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作者:九派觀察

央廣網新餘1月6日消息(記者胡斐 通訊員郭晉 李薇 沈夏楠)近日,記者來到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羅坊鎮湖頭村,時值枯水期,在冬日暖陽的照射下,湖泥烏黑泛白,湖藕在淤泥中自然生長着。十幾個挖藕人在泥塘裡忙碌着,他們三五成群站在滿是淤泥的荷塘裡,手裡拿着鐵鍬在及腰深的泥坑裡奮力揮動着,一幅熱鬧繁忙的景象。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挖藕人三五成群在藕塘勞作

看似簡單卻大有“學問”

“我每天早上8點開始挖藕,中午就在泥塘邊吃飯,下午還要繼續挖。挖藕很費體力,泥坑裡溫度又高,但是挖着挖着就習慣了。”都說職業挖藕人是泥裡淘“金”,這一批挖藕人很多都是村裡的老人,57歲的胡梅根就是其中一名。他一天最多可以挖160多斤湖藕,平均每天能有270元左右的收入。一般下午5點,收藕的商販就會把剛挖上來的新鮮湖藕運走。臨近過年市場需求量加大,加上天氣更為寒冷,職業挖藕人下到泥塘作業不會那麼悶熱,效率更高,收入也更多。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湖頭村湖藕種植始于宋朝,如今種植面積已達500多畝

湖頭村湖藕種植始于宋朝,如今種植面積已達500多畝。這裡的湖藕自然生産,不用施肥打藥,藕絲濃密而綿長,非常有營養價值。每年十一月至次年開春是盛産湖藕的時節,由于目前無法機械化作業,挖藕人隻能靠着經驗和技術徒手将湖藕從泥潭中一根根取出。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職業挖藕人在藕塘作業

挖藕是個體力活,工具就是一把鐵鍬。職業挖藕人通過藕杆來定位湖藕的大概位置,然後用鐵鍬挖泥坑打墩,把坑中多餘的水舀出。挖藕時遇到比較幹硬的泥巴,就舀一些水來濕潤軟化泥巴,以便将湖藕完整地從泥裡挖出。挖藕很考驗體力和技巧,一般要挖到一米五左右的深度,才能發現湖藕,再徒手一點一點把潔白的湖藕從淤泥裡刨出來,要特别細心,如果不小心挖破或挖斷,湖藕進泥會影響出售。為了防止挖上來的湖藕水分流失,挖藕人會将湖藕放在小船裡,再蓋上一些綠葉做“防曬”保護,傳統的人工挖藕,可以讓挖出來的湖藕更完整。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挖藕人在剛挖上來的湖藕上蓋一些綠葉做“防曬”保護,防止湖藕水分流失

最後一批“傳統手工”挖藕人

湖頭村的職業挖藕人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最大的年齡有70多歲。胡梅根8歲就跟着姐姐接觸和學習挖藕,十幾歲就開始獨立下泥塘挖藕,已經挖了40多年的湖藕。胡梅根說:“以前家裡窮,姐姐15歲就開始挖藕賺錢,貼補家用,後來姐姐把挖藕的活計教給了我。現在挖藕的大多都是村裡年齡大的,年輕人都不幹這個活,太辛苦了,我們是最後一批‘傳統手工’挖藕人了。”在不是挖藕的季節,胡梅根在家務農,再幹一些散活。“現在日子是越過越好啦,能夠自給自足。” 胡梅根笑着說道。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除了湖頭村,在羅坊鎮的高磡村也有一群挖藕人,他們大多是挖塘藕和雪蓮藕。據高磡村村幹部介紹,86歲的鐘财宏是村裡挖藕時間比較久的,過去他是家裡的頂梁柱,靠挖藕改善地生活。記者找到鐘财宏時,他正在農田裡忙着割荞麥,動作麻利,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年過八旬的老人。鐘财宏說過去靠挖藕保障家裡的生活,一幹就是50多年,養大了家中七個兒女。鐘财宏坦言,挖藕是最累的活計,過去不像現在還有膠鞋和下水衣等防護裝備防水禦寒,都是直接光腳下塘作業。因為經常要浸在水塘裡挖塘藕,濕氣比較重,很多挖藕的同行都患有關節炎或腰部疾病。自家有兩個兒子過去都學過挖藕,後來從事了别的職業。

藕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據了解,羅坊鎮湖藕規模達4000多畝,湖藕效益更是帶動了其他村委發展雪蓮藕、塘藕、田藕多品種種植,全鎮藕産業種植規模已經超過10000畝,實作了冬夏采收、四季市場供應。

泥裡淘“金”!探訪江西新餘“傳統手工”挖藕人

剛挖上岸的新鮮湖藕

湖頭村黨支部書記胡海雲說:“湖頭村裡種植藕的大戶有20多戶,湖藕是羅坊鎮湖頭村的特色産業,我們正在申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每年臨近過年的時候,湖藕的市場需求量很大,一天可以提供2000斤左右的湖藕。挖藕人一年可以增收兩三萬元。未來湖藕将和鄉村旅遊緊密聯系,吸引周邊地區的遊客來遊玩,夏天可以賞荷,冬天可以吃藕。拓寬本地特色農産品銷售管道,讓村民可以在家門口掙錢。”

實作鄉村振興,發展産業是巨大的動力和支撐。得益于藕産業等特色産業的助力,越來越多農民因為藕産業走向緻富之路,也有許多像鐘财宏這樣的老人可以老有所依,安享晚年。“過去太窮,不舍得買新衣服穿。現在吃得好,穿得好,還有養老金領,日子越過越好了。村裡也變化很大,路更平整了,村裡的路四通八達,到哪裡都友善!感謝黨的上司,我們村現在越來越漂亮了!” 鐘财宏說。

【來源:央廣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