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作霖被炸死後,天皇大發雷霆,首相陪葬,殺人兇手也流落街頭

1928年6月4日,淩晨五點三十分,幾經選擇最終還是決定乘坐火車的張作霖帶領一衆随從途徑皇姑屯,當列車走到京奉南滿鐵路的三孔橋時,發生了大規模爆炸,張所在的車廂當場就被炸的隻剩下個空架子。張作霖被帥府的迎接車隊緊急拉往帥府,在回家的途中還是沒抗住一命嗚呼了。這就是震驚世界的皇姑屯事件。這件事情發生後,在中國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張作霖作為當時的國家元首,這樣不明不白的死去,讓緊張的東北局勢更加緊張。

張作霖被炸死後,天皇大發雷霆,首相陪葬,殺人兇手也流落街頭

然而,人們有所不知的是,皇姑屯事件并不是一次日本官方的行動,而是由日本關東軍的參謀河本大作私自策劃的一起事件。正是因為在這場爆炸中,張作霖撒手人寰,在當時的日本造成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帶給他們的後果事實上也不是很輕。按照河本的設想,張作霖死後東北軍群龍無首,進而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東北,然而意外的是,張學良悄無聲息的接管了東北軍,并且繼續保持着東北軍在東北的作用和優勢,而且随時可能對關東軍進行大規模的報複行動。不僅如此,還進一步引發了東北易幟,讓張學良投靠了蔣介石。這讓日本在瞬間陷入被動的邊緣。

日本入侵中國是有計劃性的,當時田中義一與張作霖的關系甚深,他企圖通過控制張作霖來達到逐漸侵略中國的目的。田中義一所主張的是逐漸侵略中國,張作霖是以多次得到日本關東軍的全力支援,可日本軍部卻對此非常不滿。日本關東軍進階參謀河本大作和關東軍司令官村岡長太郎等人認為必須要除掉張作霖,田中義一依靠張作霖是不靠譜的幻想。是以,日本内部其實是有兩條入侵計劃的,一是首相田中義一的逐漸侵略;二是日本關東軍内部的刺殺計劃。

張作霖被炸死後,天皇大發雷霆,首相陪葬,殺人兇手也流落街頭

張作霖被炸身亡的消息傳到日本後,田中義一流着眼淚寫信給山本條太郎:“一切都完了!”田中義一流淚并不是因為張作霖遇害,而是他所有的計劃都被打亂,同時也意味着日本政治開始脫離田中的控制。田中義一後來大罵河本大作:“真實混蛋!簡直不懂為父母者之心!”不僅如此,日本的裕仁天皇得知此事後,更是大發雷霆,為何張作霖的死會造成如此大的影響呢?

日本天皇并未與張作霖有私交,他大發雷霆是因為日本軍部密謀此事并未上報,還有就是刺殺張作霖最終引起整個奉系反日,這不僅是逼迫奉系,更是切斷了日本的整個退路,最終隻能走武力強占這一條路。以河本大作為首的日本關東軍,因為此事而反映出一個問題,日本政府失去了對軍隊的控制權,最終使得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本天皇當然對此不滿,大發雷霆也是正常的事情。

在這種壓力之下,陸軍大臣白川義則最終隻能辭職謝罪,而田中義一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也選擇辭職,這個人不僅辭職了,而且在幾個月後郁郁而終,張作霖的死對他而言簡直是晴天霹靂,他這個日本首相扛不住,卻又無法彌補,等待他的隻有一死。

張作霖被炸死後,天皇大發雷霆,首相陪葬,殺人兇手也流落街頭

天皇怕了,首相死了,陸軍大臣也引咎辭職了,這把火還沒有滅,因為皇姑屯事件的始作俑者關東軍還在那裡,1929年五月,日本關東軍最高司令長官村岡長太郎黯然離開東北,回國接受處理。而實施者河本大作則被開除出了日本現役隊伍,成了一名無業遊民。自此,由張作霖的死在日本引起的這場海嘯,終于算是劃上了句号。而日本忍苦心經營幾十年的東北,再一次回到了日俄戰争之前的狀态,這也是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最直接的原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