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作者:逸白清塵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萬籁俱寂,清輝一派。花園裡的蓮花池,在朗月映照下,波光粼粼。蓮花池中間有一翼小亭。小亭的欄杆邊站着一個人。他低頭看了一眼竹椅上的死人,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匕首的柄豎立在死人的胸脯上,一線殷紅的血,沿着他那灰布長袍慢慢往下流。圓桌上放着一把錫酒壺,酒壺邊有兩隻瓷杯。那人端起一隻瓷杯,将杯裡的剩酒一飲而盡,不無得意地對死屍說:“安心去西天吧!再也不會有人間的煩惱了。”

早已過了子夜,有誰會到這個鄉村花園裡來呢?蓮花池對面那房舍靜悄悄,黑黝黝,沒有一點可疑的聲影。那人看了看自己的雙手,見不曾留下一點血迹,便轉出小亭。剛待離開,忽聽得身後一聲響,不覺吃了一驚,忙轉身細看,原來是一隻大青蛙從池裡跳上了青石台階,正鼓凸着一對大眼睛緊盯着他。

他籲了一口氣,冷笑道:“是你這小妖物!莫非要上官府告我殺人不成?”說着狠命飛起一腳,正踢在青蛙的肚子上。青蛙眨了眨眼睛,抽動了幾下後腿,便仰卧着不動彈了。

那人忽然想起了什麼,又折回圓桌邊,拿起死者面前的一隻瓷杯,端詳了半晌,然後小心地納入自己的衣袖。他走下了青石台階,忍不住又看了看仰卧着的死青蛙。

“見你祖宗去吧!”他又飛起一腳,死青蛙“撲通”一聲掉進了蓮花池。頓時,蛙聲“呱呱”響成一片。那人又咒罵了一聲,便匆匆踏過一座歪斜的闆橋,出了花園門。

東方破曉。狄公、馬榮和袁凱三騎,沿着湖邊向城裡悠然而歸。晨曦照在他們的狩獵裝束上,晨風吹起一湖漣漪。時值仲夏,正是打野凫的好時機。然而他們今日卻是晦氣,折騰了許多時,一無所獲。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狄公如今是這韓原縣的縣令。馬榮是他的親随幹辦。袁凱則是韓原縣的首富,在縣城東門裡開着爿大生藥鋪;他打野凫最有手段,故狄公常約他一同去湖濱沼澤地狩獵。

三人放辔并驅,很快便進了建築在山坡上的縣城西門。他們在孔廟前下了馬,沿着依山勢開鑿出的石級向上步行。縣衙建在石級的最高處,十分雄偉;站在縣衙門口,可以俯瞰全城和城外風光旖旎的大片湖泊。

狄公剛要走進八字衙門,巡官就氣咻咻跑來禀報道:“老爺,詩人孟岚被人殺了!他的侍童剛來這裡報了兇信,說是屍身發現在他家花園内的一個亭子裡。”

“詩人孟岚?”狄公皺起眉頭。“我來韓原也一年了,從不曾聽說過這個名字。”

袁凱插言道:“狄老爺,這孟岚住在東門外的一座幽雅的田莊裡。他秉性恬淡,息交絕遊,也不願進城,嫌城裡喧嚣混濁,故本縣的百姓知道他的不多。但他的詩名卻早已震動了京師,乃是清流名士一類人物。”

狄公道:“我們立即去案發現場。洪亮、陶甘、喬泰回衙了沒有?”

巡官答道:“沒有,他們仍在西界牌村查訪。老爺,洪參軍一早派人送來報告,說他們至今尚未發現那夥盜劫衙庫的強人的線索。”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狄公鐵沉了臉,慢慢捋着颌下又長又黑的胡子,自語道:“那夥強人盜去衙庫十二錠金子,一波未平,又起一波,這裡竟又出了人命案。”他提高了嗓子:“馬榮,你可認識去孟岚田莊的路?”

