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專注于一個創意,你會迷戀于它。精雕細琢一個創意,你會依附于它。忽視一個創意,你會懊悔于它。對于那些早期的、尚未成熟的創意,你尤其需要審慎小心,但或許,也可以把這件事交給企業研究院。

作者 | 吳彤

編輯 | 青暮 彩娴

從企業和AI長期發展的意義而言,企業AI研究院代表着一種企業文化的類型。

企業有其自身獨特的品格和曆史,也有其适于其成長以及生存的空間,是以有其自身的存在邊界和圖景。也恰是因為這種長久積澱下來的企業調性,而有了其最具獨特性的創新價值。

但難題也接踵而至。如何實作技術與業務同頻共振?如何将新技術轉化成現實生産力,投入市場完成真正的商業化閉環?

在MIT科技評論釋出的《2021年人工智能創新研究院(AI Labs) 報告》中,列出了國内10 家具有技術創新力和引領力的企業 AI 研究院,深究發現,這十大AI Labs,或許提供了解決這些問題三種方案 :

一、以底層技術為基石,探索無界垂直賽道的企業研究院,以訊飛,商湯,騰訊,阿裡為代表。它們擁抱城市、生活、汽車、教育、醫療、消費品、工業等各種細分場景,屬于智能化浪潮中善走蠻地、敢擠大路的一批企業。它們既互通共享,又一人成伍,在系統性技術創新中解決社會重大命題。

二、關注底層技術,專注某一垂直領域,以微軟、華為、百度為代表。它們在AI賦能大潮中迅速找準自己方向,形成微軟面向計算革命、華為面向通信智聯、百度面向智能汽車的獨特版圖。

三、面向場景化AI的研究院,以京東、位元組、小米為代表,分别面向零售、娛樂和家居場景,挖掘企業多年深耕場景的内在基因,以AI賦能形成技術長闆。

道同而術不同,在智能新時代中探索新價值,與社會、行業、市場緊密結合中,一批企業向着垂直賽道紛至沓去,究竟有何獨到心法?

其中,科大訊飛研究院以「以系統性創新,解決社會剛需」上榜。遴選理由為:

22年來始終堅持「頂天立地」的理念和追求,通過源頭技術創新,在人工智能發展史上樹立了語音合成、語音識别、認知智能等多個裡程碑,推動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走在世界前列。引領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醫療、城市、消費品、工業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究其根本,科大訊飛研究院何以成為?

1

訊飛研究院:一步一步上台階

訊飛研究院于2005年正式成立,堅持“用正确的方法、做有用的研究”,研發領域包括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等,研發規模達1000餘人。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訊飛研究院成立時間早,自科大訊飛在1999年成立,也就有了相應的研究團隊,随後在2005年正式成立。

在17年的發展中,科大訊飛研究院主導承建了語音及語言資訊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認知智能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平台,在語音、NLP、CV等領域擁有豐碩的技術成果。

語音領域,主導制定了 全 球 首 個 智 能 語 音 交 互 ISO/IEC 國 際 标 準 , 連 續 多 次 獲 得 CHiME 、Blizzard Challenge、IWSLT等國際評測冠軍,業界率先實作口語自動評測達到人工專家水準,2021年獲OpenASR多語種語音識别挑戰賽冠軍;

NLP領域,2017年研發的醫考機器人全球首次通過國家臨床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近5年獲得20餘項國際評測冠軍,2021年獲吳文俊人工智能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開源多項前沿NLP模型并被廣泛使用;

CV領域,在圖文分析、虛拟形象等方向提出十餘項原創成果。2021年,科大訊飛釋出虛拟人互動平台1.0,推動多模态技術的融合創新。

目前,科大訊飛已獲得中國知識産權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在全球擁有3800+專利,授權專利1800+件,并在 2021年獲得中國知識産權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推動我國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技術走在世界前列。

科大訊飛技術聚點成面驅動源頭技術突破,既在樹立人工智能發展中的「裡程碑」,也在成為人工智能突破中的「國家隊」。

2

從單點技術突破到系統性創新

2010年,訊飛率先釋出訊飛語音雲平台,2017年更新成為智能語音國家新一代開放創新平台,在今年第五屆全球1024開發者節上,訊飛又推出開放平台2.0戰略、企業訊飛數字化平台、《1024計劃》等一系列技術成果。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基于訊飛開放平台的2.0戰略,訊飛将聯合行業中最有資源和平台能力的行業龍頭共同來搭建行業的基線底座,在此之後,将衆多場景開放給開發者。

目前,訊飛開放平台2.0戰略面向18條賽道重點發力行業低代碼、零代碼開發。訊飛在端到端模組化、無監督訓練、多模态融合、外部知識融入四個主要領域帶來了衆多技術創新,截至2021年12月31日,訊飛開放平台已開放449項AI産品及能力,聚集超過 293萬開發者團隊。而全新《1024計劃》在源頭創新、場景共創、共享生态、踐行公益四個方面重點發力。

