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龍雲,在雲南可是響當當的名字。這位滇軍首領主政雲南十八年期間,當地政局空前穩定;面對毗鄰的東南亞實行的開放政策,也是成效斐然。在蔣委員長那裡,這位“雲南王”也很有幾分面子。
新中國解放前夕,龍雲遠在香港策劃自己的部隊起義,并在新中國擔任高官,死後入葬八寶山。

這麼個“大人物”,為何其子被解放軍給斃了呢?其子被處死的原因又是什麼?作為父親的龍雲,當時有何反應?
拼殺出來的“雲南王”
龍雲,1884年生于雲南的一戶彜族地主家庭。他的成長期,正值風雨飄搖的清末向持續動蕩的民國過渡階段。
這段時期内,相繼爆發了中日甲午戰争、八國聯軍侵華及辛亥革命爆發等重大事件。
遠在大西南的雲南地區,也深受朝局動蕩的影響。
在軍閥割據、枭雄混戰的民國亂世,龍雲和許多有為青年一樣,希望在刀光劍影中拼殺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26歲那年,龍雲已是滇軍的青年軍官。他與表弟盧漢一道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數年後跻身當時的“雲南王”唐繼堯”麾下,随唐參加了反對北洋軍閥的護法戰争。
之後不久,龍雲等人聯合發起兵變趕走唐繼堯,從此奠定自己一統雲南政局的地位。
“四.一二事變”後,龍雲受到蔣介石的關注,被任命為國軍38軍軍長,并任十三路軍總指揮。
自此,雲南正式易幟歸順國民政府。
抗戰八年,滇軍功半
在37年的民國曆史上,作為為數不多且相對獨立的地方軍閥,滇軍從來是各方不可小視的一支力量。自蔡锷創軍以來,滇軍在整個民國期間的影響力,始終有居前的地位。
巅峰時期的滇軍,一度将自己的影響力擴張至川、貴、桂等地;前後三代“雲南王”的政、軍、經勢力,均覆寫這些地區。
無論是排除異己、搶占地盤的軍閥混戰,還是在血肉相搏的抗戰期間,不負強軍之名的滇軍,始終矗立抗戰第一線。
由于雲南接壤法屬印度支那,第60軍佩戴法式鋼盔,武器裝備也多半來自法國。
需要特别交代的是,在龍雲着手打造的這支滇軍裡,班、排長一級最基層精幹,大多是擅長實戰的老兵;連以上軍官也多出自雲南陸軍講武堂,且多年作戰、精于帶兵。
就整體作戰素質而言,龍雲的滇軍一度被譽為“國軍之冠”。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夕,雲南進入了第三任“雲南王”的龍雲時代。
面對日寇的大舉入侵,深明大義的龍雲主動請纓誓死抗戰。大軍開拔之前,全軍官兵立誓赴死抗戰!
事實上抗戰時期的雲南,地位極其特殊。其時,東南沿海諸多港口相繼遭日封鎖。為切斷中國戰區的外援,日軍抄了中國的後路侵入緬甸地區。
為打通擷取外援的通道,龍雲火速征集二十萬民工,舉全民之力修建公路。
這條費時僅半年修建的逾千公裡的滇緬公路,成為盟軍向中國戰區源源不斷輸送“血液”的唯一國際戰略大動脈。
抗戰爆發後,龍雲的第60軍從雲南奔赴前線。克服山高水險的一路徒步,滇軍主力途經雲、貴、湘、贛數省,參加淞滬會戰。
由于徒步行軍耗時過多,60軍抵達湖南時聞知會戰已結束,旋即轉赴武漢。進城的部隊受到城内群眾的夾道歡迎,其軍容儀表受到中外人士的贊許。德國軍事顧問稱贊這支軍隊為“當今國民黨的最優良部隊。”
1938年初的徐州會戰,是抗戰期間的首次大規模防禦戰役。甫一參戰的第60軍遭遇空前慘烈的台兒莊大戰。
日軍借助飛機、大炮和坦克的立體攻勢,對第60軍據守的陣地發起進攻。183師王秉章旅長親率預備隊與日軍貼近肉搏,全殲攻上陣地的日軍。日軍原計劃直搗徐州、圍殲數十萬國軍的計劃,至此破滅。
當然,參戰的60軍也付出死傷近半的慘重代價,不得不在戰後由12個團的編制縮減至5個團。與敵浴血奮戰的183師某營,500餘人壯烈犧牲,僅一人生還。