馬榮搖頭。

袁凱道:“在下認識孟先生的田莊,出東門有一條捷徑。老爺若不避嫌,便由我帶你們去那裡。”

袁凱一馬當先在前面引路,狄公、馬榮、巡官三騎後面緊跟,出東門沿着湖濱的柳蔭官道急急奔去,漸漸便聽得柳蔭深處隐隐有絲竹檀闆之聲——原來東郊湖濱曲隅有一“楊柳塢”,是韓原縣的風月淵薮,開着好幾爿歌樓妓館,是城裡一班浮浪子弟出沒的場所。

狄公策馬向前問袁凱:“袁掌櫃認識孟岚?”

“老爺,其實我與孟岚也不甚熟稔,隻見過幾回面。他自命清高,不近凡俗,但對人尚是謙恭寬厚,頗有仁愛之心。他兩年前才遷來‘楊柳塢’後田莊隐居。那田莊清靜幽雅,疏疏朗朗三四間房舍,卻有一個景色佳美的大花園,花園裡還有一個蓮花池。”

“他家有多少人丁?”狄公問。

“不多,老爺。孟先生遷來這裡時還是一個鳏夫。他的兩個兒子都已長大成人,住在京師。去年孟先生贖出了‘楊柳塢’裡的一個妓女,算是續了弦。那女子胸無文墨,又不善歌舞,隻是模樣俊俏一點,細皮白肉的。孟先生娶了她後,也空乏了内囊,衣食生計都仰仗别人接濟。盡管孟岚比那女子年紀大了許多,但兩下卻倒是恩愛互敬,甚是美滿。”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狄公道:“大凡詩人都要娶一個知音的人作為妻子,才可唱随和合,不然,雅俗異趣,久則乏味,終不是美滿的。”

“老爺,那孟夫人雖不通文墨,心地可賢惠哩。又溫柔,又娴靜,将孟先生服侍得十分周到。”

柳蔭官道愈走愈窄,四人岔入一條小徑,在林木疏密處隐隐可見到一片沼澤地,水氣氤氲間深綠淺翠,别有一番景色。

狄公四人在竹栅門前下了馬。狄公推開竹栅門,頓見一座甯靜幽雅的大花園,一座歪斜的闆橋通向蓮花池中央的小亭。蓮花池畔,芳草萋萋,野花含靥,水鳥喁喁,蝴蝶盤旋。蓮花池上則新荷一片,幽香陣陣。微風拂來,荷葉翩翩,波光搖動,宛如畫中一般。

袁凱道:“孟先生終日在這花園裡吟詩品茶,養頤晚景。”

狄公點點頭,踏着搖搖晃晃的闆橋,走到了那翼小亭裡。小亭上翹着的六角飛檐上,各垂下一個銅鈴。亭柱的紅漆已斑駁脫落,亭頂的綠瓦也參差殘缺。蓮花池對面,疏疏幾間房舍,被一株參天的大橡樹遮蔽了大半。亭子的濃蔭裡隻見霭霭晨霧彌漫,不聞一點雞犬之聲。

小亭内站上四個人,便顯得擁擠。狄公細細向斜靠在竹椅上的死屍看了半晌,又摸了摸死屍的雙肩,扳了扳死屍的臂膊。

“屍身剛僵硬。——天氣如此悶熱,四周又如此潮濕,一時不易斷定死者遇害的時間,大略應在午夜之後。”

狄公說着,将刺入死者左胸的匕首拔了出來,反複端詳。那匕首鋒刃閃閃,甚是銳利。

馬榮道:“老爺,這種匕首城裡随處可買到,并不稀罕。”

狄公默然,将匕首遞給了馬榮。馬榮用一張油紙包了,納入衣袖。狄公見孟岚瘦長的黃臉已走了形,嘴歪斜着,一對混濁的烏珠安詳平靜,雪白的山羊胡子并不淩亂。——顯然臨死前并不驚惶恐懼。

