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要說最喜歡的曆史階段,還是民國時期,盡管民國軍閥混戰,國家經常處于危亡之中,但是這也是我們脫胎換骨時期,尤其是在這一時期湧現出的仁人志士,更是将這一段曆史展現了慷慨激昂。

如果要說民國時期我最欣賞的人物,那就是蔡锷将軍,為了國家的發展,不顧個人榮華富貴,抱病投身革命,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事迹卻會被人永遠銘記。

蔡锷将軍生于湖南省寶慶府的裁縫家庭,十分貧困,但是卻并沒有阻礙蔡锷的眼界,蔡锷早年在私塾勤學苦讀,12歲就考中秀才,甲午戰争後,清廷積極尋求近代化之路,1898年16歲的蔡锷考入長沙時務學堂,師從當時戊戌變法領袖人物梁啟超、譚嗣同。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因為在校期間,刻苦學習,受到中文總教習梁啟超的賞識,對蔡锷的一生産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此後不久,蔡锷就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學,也就是今天上海交通大學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前身。

甲午戰敗後,中國派遣大量留學生到日本學習,掀起一股中國學日風潮,受此影響1899年蔡锷前往日本尋求強國之路,先後就讀于東京大同高等學校、橫濱東亞商業學校。

在日本期間,蔡锷接受先進思想,對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極為憤恨,曾在詩中寫道“流血救民吾輩事,千秋肝膽自輪菌”,與戊戌變法失敗後,其恩師譚嗣同的臨終絕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頗有呼應之意。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掀起一股瓜分中國的浪潮,在日本學習的蔡锷再也看不下去,回國參加了自立軍起義,面對沙俄入侵東北的事實,還曾組織“拒俄義勇軍”,可惜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一次起義失敗的很快,結合戊戌變法失敗的經驗,讓蔡锷明白沒有強大的武裝,想要進行變革是癡人說夢,再次回到日本後,蔡锷先考入成城學校,随後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專門學習軍事知識。

1902年,蔡锷在梁啟超創辦的《新民叢報》中,發表《軍國民篇》裡講到,中國的落後的各方面因素,極力主張,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要實行“軍國民主義”。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可見,蔡锷此時的思想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影響力,由于他在陸士期間積極表現,被稱為當時“中國士官三傑”之一。

1904年,作為最早從日本陸士畢業的一批留學生,蔡锷回國後受到正在推廣清末新政浪潮的影響,先後在湖南、廣西等地的講武堂教練新軍,由于軍事功底紮實,講解精辟,深受同僚與士兵的敬佩。

此後不久,雲貴總督李經羲在籌辦雲南講武堂的時候,将蔡锷聘請到雲南,予以重任,由于李經羲對革命派抱有同情,雲南陸軍講武堂與雲南新軍成為革命勢力的大學營,蔡锷雖然還未參加同盟會,但是也對革命活動不拒絕,曾經向同盟會成員保證“一旦發生革命,一定給予絕對同情支援”。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1911年,武昌起義後,蔡锷積極響應,發動昆明辛亥起義,推翻了清政府在雲南的統治,成立雲南軍政府,擔任都督。

這一次起義對于推動全國革命活動具有重大的影響,最終對于清政府在全國統治的結束,具有重大的作用。

在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後,更是蔡锷一個全新的開始,蔡锷擔任雲南都督期間,大力推行新政,改善發展經濟民生,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将雲南從國家邊陲之地,打造成民主共和的家園,此後,雲南滇軍能夠幾十年超然與國民政府的統治,很大程度上就是蔡锷打下的基礎。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對于雲南的這個“民主刺頭”,頗讓袁世凱頭疼,為了瓦解蔡锷的軍政影響,1913年将蔡锷調到北京,授予全國經界局督辦的職務,表面上對其進行籠絡,暗地裡卻對蔡锷進行監視。

袁世凱與蔡锷的很多思想是不謀而合的,袁世凱對蔡锷也尤為欣賞,蔡锷對袁世凱也抱有某種信任,比如蔡锷一直希望建立一支現代化的國防軍隊,而袁世凱則以組建新軍而聞名,蔡锷從日本回國後到雲南職教的講武堂,也是袁世凱推行清末新政,為建立新軍而組建的。

袁世凱一生最為傑出的作品就是組建了北洋新軍,在這一點上,蔡锷是心知肚明的,在北京期間,蔡锷多次給予袁世凱獻計獻策,希望袁世凱能夠加強國防建設。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然而當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并且倒行逆施,想要建立獨裁政府,甚至要恢複帝制的情況下,蔡锷實在不能與袁世凱共同謀事。

正在袁世凱籌劃恢複帝制時,蔡锷卻以看病為由東渡日本,經過台灣、香港、越南的旅程後于12月19日抵達昆明,這時距離袁世凱12月12日宣布稱帝已經過去七天。

蔡锷抵達昆明後,立即着手組織雲南反袁武裝起義,在12月25日宣布雲南獨立,并且組織護國軍,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兵分三路讨袁。

盡管蔡锷的護國軍相對于北洋政府來說并不占優勢,但是蔡锷還是以雲南的武裝為基礎,屢次擊敗袁世凱的軍隊,并且受到各省反袁武裝的支援,在全國的聲讨浪潮下,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不久抑郁而亡。

放棄榮華富貴,打響反袁護國第一槍,梁啟超稱贊他:是為國民争人格

由于長期在惡劣條件下作戰,本來身體素質就不好的蔡锷終于積勞成疾,1916年病情惡化,雖然前往日本積極治療,但是還是醫治無效去世,年僅34歲。

然而在蔡锷将軍最後的遺囑中,他還是不忘革命事宜,讓部下為陣亡的将士申請撫恤金,并且表示自己“锷以短命,未能盡力為民國,應為薄葬。”

他的恩師梁啟超則在追悼會上稱贊蔡锷是“為國民争人格”,痛惜不已,蔡锷去世後,不久,北洋政府為他舉行了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葬的人。

在他前後八年投身革命的生涯中,雖如昙花一現,卻精彩紛呈,尤其是在雲南辛亥起義與護國戰争中,蔡锷都以革命先鋒的姿态沖在最前,值得欽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