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一人被賜死,其他兩人得以善終

“中堂”源于唐、宋置政事堂于中書省内,為宰相處理政務之處,中堂因宰相在中書省内辦公而得名,後稱宰相亦為中堂,明清時則成為對内閣大學士的稱呼。清代大學士往往要管一個部,京官一般有一滿一漢分坐于東西,當中是空的,如有管部大學士在場,便坐在中間,故亦稱中堂,清代包括協辦大學士均用此稱。

于是就有人将和珅與劉墉和紀曉岚三人并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

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一人被賜死,其他兩人得以善終

這三人中和珅所任官職最高,被乾隆封為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華殿大學士,其職務主要包括内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内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領侍衛内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和珅深得乾隆皇帝的寵信,他能夠揣測上意,時刻替皇帝赴湯蹈火,把乾隆皇帝的事情辦的妥妥的,乾隆皇帝煩心的事情,都是和珅來辦。久而久之,乾隆當然就把和珅當成自己的一部分了,當然會重用了,是以和珅在乾隆的時代也享受了當臣子的最高榮譽。

但當嘉慶皇帝繼位後,也就預示了和珅的時代結束了,嘉慶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于養心殿逝世,嘉慶帝令和珅總理喪事;在乾隆皇帝僅僅過世十天後,也就是正月十三,嘉慶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條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銀八億兩。乾隆年間清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七千萬兩。和珅所匿藏的财産相等于當時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正月十八,廷議淩遲,不過,和珅的兒媳固倫和孝公主和劉墉等人建議,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是畢竟擔任過先朝的大臣,應改賜和珅獄中自盡,最後賜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殺。

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一人被賜死,其他兩人得以善終

在現代的影視劇裡,劉墉和紀曉岚都與和珅有過争鬥,雖然三人都深受乾隆皇帝看重,但劉墉和紀曉岚均未入軍機處,劉墉官至體仁閣大學士(正一品),紀曉岚官至協辦大學士(從一品),而和珅卻是内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是真正的宰相,《清史稿》說“大學士非兼軍機處,不得為真宰相”。

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一人被賜死,其他兩人得以善終

雖然劉墉和紀曉岚雖然沒有入軍機處,算不上真正的宰相,但他們倆卻得以善終。

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長子,他的父親劉統勳曆任刑部尚書、工部尚書、吏部尚書、内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及軍機大臣等要職,官至宰相,追授太傅,谥号文正。是以劉墉也是個妥妥的官二代。因為父親關系,劉墉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當年會試和殿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此時劉墉已經32歲了,此後官海沉浮,幾經起落,曆任太原府知府、江甯府知府、内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于世。嘉慶九年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谥号文清。

乾隆時期的三大中堂,一人被賜死,其他兩人得以善終

紀昀,字曉岚,也是個官二代,隻不過比起劉墉的父親劉統勳要差太大,紀曉岚的父親紀容舒,曆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紀曉岚十一歲随父入京讀書,乾隆十九年,考中進士,此後曆官左都禦史,兵部、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管國子監事緻仕,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嘉慶十年,82歲的紀昀病逝于京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