狄公拿起圓桌上那把錫酒壺搖晃了幾下,裡面隻剩一丁點酒了。他又拈着酒壺邊那隻瓷杯端詳了一陣,點點頭,納入衣袖。

他命巡官:“你去找一副門闆來,設法将屍身擡回衙裡。”又轉臉囑袁凱:“袁掌櫃在此亭内稍候片刻,下官去池那邊看了就來。”一邊示意馬榮,随他同去。

狄公、馬榮踩着那“吱吱喳喳”搖晃的小橋,來到蓮花池畔,繞着水堤轉到花園那頭孟家的宅舍。

馬榮上前敲了敲門,半晌門開了,出來一個面目姣好的侍童。侍童聽說是縣令前來訪察,忙進内屋禀報。狄公見外屋四壁蕭然,微風吹隙,幾件家具都十分破舊,不由對馬榮道:“兇犯作案顯然不是為了偷盜。”

馬榮低聲說:“老爺,主婦來了。——喲,作案動機有了:年邁衰老的丈夫,年輕貌美的妻子,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總不落此套數之外,嘻嘻。”

狄公擡頭,果見一年輕美貌的女子,娉娉婷婷,輕移蓮步從内屋走了出來。那女子雪膚花容,烏雲不整,鳳眉下一對大眼,深明透亮,頰上閃閃幾滴淚珠,朱唇外朗,皓齒内鮮,狐眉抖瑟,柳腰搖擺——雖淡妝素裹,總不掩其窈窕妩媚之态。

女子上前向狄公、馬榮深深道了萬福,便垂手退立一邊,靜候狄公問話。

狄公溫顔說道:“孟夫人,下官深擾了。人命關天,豈敢延誤?萬望夫人相助官府,偵破此案,拿獲真兇,為孟先生雪仇。”

孟夫人微微點頭,不敢正面看狄公一眼。

狄公問道:“夫人昨夜最後見到孟先生是何時?”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孟夫人低聲答言:“先生昨夜與小婦人在這屋裡吃的晚飯,飯罷先生在燈下讀了一會書,又說花園裡月華當空,十分靜美,便自去蓮花池那小亭内飲酒賞月。”

“孟先生常去那小亭飲酒?”

“是的。如此炎暑天氣,他三日兩頭都要去那裡小酌納涼,吟哦詩句,自得其樂。”

“他可在小亭内會客?”

“不,先生深居簡出,絕少見客。即便有客來訪,也大多在白天,隻在這屋内呷幾口茶,說幾句話,便要送客了。他從不去那亭子裡會客。先生愛清靜,總嫌世人混濁,怕玷污了他。”

她眼圈微微發紅,眸子裡閃出淚花,嘴唇顫抖,抽抽噎噎又繼續說道:“我與他燙了一壺熱酒,送到那亭子。他囑我先回房睡了,說他想在小亭内多坐一會。我便自來房中安睡,誰知……誰知今天一早,侍童來我房中報訊,說先生他被人害了……就在那亭子裡。”說罷淚如雨下。

狄公問:“宅上那侍童晚間也睡在這裡嗎?”

孟夫人忙答道:“不,不,侍童與他父親住一起。他父親在‘楊柳塢’,是一大戶人家的花匠。他隻是白日來這裡幫活,夜間便自回家中睡覺。”

“夫人半夜可聽得什麼異常聲響?”

孟夫人皺眉,略一沉思,答言:“後半夜我被蓮花池内的蛙聲鬧醒過一回。那些讨厭的青蛙白日裡從不叫喚,即便下水采蓮子驚動了它們,它們亦不叫。但半夜裡卻最怕驚動,稍有聲響,便叫成一片,久久不息。——我當時還疑心是先生從亭子回房來時驚動了它們。”

狄公頻頻點頭,沉吟半晌又說:“孟先生遇害時臉上神态十分平靜,看來是在不提防時被歹人所殺。兇手必然是他熟識之人,故一同在那小亭飲酒,隻是瞞過夫人而已。我見桌上那酒壺差不多喝盡了,但桌上隻有一隻瓷杯,我想問夫人一聲,宅上的瓷杯原有幾隻?如今都在否?”

孟夫人答:“我家共有七隻瓷杯。那六隻綠瓷的是一套,先生常用的則是一隻白瓷的,比那綠瓷的稍大一點。”

狄公皺眉。——他适間在亭子裡隻見到桌上一隻綠瓷杯,并無那白瓷杯。

“孟先生生前可有仇家?”

“沒有,沒有。先生與世無争,遇事一味退讓,從不占他人一分便宜。小婦人總不明白……”

“那麼夫人你自己可曾得罪于人?”

