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洪武到成化—大明王朝的“元嫡建儲、承襲社稷”制度

從明太祖建立大明王朝,并親自主持編纂《皇明祖訓》、作為後世子孫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世序傳承制度以來,大明皇室的大統承襲方式就一直堅持采用儒家傳統宗法制度中的“父死子繼”、“嫡長子承襲”、“無嫡立長”原則,這也是大明皇室得以維系統治天下的法統之所在。從明太祖起,曆代大明皇帝都遵循“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居嫡長者,必正儲位”的儒家宗法傳承制度,以嫡長子為皇儲,穩固國本,傳承社稷。

即使日後成祖(太宗)以靖難起兵,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江山、登基稱帝,他也不敢違反這個制度,廢棄太祖親自封授的嫡長子、燕世子朱高熾(成祖嫡長子),而改立有戰功的次子高陽王朱高煦為新一任皇太子。

從洪武到成化—大明王朝的“元嫡建儲、承襲社稷”制度

而從太祖到英宗這六代大明皇帝,他們的儲君,不是前任皇帝的嫡長子,就是在世最長的庶子,無一例外(開國的太祖不算),如:

太祖皇太子朱标(懿文太子)——太祖嫡長子

太祖皇太孫朱允炆(建文帝)——懿文太子(朱标)庶次子(懿文太子嫡長子朱雄英早夭,朱朱允炆為朱标在世最長子)

建文帝皇太子朱文奎——建文帝嫡長子(未及繼位即失蹤)

成祖(太宗)——太祖嫡四子、且之前三個兄長皆去世(皇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是以成祖即使是發動“靖難”所奪取皇位,但也得以“嫡子”身份拜谒孝陵(太祖陵寝)後,才宣布繼位。

成祖(太宗)皇太子朱高熾(仁宗)——成祖嫡長子

仁宗皇太子朱瞻基(宣宗)——仁宗嫡長子

宣宗皇太子朱祁鎮(英宗)——宣宗長子;英宗雖非宣宗原配皇後胡氏所出,但其生母孫氏在誕育英宗後,被宣宗立為皇後,而未能誕育皇子的原配胡皇後則“讓出”後位,改稱“靜慈法師”,退居别宮;是以,英宗也可以說是宣宗的嫡長子。

英宗皇太子朱見濡(憲宗,天順奪門後由朱見深改名)——英宗庶長子(憲宗也是大明第一位不是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他的生母周氏,在英宗生前,一直是貴妃稱号,英宗的皇後錢氏雖然沒能誕育皇子,但并未失寵,保有皇後稱号終身)。

從洪武到成化—大明王朝的“元嫡建儲、承襲社稷”制度

雖然大明在經曆了“土木之變”、英宗出征被俘後,皇統傳承由英宗轉到了代宗(景泰帝)手中,但那是特殊時期、國家遭遇危難,而英宗的皇太子朱見深太小,還不能承擔起護佑社稷、保衛宗廟的重擔,是以群臣奏請孫太後(英宗生母)同意,改立宣宗庶次子、郕王朱祁钰繼位,即代宗,并奉英宗為太上皇。代宗得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了皇位,并帶領京師臣民奮起反擊、打敗入寇瓦剌、使得大明社稷轉危為安。這是大明皇統第一次出現“兄終弟及”的情況。

代宗緊急繼位時,因為局勢跌宕、軍情緊急,大明上下都在忙于抵抗瓦剌入寇、保衛京師安全,來不及考慮其他,是以,代宗沒有改立皇太子,而是繼續以英宗的皇太子、自己的皇侄朱見深為皇太子。這是大明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皇太子不是在任皇帝親兒子的情形。

等到擊退了瓦剌、迎回了太上皇英宗後,代宗内心始終對皇太子不是自己的親兒子之事耿耿于懷,并堅持不懈地為此大費周章,終于得以将自己的親兒子朱見濟改立為皇太子,而前任皇太子朱見深則改封“沂王”,出居宮外。至此,大明儲君又恢複到之前“國家建儲,禮從長嫡”的傳統(朱見濟是代宗的庶長子,不過代宗後來廢黜了原配皇後汪氏,改立朱見濟生母杭氏為繼任皇後,是以,朱見濟也可以說是代宗的嫡長子)。

