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沒作為的卻多稱惠帝?

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沒作為的卻多稱惠帝?

太宗屬于是廟号,是中國古代皇帝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号之一。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稱祖,比如太祖、高祖,之後的守成之君往往稱宗,除非具有大貢獻,将王朝帶向一個全新的曆史階段,比如說帶領王朝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才能稱祖,而在宗的廟号之中,以太宗為最,是最好的廟号,一般多為二代皇帝廟号,當然并不是所有二代皇帝都可以得到太宗廟号,還有的多稱為惠帝,這是怎麼個說法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先來說說二代皇帝,所謂的二代皇帝,不隻是隻意味着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還包括那些開國皇帝的子嗣,一開始并沒有繼位,後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成為皇帝,比如漢文帝劉恒,明成祖朱棣,都不是王朝第二位皇帝,但身為開國皇帝的子嗣,其實都可以稱之為二代皇帝。

以正統王朝來說,秦朝沒有廟号,漢朝恢複廟号制度,漢太祖劉邦之後,嫡長子劉盈繼位,因為西漢對于廟号的使用非常謹慎,是以西漢12帝,隻有4位皇帝有廟号,加之劉盈作為很一般,是以死後并沒有廟号,是上谥号孝惠皇帝,“惠”的意思為“仁慈、柔順”,簡稱為漢惠帝。

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沒作為的卻多稱惠帝?

漢惠帝之後,是呂後專政,在此期間漢惠帝兩個兒子先後被立為帝,是為前少帝和後少帝,等到呂後死後,平定諸呂之亂以後,大臣們擁立劉邦第四子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就是由漢文帝開啟,再由兒子漢景帝延續,因為漢文帝作為很不錯,是以死後不隻是擁有廟号,還是太宗廟号。

有西漢這個成例在,是以在後世,二代皇帝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諸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匡義,明太宗朱棣(死後一百多年,被嘉靖帝改廟号為成祖)、清太宗皇太極。

當然二代皇帝有作為者稱之為太宗,不能全說是有着西漢的成例影響,畢竟西漢隻是恢複廟号制度,而非創造廟号制度,西漢的主要影響是後世二代皇帝之中,沒作為的平庸皇帝往往多稱惠帝。

像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還有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燕王朱棣趕下皇位不知所蹤,是很失敗的皇帝,甚至不被明朝官方所承認,直到清朝的乾隆元年才為其上谥号為恭闵惠皇帝,簡稱恭闵帝、惠帝,才算是被承認身份,而“惠”這個算是褒義的谥号,也随着這三位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其實已經算是明褒暗貶。

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沒作為的卻多稱惠帝?

其實要說太宗廟号更有意思,裡面有着很多的條條道道,不是說所有上太廟号的皇帝都是作為不錯的。像宋太宗趙匡義,就屬于是水分較大的太宗,有着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留下的大好基業,結果是對外兩次北伐都失敗,在開國初期軍隊戰鬥力最高,最容易統一的時候,不隻是沒有統一,反而将精銳軍隊都折損,對内文治一般,還加大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宋太祖時期雖重文輕武,但好歹給予武将一定自主權,宋太宗開始則是大力打壓武将,使得武将地位低下,全無自主權,這也是兩宋三百多年對外戰争屢戰屢敗的關鍵原因,是以趙匡義稱太宗,真有些勉強。

而且曆史上的太宗皇帝,以正統王朝來說,大多都是通過不正當方式成為皇帝的。漢太宗劉恒,前文之中交代過,可以說本與皇位無緣,陰差陽錯之下成為皇帝;宋太宗趙匡義不隻是廟号有水分,而且還留下“”燭影斧聲”之謎,在哥哥宋太祖趙匡胤有兩個成年兒子的情況,身為弟弟的他竟然登基為帝,讓人是百思不得其解,這其中很有可能充滿着血腥;唐太宗李世民更不用說了,玄武門之變大家都知道;明太宗朱棣則是大一統王朝之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還好點,雖然清太祖努爾哈赤并沒有指定他為繼承人,但同樣也沒有指定其他人,而是就沒有指定繼承人,最終在四大貝勒之中,皇太極獲得勝利,繼承了大汗之位。

這其中之是以如此,其實主要在于開國初期,政權尚未穩定和完善,說白了有着很大鑽空子的空間,而這些不是正當繼位的太宗們,因為開國初期的戰事頻繁,而借此擁有很大影響力,甚至擁有了兵權,自然是最終逆襲為帝。

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沒作為的卻多稱惠帝?

再拿割據政權來說,王朝的太宗水分更大,因為割據政權有時候很不講究,濫用廟号。像三國曹魏政權竟然有三祖,在這種情況下,太宗廟号自然也一定程度上被濫用。

像南朝宋,開國皇帝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按理說應該上含金量更高的太祖廟号,結果卻是高祖廟号。宋武帝之後,宋少帝劉義符被權臣廢殺,三子劉義隆繼位,是為宋文帝,他在位期間,雖然對外戰績北伐三敗,但好歹也是主動方,對内還開創了“元嘉之治”,但英雄一世,糊塗一時,最後被太子劉劭所弑殺,像宋文帝這種情況,如果上廟号,最多是太宗,或者是弑殺他的劉劭為其所上的中宗廟号,但三子劉駿打敗劉劭登基為帝以後,為表自己孝心,提高宋文帝地位,以顯示自己的合法性,竟然為宋文帝上太祖廟号,簡直是太荒謬。

劉駿死後的廟号更有意思,竟然是世祖廟号,他的兒子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後,是濫殺大臣,囚禁諸王,是以被湘東王劉彧所殺,劉彧登基為帝以後,對外是劉宋疆域縮水,丢了山東和淮北地區,對内則是濫殺功臣名将和皇室宗親,使得劉宋政權迅速衰敗,而這樣的作為,竟然是太宗廟号,不得不說割據王朝,對于廟号的使用實在是太不講究了。

最後再說說,曆史上以皇四子排序成為皇帝的,其中有不少都是狠人,像漢太宗劉恒是漢太祖劉邦第四子,明太宗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還有雍正帝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這種巧合還真是讓人覺得挺有意思的。

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号,沒作為的卻多稱惠帝?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于中國大曆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