孟夫人臉頰微微生起紅暈,咬着嘴唇半晌,乃說道:“也不相瞞老爺,小婦人出拔水火才一年有餘,隻不知在‘楊柳塢’時觸犯了誰。那時……那時糾纏的人一多,哪顧得了許多?但終也不緻于會起如此歹念,竟下毒手……”

狄公見狀,略明大端,不便追問細末,送與馬榮起身告辭。

在回蓮花池小亭的路上,馬榮嘟囔說:“老爺,适才何不細問詳裡?她在‘楊柳塢’挂牌時,總有幾個争風吃醋的,孟岚贖出了她,便結下了怨仇……”

狄公笑道:“這方面的細末詳裡還待你去查訪,你不是與‘楊柳塢’裡那個蘋果花有些來往麼?”

“老爺,不是蘋果花,是碧桃花。”馬榮噘嘴道。

“對,碧桃花。——你此刻便去‘楊柳塢’走一遭,就先找碧桃花聊聊,打問個清楚,孟夫人當時在那裡都與哪些人交往頻繁。”

馬榮答應,便告辭了狄公,自去竹栅門外牽過坐騎,徑往“楊柳塢”飛馳而去。

狄公獨個來到小亭,見袁凱正與一個衣冠楚楚的陌生人在說話。

袁凱見狄公回來,忙介紹道:“狄老爺,此位是茶葉莊的文掌櫃,大名文景芳。”

文景芳慌忙上前一步拜揖,口稱“沖撞”。

狄公淡淡問道:“文掌櫃因何一早趕來這裡?”

文景芳神色不安,吞吐道:“小民隻是聽了孟先生噩耗,特來向孟夫人吊問……又覺不妥,恐惹是非。”

狄公道:“如此說來,文掌櫃與孟先生夫婦十分稔熟?”

袁凱忙道:“我倆正要禀告狄老爺一件事哩。孟夫人當年在‘楊柳塢’挂牌時,與我們便有一面之交。她當時叫茉莉花,紅極一時。當然,後來孟先生重金贖走了她,出谷遷喬,但舊誼猶在。我們見她婚後生活美滿,也都十分高興。”

狄公又問:“未知你們兩位昨夜可來過這裡?”

文景芳膽怯地答道:“我倆昨夜都去了‘楊柳塢’鬥轉參橫,鬧到四更,天都要亮了才回的家,哪裡會到這裡來?”

袁凱道:“我回家後,稍稍收拾了獵裝便來縣衙等候老爺、馬榮去湖濱打野兔了。”

狄公笑了:“下官隻是随意問問,不必介意。”文景芳乃感松馳,也不敢擅自去見孟夫人,便随狄公、袁凱一同踏闆橋走出花園。他見蓮花池上荷葉風翻,金波蕩漾,不禁歎道:“這蓮花池景色如此迷人,孟先生真是——”

袁凱應聲道:“池上景色固然美不勝收,隻是不幽靜。水中的青蛙有時拼命叫喚。”

出了竹栅門,三人欠身作别。

狄公上馬自回縣衙。

狄公回到衙門,先去内衙簽發了一道手今,命一行役火速送往“楊柳塢”,交到馬榮手裡,要馬榮務必查清昨夜袁凱和茶葉莊文景芳在“楊柳塢”的詳情,并核實孟宅的那個侍童昨夜是否當真睡在自己家裡。

狄公匆匆咽了幾塊香糕,飲了一盅茶,便去外廳偏室聽報驗屍的結果。仵作将詳細驗屍格目呈上狄公過目。——孟岚系匕首刺傷心髒緻死。死前身子十分硬朗。死時也無奮力反抗的迹象。屍身已暫厝具棺木之内,停放在外廳的偏室裡,等候公案具結,再閉棺追薦,擇地落土安葬。

馬榮回到衙裡已是正午。狄公見他面露喜色,神采奕奕,忙問:“你在碧桃花那裡整個磨蹭了一個上午,想必磨出許多真情實迹來了。”

