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如今,車市中的第一批新能源車已到下崗時間,可它們卻面臨一個很尬尴的問題——“沒人接盤”。二手新能源車“沒人接盤”,這不僅影響二手車市場經濟潛力的釋放,更要命的是會影響新能源新車的銷售。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被稱為傳統燃油車替代者的新能源車在成為二手車後卻沒人願意“接盤”呢?這不是與新能源新車在市場中高光的表現大相徑庭嗎?

為了解答這一問題,今天筆者就以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情況做一個簡單分析。

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快,更新快,導緻貶值率高

新能源汽車尚處于發展初期階段,距成熟階段還有相當長的距離,而這個過程中,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發展可謂日新月異,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科技化水準等,簡直是一天一個台階。前幾年,純電續航裡程為500公裡的電動車是市場上的香饽饽,現在呢?沒有600-700公裡的純電續航裡程都不好意思拿出來賣,更有部分車企的純電動車續航裡程甚至達到了1000公裡。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技術遠沒有到成熟階段,消費者當然更傾向于搭載新技術的新能源車型。同時,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也意味着新能源車成本的降低,特斯拉旗下車型頻繁降價就是最好的例子。價格波動過快,根本沒有中間商願意接手,中間商不願出馬接手,二手新能源車得不到良好的市場流通,想賣好也挺難,除非主機廠親自出馬。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車的技術未成熟意味着二手新能源車在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上存在潛在風險,譬如電池折損易起火爆炸、電機能耗增加等,這無疑會讓二手新能源車的第二任、第三任車主承擔較大的心理壓力和人生風險。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回過頭再想想3年前、5年前的新能源車,它們當時的售價貴,技術又沒有現在的新能源車先進,當它們淪為二手新能源車時,消費者憑什麼去選擇一台在技術上已經落後,甚至存在潛在風險的新能源車?

目前二手車從業人員對二手新能源車的評估能力欠缺

其實在國外的二手車市場,譬如美國、日本等地,他們的二手車市場已經相當成熟,譬如美國二手車市場有一套完整的二手車評估體系,消費者甚至能深度參與到這套評估體系中去,隻要跟着程式走就對了而且價格相當透明。日本則是集團化經營,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更高,如果違規操作會被全網曝光,再重罰。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反觀中國的二手車市場,一是沒有完整的二手車評估體系,消費者被二手車販子牽着鼻子走是正常事情;二是二手車經銷商以私人“小作坊”為主,缺少集體化公司的正規軍,消費者吃虧了就吃虧了,根本沒地方說理。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可二手新能源車的評估需要的正是專業化的評估體系和專業素質更高的人員。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可謂是五花八門,它們在經過3-5年或者3-5萬公裡的使用後,動力電池難免存在衰減,而且因為化學屬性的不同,衰減的程度也不一樣。如果沒有對動力電池專業且權威的檢測手段,自然難以對二手新能源車展開有效評估。這時再用經驗去評估二手新能源車,無疑是空中樓閣。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三、四線新能源車基礎設施弱

如今,因為補貼原因,是以新能源車新車的主要銷售地是一、二線城市,可如果二手新能源車想得到更好的發展,那它的下一城肯定要銷往三、四線城市。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現階段而言,三、四線城市買新能源車地方補貼少是一方面,更關鍵的是與新能源車相關的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譬如缺少充電、換電設施等,而迫于财政壓力,三、四線城市想補齊基礎設施的短闆短時間内想完成并不現實。如果二手新能源車不能在三、四線城市這片巨大的市場站穩腳跟,那想找人接盤還是挺難的。

為什麼你的新能源車“沒人接盤”?

總結:鑒于新能源車還處于最初的發展階段,技術在不斷更新,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以保值率低屬于正常現象,隻是這種現象不加以解決,那勢必會對新能源車新車的銷量受到影響。為了規避弊端,在二手新能源車方面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先進經驗,讓二手新能源車步入良性發展。(文/優視汽車 向前)

注: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