代宗在位七年之後,“奪門之變”發生,英宗得以重登皇位,并下旨廢黜了代宗皇帝之位,降為“郕王”,而之前早夭的皇太子朱見濟也被一并降為“懷獻世子”,取消了皇太子的稱号,當初被叔父改封為沂王的朱見深則随着父皇的二次登基而再次被冊立為皇太子。不過,因為英宗和頒诏大臣們的疏忽,皇太子的名字被錯寫為‘朱見濡’,此後,皇太子的名字就從“朱見深”改為“朱見濡”了。

當初英宗曾經預備為皇太子舉行大婚,并提前選好了吳氏、王氏、柏氏三位準太子妃,以便從中選取一位,立為太子妃(英宗屬意冊立吳氏為太子妃)。但還來不及正式給皇太子舉行大婚典禮,英宗就突然患病,并于天順八年(1564年)正月駕崩,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濡奉遺诏繼位,即明憲宗。

從洪武到成化—大明王朝的“元嫡建儲、承襲社稷”制度

憲宗繼位後,其嫡母錢太後、生母周太後想要完成英宗的遺願,于是給皇帝操辦婚禮,正式冊立皇後。但憲宗對于父母親給自己安排好的三位女子一個都不喜歡,他居然想要立十七年前就入宮照顧自己、現年已經三十五歲的宮人萬氏(萬貞兒)為皇後。

得知憲宗想要立萬氏的心意後,錢太後、周太後大驚失色,随即堅決反對(沒法接受這個奇葩後果:錢太後和周太後都不到四十,和萬氏幾乎是同齡,這要是面對萬氏,還不知道該怎麼辦),而在兩位母後的反對下,憲宗也不得不妥協,于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立吳氏為皇後,王氏、柏氏為妃,萬氏則沒有任何封号,隻以普通宮人身份侍奉皇帝。

天順八年(1464年)八月,剛剛成為皇後一個月的吳氏因為年輕氣盛,看不慣三十多歲、沒有任何名分的萬氏居然承受皇帝的恩澤比自己這個皇後還要多,于是尋機斥責了萬氏,并以萬氏頂撞自己為借口,對萬氏施以杖責。

憲宗原本就不喜歡皇後,且對萬氏極度寵愛,得知心愛的女人被皇後責罰後,立即氣勢洶洶地向皇後問罪,給萬氏出氣,并幹脆下诏廢黜了吳氏的皇後之位。原本,憲宗想直接冊立萬氏為皇後,但周太後、錢太後聯手加以反對,隻允許憲宗從現有的其他妃子中繼立皇後。無奈之下,憲宗隻得立妃子王氏為繼後。但王皇後一輩子都不被憲宗所喜愛,沒有誕育嫡子,如同透明人一般生活在後宮中。

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三十七歲高齡的萬氏給憲宗誕育了長子,是以被憲宗晉封為貴妃。憲宗還準備等長子再長大一些,就正式冊立他為皇太子,以穩固國本(遵循祖宗們立嫡立長的祖訓)。但事與願違,成化二年(1466年)十一月,皇長子因病夭折,時年不到一歲,連名字也沒來得及起。

皇長子夭折後,憲宗痛心疾首、郁郁寡歡,很久都不能得展歡顔。因為憲宗希望自己在世的最長子是由萬貴妃所出、以便日後能憑借長子的身份繼承大統,是以之後的幾年,憲宗幾乎隻和萬貴妃待在一起,而不接觸其他嫔妃。但萬貴妃年紀過大、身體受損,已經不能再次受孕、誕育皇子,接下來的數年,憲宗的後宮一無所出。

面對這種尴尬情況,隻有憲宗的生母周太後敢于毫不留情地訓誡、規勸兒子憲宗(憲宗嫡母錢太後已于成化四年(1468年)病逝)。在周太後的再三勸慰之下,且憲宗也擔憂自己久久不能獲得皇子、大明國本将出現不穩迹象,是以才稍稍接觸包括皇後在内其他的後妃。

但上天注定憲宗不可能獲得嫡子:王皇後一直沒能受孕,誕育皇子,倒是賢妃柏氏順利有孕,于成化五年(1469年)四月誕育了憲宗的庶次子,這也是憲宗三年以來的第一個子嗣。嬰兒滿周歲後,憲宗依照太祖所定的皇家字派,為次子取名為“朱祐極”。