馬榮正經道:“公事在身,我豈敢一味與她厮戀?隻因要從女子口中套出話來,非恰到火候不辦。故我先與碧桃花叙些舊情,釋其疑心,慢慢才将話頭轉到孟夫人身上,好像是無心問及而不是專門查訪。後來衙裡的番役又急急送來老爺的手令,故又兜了些圈子,好一番水磨功夫總算磨出了許多内情細迹。

“原來,孟夫人娘家姓史,她名叫史曉蘭,在‘楊柳塢’挂牌時藝名喚作‘茉莉花’。她原來是北邊來的人,兩年前她家鄉大旱,餓死不少人,她被輾轉騙賣到了‘楊柳塢’,恰恰又與碧桃花在同一行院,故姐妹行裡十分稔熟、親昵。茉莉花比行院裡其他的花更讨人喜歡,一來天生貌美,二來舉止娴雅,三來性情溫和。——她最走紅運時,追逐獻媚的少年子弟很多,袁凱與那個文景芳也在其中。袁凱也曾試圖出錢贖買茉莉花,但不知為何,她沒有答應。文景芳也動過這念頭,同樣遭到她的拒絕。不過,聽碧桃花說,茉莉花後來有些後悔了,尤其是她嫁給了那個枯索乏味的迂腐夫子孟岚之後。而同時文景芳對茉莉花也一直耿耿思念,沒有忘懷。他常對其它姊妹說,茉莉花嫁給那個幹癟老頭,太可惜了,一朵鮮花插在牛糞堆上了。

“老爺,我還打聽到茉莉花有一兄弟,名叫史曉鳴,是個不成器的後生,吃喝嫖賭,無一不嗜,時常向她姐姐乞讨銀子。茉莉花的一點微薄積蓄都讓他吃化得罄淨。那茉莉花卻疼他心切,從不正面指責他,教誨他,一任他放浪揮霍。後來那史曉鳴不知怎麼失蹤了,急得茉莉花四處央人打問消息。好幾天前,他又露面了,去找她姐姐要錢,與孟岚糾纏不休,茉莉花十分傷心,又勸慰不得。最後史曉鳴與孟岚還吵了一場,憤然離去時揚言他能從袁掌櫃那裡借到一大筆錢來。此後,便再也沒見着過他。”

狄公問:“你問了孟宅那侍童的事嗎?昨夜他可是外出了?”

“昨夜那侍童并未外出。老爺,這事我問了他父親和街坊鄰裡。侍童他在孟宅吃了夜飯直接回家了,到家後便躺在那張破床上呼呼大睡,一直到今天天亮。對,老爺還問及袁凱、文景芳昨夜之事,我也打聽清楚了。昨夜陪侍袁凱的是牡丹花,兩人厮混到午夜過後,袁凱才離開‘楊柳塢’。陪侍文景芳的是杜鵑花,杜鵑花說昨夜文景芳喝得酪酊大醉,離開‘楊柳塢’時都已三更了。——噢,兩人都是步行回家的,不肯雇車轎,說是月色清朗,夜風涼爽,正好醒酒,一邊亦可觀賞湖畔風景。

“老爺,我打聽到的便是這些,依我看來,那史曉鳴倒是個十分可疑的人物。他恨孟岚娶了他姐姐,絕了他的銀錢來路,又手頭悭啬,還數斥他不務正業,如今這史曉鳴又不知去向,莫不正是他殺的人?”

狄公說:“馬榮,你又餓又累,快去後廳膳堂吃午飯,好好休歇。下午無事,晚上我再來找你。對,你可囑椽吏撰一份海捕文書,通緝史曉鳴。”

狄公匆匆吃罷午飯,揀了個清涼的桐蔭,安一張竹椅坐了,正待細細理一理孟岚被殺一案的線索頭緒,當值文書就送來一件公文。原來洪參軍他們已經偵悉到了盜劫衙庫的那夥強人的情況。公文上說共有六人參與了那次盜劫。他們一夥在西界牌村的酒家大嚼了一頓後,便在那裡将盜來的金子交給了一個少年。那少年接過包金子的包袱後,便出了西界牌村,穿入鄰縣的密林。第二日,有幾個樵夫在那密林的一條溝渠内發現了那少年的屍身,已是腦顱迸裂,血肉模糊。匆匆驗過屍,便發現那少年的嘴内有蒙汗藥,故洪參軍斷定盜劫衙庫一案是預先精心策劃的。動手的一夥強人隻是被人重金所雇,那少年則是中間遞傳,而元兇最後才出來收拾終局。——殺死少年,獨吞了那十二錠金子。因那少年死在鄰縣的密林裡,洪參軍在公文中又懇請狄公親去西界牌村外密林勘察,并申文鄰縣縣令,協同搜捕此案元兇。