即便付出慘重代價,滇軍将士依然死戰不退,成功阻滞日寇的進攻,為台兒莊大捷赢得了重要戰機。徐州一戰,4萬餘人的60軍傷亡近半,犧牲的軍官多達500餘人。而台兒莊大戰犧牲的三萬多将士中,滇軍陣亡人數達六分之一。
徐州會戰結束不久,人困馬乏的滇軍将士又參加了武漢保衛戰。在規模空前的武漢保衛戰中,使用毒氣的日軍又給滇軍官兵造成巨大傷亡。
此戰之後,第60軍與新組建的第58軍和新編3軍聯合組建為第三十軍團,後改為第一集團軍,龍雲兼任總司令,副司令盧漢是實際統帥。
新組建的第一集團軍先後參加了南昌、浙贛、長沙等大型會戰,均有不俗表現。
有資料統計,整個抗戰期間,雲南共向國内戰場輸送兵員四十萬。滇軍參與的各大型戰役二十多個,官兵傷亡十萬餘人。
抗戰結束,被奪軍權
主政雲南18年的龍雲,總體上被百姓認可。他在雲南大力實施的各項改革舉措,包括了整頓财稅、鞏固金融、減輕稅賦、興修水利、興辦實業、清剿散匪、興辦教育等,推動當地及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龍雲主政的後期,中共地下組織基本完好。南京政府掀起的曆次反共高潮期間,龍雲堅定地持保留甚至反對意見。美國人對龍雲治下的雲南一帶,譽為“民主堡壘”,一度培植其為美方利益維護者。
龍雲的所思所為,明顯與蔣介石相去甚遠。二人之間的交往逐漸貌合神離。龍雲更是逐漸認識到,蔣對自己的百般禮遇絕非出自真誠,其始終心念瓦解滇軍、吞并雲南。而且,龍雲主政雲南期間,數次支援當地進步運動,最終觸抵蔣介石的紅線。
解除龍雲武裝,結束其“雲南王”的半獨立地位,是蔣介石始終的心願。隻是龍雲手握數十萬大軍,讓蔣一時無從下手。
抗戰甫一結束,日軍受降和戰後接收事宜成為蔣介石拿下龍雲的契機。蔣介石設計讓盧漢率滇軍60軍與新編93軍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兩隻部隊離滇後,龍雲身邊僅剩一支單薄的新編師。
眼見時機成熟,蔣讓待命昆明的杜聿明率中央軍發動政變,解除龍雲的兵權。為安撫雲南本土勢力,蔣介石任命盧漢為沒有兵權的雲南省主席,手上隻留下4個保安團。
以龍雲被解職為标志,觊觎雲南多年的蔣介石獲得“輝煌勝利”。畢竟,作為國民政府治下的雲南一省,或明或暗保持了長時間的半獨立狀态,早就是蔣介石的在喉之鲠。
然而,昆明事變的本身,也意味着舊沖突的解除而新危機醞釀的開始。
蔣介石公開扯破臉皮“繳械”龍雲,不僅徹底激怒了龍雲,也讓滇軍更加對蔣背道而馳。
鑒于滇軍的不斷起事,盧漢手上的58軍和新編3軍先後被陳誠和薛嶽吞并。餘下的滇系60、93軍,也被蔣介石派往千裡之外的東北地區,試圖借助解放軍之手消滅之。出乎蔣介石意料的是,遼沈戰役中解放軍全殲了93軍,但60軍卻在長春宣布起義。
至此,這支“冠于全國”的滇軍精銳,完全退出了曆史舞台。
國軍起義,龍雲至偉
解放戰争開始階段,國軍中不少将領在正義感召下紛紛易幟。解放戰争中後期,面對解放軍水銀瀉地般的進攻勢頭,百萬國軍更是兵敗如山倒,起義高潮此起彼伏。
解放戰争期間,百萬國軍起義有十次影響最大,起義将領包括高樹勳、吳化文、曾澤生、傅作義、盧漢等。這影響最大的十次起義,其中兩次與龍雲有關。
一是于長春起義的60軍軍長曾澤生。其原為龍雲舊部。其部被改編為解放軍第50軍,曾澤生任軍長。1950年曾澤生率部赴朝參戰屢立大功,一躍成為解放軍王牌。
二是雲南起義的盧漢。這次起義的幕後策劃者,就是身在香港的龍雲。在龍雲策劃下,盧漢将駐守昆明的中央軍李彌和沈醉等悉數扣押,當晚通電起義,雲南獲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龍雲先後任中央政府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等。
“龍公子”咋成槍下鬼
龍雲其子又為何就被解放軍斃了呢?龍雲當時的反應又是怎樣?這話還得從頭說起。