從洪武到成化—大明王朝的“元嫡建儲、承襲社稷”制度

這個時候,憲宗大概已經知道,萬貴妃因為年齡的緣故,恐怕是再也不能生育了,而且皇次子也已經出生,即使萬貴妃再次誕育皇子,那也隻能屈居皇次子之下,不能憑借排行而承襲皇統。是以,為了大明社稷的安全,以及皇統傳承的有序,憲宗于成化七年(1471年)十一月,冊立年僅兩歲的皇次子朱祐極為皇太子,以安定人心、穩固國本。

朱祐極是憲宗所立的第一個皇太子,憲宗也對他寄予厚望,想要将大明社稷傳給他,并由他延續皇統的傳承。可距離朱祐極被冊立為皇太子僅僅過去才兩個月,成化八年(1472年)正月,憲宗不想見到的事情再一次發生:皇太子朱祐極夭折,時年四歲(虛歲、實際兩歲半)。又一次失去了兒子的憲宗悲痛莫名,追谥早夭的皇太子為“悼恭太子”,将他隆重安葬于京西金山皇家園寝内。在後世的民間野史及清朝編纂的《明史》中,悼恭太子的無故夭折,是萬貴妃陰謀所緻,不過這件事情沒有得到确切的證據。

根據相對更真實的《明實錄——憲宗實錄》記載,在悼恭太子夭折時,憲宗已經知道自己有了第三個皇子了——成化六年(1470年)七月,給皇帝管理藏書閣(即内帑小金庫的别稱)的宮女紀氏,因為在成化五年(1470年)九月間,偶然遇見憲宗前來視察小金庫,并在彙報賬目時恬靜穩重,是以得到了憲宗的欣賞、興緻盎然之下寵幸了紀氏,由此得以有孕,當月誕育了憲宗的第三子。

雖然憲宗對皇三子的降生情況心知肚明,但他擔心年過四十、再不能生育的萬貴妃得知此事後,會大受刺激、更加傷心、是以導緻心病發作;是以憲宗思考再三後,選擇了暫時不将此事公開,而是将紀氏和皇三子安置于宮外的西内安樂堂中,由内官和侍女們妥善撫養。為了事情更加隐蔽,皇三子也沒有正式起名。之後六年,憲宗沒有能夠再次得到皇子。

從洪武到成化—大明王朝的“元嫡建儲、承襲社稷”制度

成化十一年(1475年)四月,皇宮因雷擊而燃起大火、乾清門也在大火中被燒毀,憲宗認為這是上天在用這種辦法警示他久久不立太子、導緻國本不穩。于是,憲宗當即将皇三子從安樂堂接到皇宮内居住,并交由萬貴妃代為撫養(皇三子生母紀氏當時已經患病,不便遷居,于是留居在安樂堂)。此事在《明實錄——憲宗實錄》中的内閣輔臣商辂奏疏中有記載:“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見,揆之人情事體誠為未順。伏望皇上勅令就近居住,皇子‘仍’煩貴妃(萬氏)撫育,俾朝夕之間便于接見,庶得以遂母子之至情,惬衆人之公論,不勝幸甚。”在商辂的奏疏中,這個“仍”字就表明了:皇三子進宮後,起初是随萬貴妃生活,由萬貴妃代為撫養的。

成化十一年(1475年)五月十九,憲宗命内閣輔臣們根據《皇明祖訓》内的太祖聖訓,為皇子取名,以這種方式向群臣及天下公布了自己早有一位年滿六歲的皇子的事實。五月二十二,皇三子臨文華殿,并出文華門和諸位大臣們見面,向朝野臣民公開了自己的皇子身份;同時,内閣輔臣們根據《祖訓》,為皇三子請名為“祐樘”,呈遞憲宗禦準。

成化十一年(1475年)十一月,皇三子朱祐樘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這是憲宗的第二位皇太子。不過,朱祐樘被冊立為皇太子時,他的生母紀氏已經因為病重難以痊愈,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八薨逝了。憲宗追贈紀氏為“恭恪莊僖淑妃”,将其安葬于昌平皇陵區妃園寝内,以表彰她為大明皇室傳承所作出的功績。

在冊立朱祐樘為皇太子後,為了照顧年過四十、沒有子嗣傍身的萬貴妃的心情,憲宗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初,晉封萬貴妃為皇貴妃,位在後宮諸妃之上,僅次于皇後,以此安慰失意彷徨的萬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