狄公合上公文,閉目沉思。他雖然應該立即趕去西界牌村親斷此案,但眼下孟岚的人命案尚未了結。袁凱和文景芳固然有涉嫌疑,但史曉鳴呢?他的奇怪行迹說明什麼呢?會不會真是史曉鳴殺的孟岚?他隻覺頭痛隐隐。

涼風習習,蟬聲長吟。狄公漸漸神思渙散,眼皮沉重,不覺睡去。

狄公醒來,日已西斜,馬榮恭立在他的竹椅邊耐心等候。狄公懊惱不疊,口稱誤事。

馬榮禀道,通緝史曉鳴的海捕文書已經派人四處張貼,縣城四門都增派了兵士嚴密監守。

狄公點點頭,将洪參軍送來的那份公文遞給馬榮,說道:“你先将此公文細閱一遍,明日一早我們便去西界牌村現場勘查。去來一百二十裡。你需張羅好一應車馬侍從,聽候調遣。州衙連連派人來催信,此事看來不可延誤。”

馬榮去後,狄公沏了一盅茶慢慢呷着,一面又苦苦思索起孟岚一案的來龍去脈。突然,他眼盯着手中的瓷盅呆呆出神,猛然想起了蓮花池小亭内失落的那隻白瓷杯來。孟夫人說孟岚一向自用那隻白瓷杯,早上去那小亭時因何沒發現。而那客人——當然是兇手——的綠瓷杯卻放在圓桌上。

狄公放下茶盅,從窗子的方格偷觑了一下衙院四周,并無人迹走動,便匆匆換去公服,迅步穿過花園,開了東隅的角門,悄悄出了縣衙。

狄公雇了一頂大轎,直趨東門外“楊柳塢”。“楊柳塢”内燈紅酒綠,人影綽綽,繁弦急管,笑語浪聲,嘈雜一片。狄公草草兜了一圈,看着轎夫離去,便撩起袍襟徑奔孟宅。

孟宅那竹栅門虛掩着,并未上鎖。狄公側身閃了進去,悄悄繞着蓮花池水堤摸向孟夫人住舍。這時新月如鈎,夜風微微,蓮花池上靜幽十分。狄公俯身揀起一塊石子,向池中荷葉密集處扔了過去。“撲通”一聲,石子墜入池中,頓時噪起了蛙聲,繼而呱呱一片,鬧破了這夏夜的甯谧。狄公點點頭,微微一笑。到孟夫人房宅門首,狄公細聽了半晌,并無聲響,便上去“嘭嘭”敲門。

木栅窗洞裡閃出了燈光,有人急急拔去門闩,上前開門。

“快進來!快!快!”

孟夫人開門見是狄公,蓦地一驚,吓得幾乎叫出聲來。

狄公冷冷地說,“孟夫人等候的是何人?”

孟夫人低頭不答。

狄公閃進了房門,反闩了門,又問:“快說!究竟在等誰?”

孟夫人支吾答道:“小婦人聽得蛙聲大噪,心中惶恐,忽想起大門未鎖,正起身想出去看看……”

狄公大聲道:“正起身——不知孟夫人适間睡在哪裡?”

孟夫人沒有吭聲,擎着蠟燭引狄公來到一間小小的卧室。

卧室内支着一架簡陋的木床,床上鋪着一條薄薄的草席。狄公上前用手摸了摸那草席,果然有餘溫。又問:“夫人如何知道這夜間有人會來敲門,答應得如此迅急,難道是早已約定了不成?”孟夫人不語,無限羞愧地望着狄公。

“這就随我去衙門聽審。——大刑伺候,不由你不招出那奸夫姓名!”

