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鄧楠 濰坊報道
近年來,高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積極貫徹“放管服”改革和“一次辦好”改革,積極實施證明事項和告知承諾制度,全力打造群衆辦事的“極簡辦、快速辦”,促進全市經濟發展新活力。
一、提高站位強推進。一是制定細化方案。結合2020年以來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實際,根據國辦發〔2020〕42号文、濰政辦字〔2021〕5号和高政辦字〔2021〕4号文要求,細化實施方案,制訂《高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規範》。二是公布目錄清單。統一在系統網站公布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目錄,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修改、廢止等情況,對實行告知承諾制的證明事項目錄建立動态調整機制。截至目前,已認領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事項44項并在政府門戶網站上公開。
二、強化督導促成效。通過政務服務網實地檢視政務服務大廳,實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有關資料、接受企業和群衆投訴舉報等多種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工作開展情況。要建立督察情況通報制度,把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工作推進情況納入考評名額體系,對有關告知承諾制的投訴舉報要及時處理,對工作中違紀違法的機關及人員要依紀依法問責。
三、強化承諾容缺辦。充分利用“紅黑名單”、“聯合懲戒”等信用監管舉措,深入實施“容缺辦理”模式,在申請人作出承諾期限内補齊補正相關材料的承諾後,當場辦件,有效降低了審批啟動門檻、提高了審批效率、淨化了投資環境、延伸了服務深度。2020年梳理釋出83項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諾事項,2021年重新釋出62項實施告知承諾的證明事項。其中,3月23日上午,省重點項目星宇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工業用地名額後,高密市行政審批服務局,結合告知承諾制,實施“容缺辦理”模式,3小時就跑完以前五個月辦完的全部手續,現場領取“國有土地不動産權證、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等四證,實作了審批的高速度、高效率,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一)創新做法
一是項目為先,主動提前介入。本着讓“甯可讓服務等項目、不讓項目等服務”的思路,審批服務局提前介入,在項目有意向後,第一時間主動上門服務,提前告知并幫助準備材料,與企業建立“戰友式”互聯互動,為企業量身制定“作戰圖”、明确“時間表”、細化“任務書”,在審批中将原串聯式審批流程改為聯席審批流程,創新高效推進涉及11個部門、22項審批、備案手續的審批流程。
二是程式為主,建立綠色通道。項目确立後,進入項目拿地環節,建立全天候綠色服務通道,專人專班幫助企業跑項目、跑手續、跑流程。在“拿地前”,由意向用地機關搞好規劃設計,在土地挂牌出讓前,依意向用地機關申請,同步完成規劃設計方案審批、項目立項、能評、環評等手續辦理。在“拿地中”階段,附帶規劃設計方案對土地進行挂牌出讓,在公告及成交公示的約35天法定時限内,同步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批前公示、圖審、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批前公示等手續。在“拿地後”的時間内,同步稽核國有土地不動産權證、用地規劃許可證、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實作“四證”同時的“新速度”。
三是容缺輔助,審批提速關鍵環。在項目辦理施工許可期間,代辦服務團隊按照“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進行指導,送出申報材料,同時申請容缺受理施工圖審查檔案,在企業作出承諾的前提下,先行辦理施工許可,質監安監提前介入,推動了項目快審批、早落地,開工工期比計劃工期縮短3個月。
(二)形成啟示
一是全程幫辦代辦是服務企業發展的“助推器”。項目辦理要想快,熟悉流程是關鍵,是以必須是專業人員辦理專業事項。針對項目立項難、煩、瑣的問題,建立“三個一”工作機制,即成立一支政策服務隊,做好工程審批、商事登記、民生事務、三農服務等政策研判解讀,企業“點單”,政府“上菜”;成立一個問題解決專項小組,針對項目立項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召開分析會,定政策、找出路,做到合規依法;建立一條審批“綠色通道”,落實專人全程代辦幫辦、上門辦、現場辦、會商辦等服務舉措,確定審批手續第一時間受理、最短時限辦結。
二是資料跑腿是服務企業發展的“催化劑”。企業發展要想快,時間效率是關鍵。為讓企業人員騰出更多時間來跑項目、搞出路,實作多元化發展,我們探索實施政務服務 “+模式”的新路子,實作讓“資料跑”代替“群衆跑腿”,讓“見面審批”變成“不見面審批”,實作群衆辦事從“1”到“0”的突破。
三是部門聯合是服務企業發展的“粘合劑”。團結就是力量,部門聯合才能形成合力。立項問題涉及多個方面、多個部門、多個環節,一個環節處理不好、一個部門拖了後腿就會延緩整個項目的推程序度,給企業增加負擔。是以,必須要轉變觀念,形成團結協作精神,打破部門間的“壁壘”,牢固樹立“一家人、一盤棋”的思想,群策群力,同步推進,助力企業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