考慮的将領來說,戰事上的任何決定都不能輕而易舉地做出,因為需要考慮太多的因素,稍不慎重,便是無數同胞的熱血為代價。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可是就在衆将領不同意固守南京的時候,一個人用其激昂的态勢提出了反對意見,他便是唐生智。

他提出了和衆将領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南京不僅是首都,更是國父陵寝所在地,如果不守住南京,便對不起總理的在天之靈,他主張死守南京。

這番話一說出,當時提出不固守南京的李宗仁便暗含諷刺地對唐豎起大拇指說道:“孟潇,你真了不起啊”,沒想到,唐反譏回道:“戰事演變至此,我們還不肯幹一下,也太對不起國家了”。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唐生智未從軍事角度上說出一點一滴固守南京的可取之處,隻是極盡所能地抒發滿腔熱血,豪言壯語。

不知這番話是他的本意,抑或是看出了蔣介石的猶疑不決,投其所好說出的。

而唐生智這番大義凜然的話也确實說到了蔣介石的心裡,他立刻委任唐生智為南京城防司令,唐生智更誓言“與南京共存亡”,“沒有統帥指令絕不撤退”。

那這個唐生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軍民死守首都 将領逃之夭夭

唐生智生于一個富裕的官宦商人家庭,從小便在私塾讀古書。

雖然在軍校時期成績優秀,但卻是一個靈活頑皮之人。

18歲的時候,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後去世,在陸軍國小進行緻哀儀式時,唐生智不以為意,因在底下發笑而受記過處分。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20多歲,唐生智随同學一同參加革命,先後參加過辛亥革命,北伐戰争等衆多戰役,并在1926年至1929年間多次倒戈,三次反蔣,可見在政治革命中,他并沒有堅定的主張,是個反複無常的人。

而在1931年,他就已退居二線,在軍隊中擔任虛職,對于戰事和戰場,他并不熟悉,也不擅長。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6年後的1937年主動請纓固守南京,真是一個敢請,一個敢允!

南京保衛戰打響以後,唐生智并未像諸多戰役中的将領那樣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并且,他的身體狀況也堪憂。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據白崇禧在回憶中提到,在他陪唐偵查南京城内外地形期間,正值白雪飄飛,他們到平地的時候,唐可下車看看,可一旦到爬高山的時候,唐便委托白崇禧前去檢視,可見,唐的身體衰弱不堪。

就在南京城内炮火連天,戰士們和日寇們進行殊死搏鬥的時候,唐生智始終呆在他的一畝三分地,閑庭信步、品茶吸煙,侍從們拿着溫水瓶、小茶壺、熱毛巾緊随左右,侍奉于他。

外面的戰火紛飛似乎完全和他沒有關系。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不知這是否就是作為戰事第一指揮官的唐生智的一貫作風?

而當時的南京城,早已在槍林彈雨中哀嚎漫天,肝髓流野,到處屍橫遍野,街上充斥着傷病殘員,有的跛行,有的在地上爬着,血肉模糊,乞求得到醫治。

此番情景是真正的人間煉獄!

12月9日日軍勸唐生智投降交出南京,唐生智沒有同意,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他指令把長江沿岸的船隻全部收繳,退無可退的士兵們隻能背水一戰,而作為将領的他卻在南京長江邊藏了一艘小貨輪,以作為他逃跑的後路。

不知此刻,他還記得多日前所說的“與南京共存亡”的誓言?

12月11日晚,蔣介石緻電唐生智,讓其找到合适的機會撤退,經過了讨論,唐生智決定12日撤退。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可是這個撤退的指令并沒有讓城内正和日軍進行頑強抵抗的作戰部隊知曉。

有的城外部隊一直激戰到13日都沒有接到撤退的指令。

而與此同時,唐生智和那些進階将領們早已帶着自己的金銀細軟逃跑,更是在渡江後害怕日軍的追擊下令燒毀船隻。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十幾萬國民黨守軍的士兵在聽聞此消息後,士氣頓時土崩瓦解,士兵群眾紛紛湧向下關,還與守衛江門的國軍産生了激烈的内鬥。

有幸存者回憶說:“人人争渡,任意鳴槍”,還有人在紛亂中将船擊毀,更有人因急于過江而在寒冷的冬天跳江而逃。

這些為國守城,為将命殊死搏鬥的戰士們保衛着南京,而他們的将領卻在危急時刻棄他們于不顧,任由無辜的百姓士兵血流成河。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軍事失誤、将領不作為造成的人間慘劇

南京保衛戰的傷亡慘重一方面是由于唐生智及其将領們的不作為,另一方面卻和國民政府的疏于防範以及部署不力有着重要關系。

自1937年8月淞滬戰争開始以後,南京就成為日軍空襲的重要目标,雖然國民政府對于群眾進行了防空和抗戰的宣傳教育,但卻由于準備有限,此類的宣傳教育并不到位,并且軍事撤退混亂,沒有很好的疏散群眾,是以導緻了之後的慘烈戰事。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再加之當時國軍和日軍的戰鬥人數懸殊,而國軍中更是以殘軍敗将及新軍組成,和經過淞滬會戰士氣高漲的日軍之間立刻有了高下立判。

戰略部署上的重大失誤以及軍事将領們的不作為讓滞留南京的那些無辜百姓和保衛它的戰士們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如果不是蔣介石和唐生智不以軍事角度為出發點的錯誤決定,或許,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能夠避免。

南京保衛戰:為何會輸得如此慘烈?曆史會記住“唐生智”這個名字

在意識到做了錯誤的決定之後,唐生智不但沒有任何悔恨之意以及彌補行為,更是抛棄軍民逃之夭夭,此番作為真是不配做一軍将領,他對于南京保衛戰以及之後的南京大屠殺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是一段深刻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血淚史,它所付出的慘烈代價讓我們銘記于心,讓我們記住了教訓,記住了那些白白犧牲的五十萬軍民,随時提醒着我們永遠别再重蹈覆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