孟夫人隻得随狄公出了房舍,繞堤岸到了竹栅門,正碰上巡官率一隊巡丁走來,狄公命巡官将孟夫人押回縣衙大牢,又吩咐留下兩名巡了埋伏在竹栅門内樹蔭下,倘再有人闖入,不論是誰,一律拘捕,押回衙門監管。

狄公回到内衙,便将此行詳情告訴了馬榮。馬榮聽了說道:“如此說來,這案子果然不出我之意料。如今隻需将那奸夫拿獲,不愁他不招出殺害孟岚的詳情。至于要茉莉花供出那奸夫的姓名,也不費吹灰之力。”

狄公搖頭道:“然而卻有兩點令我費盡猜詳。孟夫人倘與人有暖昧勾當,他們間如何會面?孟岚息交絕遊,足不出戶,日夜厮守在她身邊,她焉得遁脫身子去與那奸夫厮會?何況孟岚有客來,也都在白日,那時分孟夫人也無從肆張行事。再,孟夫人她等候那奸夫如何單揀定在那一間小小的簡陋卧室?我見那張破舊的木闆床隻容得一人睡。——馬榮,這兩點卻又都說明孟夫人等候的并不是奸夫,倒可能是她兄弟史曉鳴。——于是我忽然想到孟岚這案子會不會與那樁衙庫盜金案有關連……”

馬榮搖頭道:“我看這案子與盜劫金子之事未必有關連,我倒認為應在茉莉花的老相識間尋那個奸夫。”

狄公沉吟片刻,忽然面露微笑,說道:“馬榮,我此刻倒有一個法子,不妨試試,你立即去鮮魚市後的金鯉酒店走一遭,命那掌櫃的将手下的乞丐、閑漢、無賴叫幾個來衙門聽話。——那掌櫃的是韓原城裡的乞丐團頭。此事,你也無需守密,倘能嚷得滿城皆知則更好。明言告訴衆人:我召集乞丐、無賴隻是想從他們口中探出孟岚被殺之事的線索。”

狄公見馬榮驚愕,又笑道:“此計倘得成功,一石兩鳥,保不定便可一舉破獲孟岚被殺案和盜劫衙庫案。”

狄仁傑斷案——聞池中蛙叫判定兇手

馬榮引着四個衣衫褴樓的乞丐來到内衙向狄公交差,卻見内衙桌上放着幾盤鮮果、糕點,還有一葫蘆上好的“一品紅”香酒。

四個乞丐見桌上擺設,心稱僥幸,一個個強咽饞誕,兩眼欲放出火來,聽随馬榮吩咐,各在一張靠椅上坐定。

狄公耳語馬榮:“你速去委派四名幹練衙役伺候在衙門内兩庑,我這裡放出那四名乞丐時,那四名街役暗中各盯着一個尾随而去。隻要街市上有人與乞丐搭話,不論是誰,立即拿獲了來見我。”

馬榮雖覺懵懂,卻立即答應了,退下自去調遣衙役不題。

狄公笑吟吟盛情款待那四名乞丐,噓寒問暖,問這問那,又要他們随意吃喝,不必拘束。四個乞丐雖不明白狄公之意,但見狄公言語溫和,笑容可掬,心裡也踏實三分,哪顧得其中委曲淺深,便狼吞虎咽起來。不一刻,風掃殘雲,便将桌上的果肴和那葫蘆裡的香酒吞啖一空。

狄公又問了他們一通無關痛癢的話,看看已有一個時辰,便站起送客。那四個乞丐正疑神疑鬼,茫然無所措時,聽得狄公說送客,如同得了赦令一般,歡喜不勝,一個個忙向狄公跪拜叩頭,抱頭鼠竄。狄公點頭頻頻,捋了捋胡須。端起茶盅呷啜起來。

約有一盅茶時,馬榮押着其中一個乞丐名喚獨眼龍的又折回内衙。

獨眼龍一見狄公,慌亂下跪,叫道:“老爺高高在上,小的好冤枉也。這一兩銀子是那人塞在我手中,并不是我偷他的,我還沒弄清怎麼回事,就被這一位衙爺抓了起來。”

