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如果要問清朝哪個皇帝最喜歡南下,首先映入人們腦海的很可能就是乾隆皇帝。影視劇中

每每提起乾隆的故事,也很都喜歡表現他南下江南時的場景和畫面。

看着浩浩蕩蕩的隊伍,不免讓觀衆感歎:當皇帝真好啊!出個門都是如此大的陣仗!

據統計,乾隆帝一生共有六次南下江南。

從1751年到1784年的三十多年間,乾隆幾乎是每隔個五六年就要南巡一次。

然而有人不免感到好奇,乾隆皇帝每次出巡時都是帶領着千餘号的随行者,那這兩千人的隊伍不會出現騷亂和意外嗎?又是如何確定一路萬無一失的?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一、清高宗乾隆皇帝

提及清朝的曆史,在這276年間也是先後出現了12位皇帝,而在這12位皇帝中,

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于康熙和乾隆兩位皇帝。

這對爺孫更是憑借一己之力,将清朝帶向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昌盛,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康乾盛世”。

乾隆可以說是繼承了皇爺爺康熙的才能,也是康熙着重培養的皇孫之一。乾隆十歲那年第一次見到康熙時,便引起了康熙帝的注意,

随後康熙更是将乾隆留在宮中,親自教導他騎射和書法等。

要知道乾隆能在百餘位皇子皇孫中脫穎而出,也可見其過人的本事。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1735年,在父親雍正帝去世後,當時還是弘曆的乾隆順利繼位,成為了清朝的新統治者。随着地位的逐漸穩固,

弘曆第二年改國号“雍正”為“乾隆”,取其“天道昌隆”的美好寓意

乾隆一登位便展現出了過人的本領,他為賢重用、勤政愛民,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将清朝帶到全新的高度。乾隆統治期間更是多次加強對新疆等地區的平定和管控,

實作了中國疆土的最大化,讓中國成為了領先世界諸國的存在。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可惜後期的乾隆有些驕傲自大,不顧衆臣反對重新開機“閉關鎖國”的政策。這時的乾隆也早已不再像以前一樣勤政,日常生活更是奢靡放蕩。不僅如此,他還識人不清,重用大貪官和珅。如此種種也

讓自己一手創下的輝煌慢慢走向衰落,更是導緻日後清朝被侵略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文學領域,乾隆也是有一定造詣,在中國曆史上恐怕難以找出比乾隆更愛作詩的皇帝,更是找不出比乾隆作詩更多的文人雅客。

乾隆一生至少作詩四萬餘首,雖說品質參差不齊,但好歹數量上也拿了個“之最”。

值得一提的是,國小書本的《飛雪》就是乾隆所作。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二、乾隆南下江南

話說乾隆第一次下江南是在1752年,也就是自己登基後的第十六年。但是有人不免會感到好奇,

為什麼乾隆要遠下江南,而不是其它地方,要知道江南離清朝的首都可并不近。

在這之前,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古時候的江南到底是哪裡?

人們都知道江南并不是一個城市而是一個地區,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講,江南就是長江以南的意思,更多的人認為主要是指長江中下遊南岸。其實江南在每個朝代時期的地理定義都不同,

江南一詞最早應該追溯到先秦時期,到康熙帝時也有了“江南省”這一稱号的出現。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而乾隆所到的江南按現在意義上劃分,也就是江蘇、安徽一帶。

對于乾隆為何要下江南,民間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個說法。據說乾隆乃是漢族之後,其親生母親為海甯陳氏,也就是陳閣老陳世倌的夫人。

話說雍親王和陳世倌關系十分要好,恰巧雍親王的熹妃又和陳夫人同一天生産。對于一直想要兒子的熹妃來說,生下的女兒顯然就沒有那麼可親。為鞏固自己的地位,

她便想了個方法将自己的女兒與陳夫人所生的兒子進行了調換。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陳世倌一家雖然對此舉感到十分生氣,但因為害怕有所牽連,是以并不敢聲張,隻能咽下這口窩囊氣。後來乾隆聽乳母提起此事,于是

開始下江南找自己的親生母親。

當然對于這個說法也并沒有具體被證明,其中更是疑點重重,就有些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意思。

最讓後人信服的一種說法是,

乾隆下江南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遊玩。

要知道江南在古代可一直都是美景、美食、美人倍出的地方。文人也是多有贊美之詞,一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更是讓江南成為了無數古人心心念念前往的好地方。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要知道乾隆可一直都是個喜歡遊山玩水的人,他在位期間,遠遠近近的出巡就已超過一百五十次,而江南這個地方乾隆自然是不會錯過。但

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乾隆下江南是為了巡查,

因為江南一帶自古繁華富饒,是以乾隆要親自進行檢視,確定官員之中沒有蛀蟲的存在。

三、出巡所作的保障

為何會有人認為乾隆是巡查而并非玩樂呢?那是因為乾隆每次下江南的陣仗實在是太大,如果隻是為了玩樂,那微服私訪豈不是更加自由友善。

千人的陣仗未免就有些顯得太過勞民傷财,要知道乾隆當皇帝的前期可都是個好皇帝的形象。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不過話說回來,

乾隆六次南下,每次人數都是可達兩千多人。

這兩千人中,士兵護衛自是要占絕大多數,其餘就是乾隆的幾位得寵的妃子以及伺候的下人,當然這其中的舞女歌姬自然也是不能少的,畢竟這一路這麼長,沒點娛樂措施肯定是不行的。

皇帝出行那自然不可能是小事,各地大小官員也是早早就接到通知,提前做足了準備。畢竟皇帝如果在自己管轄的地區出現一點意外,輕則革職查辦,重則可是要掉腦袋的。是以在乾隆到來之前,他們就已經

做好了清場的舉措,并派重兵把守,不讓閑雜人等靠近。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路過城鎮之後到了郊野時,乾隆所帶的士兵就起到了作用。乾隆帶的肯定也不可能是普通的士兵,而是高手中的高手。有他們鐵桶般的保護,别說是有人闖到乾隆面前,怕是一隻蒼蠅都難以飛過。還是那個理兒,

乾隆生他們生,乾隆死他們死,保護乾隆也就是等于自救!

總結:

乾隆在後世的評價一直都是好壞參半,前期的他勤政愛民,帶領清朝走向未曾有過的輝煌。但後期他驕傲自滿,間接造成了清朝走向滅亡。

對于他六下江南,雖然不知道具體出于何種原因,但卻是也有些勞民傷财的意思。

乾隆南巡,随行的人達到兩千多人,是如何確定途中萬無一失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