獨行快,衆行遠。這句颠撲不破的老話,在智能化時代中削減了幾分“不是、而是”的意味,演變成一種“既要、又要”的生存之術。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科大訊飛進階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

“我們會有一些自己專注的賽道,但我們更多的還是把我們的核心的AI能力,能夠用開放平台的方式去開放給更多的開發者和合作夥伴,由他們去找他們自己擅長或熟悉的行業和場景,去實作AI的賦能和落地。”科大訊飛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研究院院長胡國平說到,這就是科大訊飛的打法和戰略。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同樣,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曾說到,“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正面臨着場景驅動、資料支撐、技術驅動、資本助推四大機遇。我們一直堅定不移地認為,隻有企業願意開放出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形成産業鍊與生态體系,才能夠生生不息地發展。”

訊飛希望讓各個領域的開發者在開發各個行業的應用時,幾乎不用了解核心技術,可以通過自由編排、可視化的邏輯處理來解決行業關鍵問題。

技術更好用,一是打造開源通用平台,與合作夥伴和開發者一起搭建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基建,推動人工智能落地。二是當硬科技産業成熟以後,機會肯定會轉移到各種應用創新層。

這就是科大訊飛秉持的“平台+賽道”的市場戰略。科大訊飛研究院,在尋找更多的可能。

3

從技術中來,到産品中去

胡國平院長多次提到,“從技術中來,到産品中去。”

落地産品,多條賽道擺在面前。現在,訊飛研究院正在推進AI落地在教育、醫療、城市、生活、工業等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以教育領域舉例,科大訊飛早先關注到“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的教育變革,适逢2021年教育雙減的政策推出,順勢推出全新力作,關注中國小生教育的AI學習機。

劉慶峰表示,“我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人工智能的技術進步到底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如何真正實作我們一直期待的因材施教、減負增效,實作教育的優質均衡?”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今天,我們有更多的教育大資料來幫助分析。

科大訊飛承擔了中國教育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啟動的教育大資料專項,統計了35億次孩子的作業,走訪了16個城市、5500名使用者,彙聚了1萬多條客戶建議,最後合并同類項、确定權重,發現60%的作業練習是無效的、低效的、重複的。

普惠制教育下,不同的孩子做的是同樣的練習題,老師和孩子不知道彼此的學業能力和提升方案。

如何做到教育平等地面向每個人、适合每個人、伴随每個人的教育?

科大訊飛将這個問題落腳于兩點:AI學情診斷,AI成長守護。

進一步說,AI學情診斷功能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減負增效,通過智能掃描批改試卷,快速找到學生快薄弱環節,進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學習和鞏固。另一方面,AI學習機創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技術條件,比如在1對1口語輔導,作文批改等難以定量的學習内容上,訊飛借助語義了解和推理技術,将個性化學習功能引入日常生活,為每個孩子規劃出最優的提升路徑。

另外,在孩子的學習成長中,學習機圍繞家長關心的視力、坐姿、學習興趣做了大量細節工作,比如在這款AI學習機中,搭載了一體式升降1600萬雙目前攝和内置的多顆傳感器,推出跟随環境光源自動調節為護眼的低藍光螢幕、防眩光的紙質書寫膜、通過AI作答筆預測學習體态。

這背後,是訊飛研究院持之以恒的技術沉澱和應用決心。

從上世紀語音合成達到可用水準,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啟動語音評測、語音識别;第二個十年推動語音互動、語義了解、腦科學研究;第三個十年大力啟動多語種研究和多模态融合互動技術,科大訊飛正在走一條“嘴巴喚醒大腦”、“大腦調動四肢”的進化道路。

同樣,科大訊飛也希望用更智慧的AI,釋放人類更大的創造力。

科大訊飛研究院,用 “做企業”去了解“做研究”

回過頭看,“我在訊飛做了20多年的技術,我們訊飛研究院在幹什麼事情?”胡國平院長向自己求索,也向企業求索。

“第一,我們不是做語音的,我們是做深度學習算法的。

第二,我們不隻是做技術的,更關鍵的是去預測未來兩三年什麼樣的技術可以從不可用的狀态或者說從實驗狀态變成可用好用,跨過使用門檻。”

科大訊飛研究院執行院長劉聰談道,“十七年來, 有幸經曆了從幾個人到1000多人的發展曆程,親自見證了訊飛研究院的探索、成長、突破、重構、革新等不同時期的關鍵階段。

新的一年,新的時代,訊飛研究院将責無旁貸繼續前行,用系統性創新解決重大社會剛需,立志于代表中國成為世界一流的研究院。”

未來,訊飛研究院依然會堅持深耕,「用正确的方法、做有用的研究」,繼續推動推動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走在世界前列!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