狄公正色道:“不管那一兩銀子是他給的還是你偷的,本官就将銀子斷于你了。你盡管收下,莫要驚惶。本官隻問你那人與你講了些什麼話。”

獨眼龍眨了眨發紅的獨眼,答道:“我折過衙門右首剛待轉去大街,他向我行來,将那一兩銀子塞在我的手心,說:‘你随我來,快與我說官府縣老爺問你什麼話了,說了我再賞你一兩銀子。’——小人這話千真萬确,沒半句虛诳,望老爺明察。”

狄公和顔道:“你可以走了。爾等但能不偷不盜,清清白白,衙裡自有恩惠,可聽見了?”

獨眼龍叩頭及地,謝恩而去。

狄公厲聲喝道:“将犯人押進來!”

馬榮應聲将袁凱帶進了内衙。

袁凱大叫:“冤枉,冤枉,馬榮兄弟快放了我!”

狄公冷冷地問:“袁掌櫃非親非故,塞一兩銀子與那獨眼龍,卻是為何?快說,你問他什麼話?”

“狄老爺,我隻是想協助官府早日……”

狄公喝斥:“住嘴!快快将如何殺死孟岚、殺死史曉鳴、盜竊衙庫金子的全部罪行一一招來!”

袁凱臉色轉白,大汗如豆,卻反诘道:“狄老爺此言有何根據?平白厚誣小民卻是為何?”

狄公冷笑道:“本堂豈會平白厚誣于你?孟夫人說她家花園那蓮花池中的青蛙白天從來不叫聒,夜裡卻十分警覺,動辄便叫。我聽你說,蓮花池内不幽靜,池中的青蛙有時拼命叫喚。——于是我得知你必是夜裡去過那蓮花池。昨天半夜你從牡丹花處出來後,摸進孟宅蓮花池上用蒙汗藥麻翻了孟岚,并下了毒手,事後你又偷偷藏過了那隻白瓷杯。孟岚死時臉上平靜的神态便是明證。由此,我又推出,你用蒙汗藥麻翻了受你指使去與六個強人接頭的史曉鳴,又狠毒地殺死了他,盜去了那十二錠金子,這一切做得不留一絲痕迹,你開着爿大生藥鋪,頗精藥道,又能調合烈性蒙汗藥。還有一點,因為你倉皇折騰了一夜,故今天清晨打野凫時箭箭虛發,一無所獲。往昔你每次獨個便能打死四五隻。這也是你夜間殺了人,心驚神眩所緻。”

袁凱聞聽徹悟,自忖難免一死,反平靜地問道:“隻不知老爺如何會疑心是我殺的孟岚?”

狄公道:“孟夫人等候她兄弟的心情十分急迫,正說明她已疑心史曉鳴在外犯下了什麼可怕的罪行,衙庫金錠被盜事發,她心中便明白史曉鳴必參與了其事。因為史曉鳴那日與孟岚吵架之後曾揚言,很快便會從你手裡得到一筆巨額銀錢。史曉鳴與你的關系孟夫人早亦略知一二。孟岚心細且是個直性之人,他聞得此事,深為憂慮,且看史曉鳴不知去向,故特意破例邀你夜晚會他家蓮花池小亭會面,一面探問真情,一面懇求你莫要加害于史曉鳴。你心中恐惶,擔心事發,故将烈性蒙汗藥倒進了孟岚的白瓷杯裡。孟岚麻倒後,你便殺了他,恐被官府驗出藥來,又匿藏了那隻白瓷杯。孟岚夜間從不會客,已迩遐盡知,故昨夜破例無人知曉,甚至也瞞過了孟夫人。可知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的罪行卻被蓮花池中的青蛙叫破。袁掌櫃,鐵證如山,如今你還有何話可說?”

袁凱失聲叫道:“我昨夜将一隻死青蛙踢進蓮花池裡,驚動得池裡蛙聲一片,故閑話時露了真迹,萬萬卻沒想到正是那池中的青蛙令我敗露,我竟還嘲笑那小妖物不會上官府告我殺人哩。如今想來,真是天理昭彰,好畏人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