龍雲自小出生彜族地主家庭,在刀槍火海的打拼中成為一方霸主,其個人影響滲透至雲南幾乎所有領域。對待幾個兒子的栽培,龍雲同樣不乏心力。
龍家長子繩武、次子繩祖先後被送往法國留學,三子繩曾随父從軍。關于龍家三公子為何沒被送往海外留學,大概是一是因為龍繩曾自小難于管教,二是其秉性很像父親的緣故。
但性随父親的這個三兒子,卻與龍雲的期待漸行漸遠。龍繩曾從小不思上進,尤喜跟江湖人攪渾。一心忙于軍政事務的龍雲無暇照顧孩子,便将這個兒子交予自己唯一的手足妹妹龍登鳳,委其嚴加管束。
龍登鳳自小聰穎,讀書騎射樣樣在行,其殺伐果斷,當地人稱龍姑太。
在龍姑太管束下,龍繩曾收斂了不少,但沒過多久龍姑太染病離世。宛如解除桎梏的龍繩曾,從此更加放肆。這位龍公子一貫橫行鄉野,甚至依仗父親的聲威插手軍中事務,肆意打罵軍官。龍雲對此極為震怒,卻也隻是将兒子關了幾天禁閉。
抗戰全面爆發後,龍雲受任國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麾下二十萬大軍在抗日戰場打出了聲威。在家無所事事的龍繩曾,成為少校團副。但這位少校團副吃不了苦,借口部隊吸不上大煙導緻病發,悄悄溜回昆明。
1947年,蔣介石為籠絡龍雲,讓龍繩曾進入南京的陸軍大學受訓。進入陸大的龍繩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整天混日子熬“文憑”。
“雲南王”龍雲的這位三公子一生惹是生非,醜事不少。
他一生中鬧出的最大動靜,就是發生在陸軍大學受訓期間的“中央公園槍擊案”。
事件的起因并無太多複雜:四大家族孔家二小姐在中央公園附近偶遇龍繩曾一行。龍繩曾自诩天不怕地不怕,公然對孔二小姐言語輕薄。哪知深受民國第一夫人寵愛的孔二小姐,也是個“混世魔王”,針尖對麥芒的二人當即拔槍對射。
此事鬧大,一時很難消解。鑒于孔二小姐強大的背景勢力,最後是“雲南王”龍雲腆着臉上門道歉,才算了事。
此事之後,這位龍公子并未就此收手,反而變本加厲,及至與人民為敵,自取滅亡。
1950年初,盧漢在昆明通電起義,接受解放軍改編的龍繩曾卻公然闖入盧漢寓所抄家,以示堅決反共。
我黨我軍以大局為重,對龍繩給以說服教育促其回心轉意。
但龍繩曾依然暗地裡搜羅特務、反動軍官等,私自組建數萬人的反動武裝,對抗解放軍和人民政府。在“威甯黑石頭事件”中,龍繩曾的反動武裝伏擊解放軍,緻我軍官兵百餘人犧牲。
事件發生後,我軍要求龍繩曾的武裝在指定地點接受改編,但龍繩曾暗地接受台灣方面的委任,向解放軍主動攻擊。為徹底解決問題,陳赓部隊全力圍剿龍繩曾的叛軍,解除其武裝,
擊斃龍繩曾,自此平息了叛亂。
龍繩曾武裝勢力被剿滅一事傳出,立即震動雲南上下,被當地百姓稱為一大快事,坊間議論“為民除害”!
案發後數周,雲南軍區将此事上報中央。
毛澤東體諒此事對龍雲的刺激,委托朱德和周恩來前往其住所撫慰。
為平息龍雲的情緒,毛主席思考再三,
特準龍雲回雲南親自處理。
主席的意思很明确,意在讓龍雲自己回去調查研究,親眼見識一下兒子的劣迹。
趕赴雲南後的龍雲,親眼見到龍繩曾大量反共信劄和蔣介石頒授的委任狀,
再次震怒,承認自己的兒子悖逆作亂!
出身舊時代的龍雲,雖為封建軍閥,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保持了一份氣節。盡管深受寵愛的兒子成其一生洗不去的污點,但總體上的龍雲将軍,堪稱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周恩來對龍雲曾有評價,認為其有三大功績:
一是對民主革命有貢獻,二是反蔣獨裁,三是抗日堅決!
正因如此,龍雲将軍成為唯一入葬八寶山的舊時軍閥,身後受人敬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