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袁世凱的表侄,曾捐贈千億元文物,晚年申請進階病房卻被拒絕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長達5000年的悠久曆史,在歲月的長河中,我們積澱了不可勝數的奇珍異寶,這些文物見證了祖國的興衰成敗,具有極高的價值,也成了人們争相收藏的對象。有一些古玩愛好者對文物的喜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不惜一擲千金換取心愛之物。有這樣一個人,他雖然非常珍愛自己的收藏,但在國家利益面前,他選擇了犧牲個人小利,成全國家大義。這就是著名的民間收藏家張伯駒。

他是袁世凱的表侄,曾捐贈千億元文物,晚年申請進階病房卻被拒絕

1898年的中國還處于晚清政府的統治之下。張伯駒在這一年于河南省的項城一個大戶人家出生。伯父是當時的北洋大臣張鎮芳。表叔是袁世凱,他和妹妹從小就被過繼給伯父,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擁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條件。而素有神童之稱的張伯駒自幼便飽讀詩書,9歲便能吟詩作賦,13歲時進入天津新書院接受新式教育,20歲時已熟讀史書。此外,從小跟着家中大人在茶園看戲的他,在戲曲方面也有極高的造詣,滿腹才華再加上斯文俊秀的外表,讓他在當時的文化圈非常出名,被譽為民國四公子之一。

他是袁世凱的表侄,曾捐贈千億元文物,晚年申請進階病房卻被拒絕

可是,這樣的他卻無意留戀于當時腐敗的官場,父親便将他安排進家族開設的鹽業銀行,他謀得一份閑差,将業餘時間投入到了研究書法字畫的愛好中去,自此,此開啟了收藏人生。因為不吝金錢,隻求珍寶的作風,他很快在收藏圈子裡出了名。但别看他在收藏方面出手大方,生活上卻從無過多講究,完全沒有豪門公子哥的纨绔之氣,穿着簡單,不講排場,為人十分正派。

1941年,張伯駒曾被汪僞政權的特務組織綁架,張口就向其夫人索要300萬的贖金。那時的張家已不像從前那般輝煌,再加上他多年沉迷收藏,錢财隻出不進,家底已所剩無幾,要湊足贖金,最好的辦法就是将家中字畫出手。盡管如此,在夫人想方設法前來探望他時,張伯駒還是千叮咛萬囑咐妻子,千萬不要變賣他的藏品,不然他甯願一死。無奈之下,夫人隻好和特務組織讨價還價,他最終終以40萬重獲自由,足見張伯駒将他的藏品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他是袁世凱的表侄,曾捐贈千億元文物,晚年申請進階病房卻被拒絕

1946年,張伯駒偶然聽說有人要将《遊春圖》賣給外國人,他想到國寶将要流失,痛心不已,便決定不惜任何代價也要購得此圖。可此時,張家早已落敗,哪怕他傾盡家财也不足以支付,于是他借遍了親戚朋友,勉強湊夠二百二十兩黃金。賣畫之人也在當時愛國輿論的影響下做出讓步,将畫“賤賣”給了張伯駒,他從此便從一個貴公子變成了負債累累的窮酸文人。

新中國成立後,生活極其落魄的張柏駒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将大量藏品無償捐贈給國家。現今故宮博物院的很多展品都來自于他。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遊春圖》,所有文物加起來足有千億元。人們這才人們這才明白了他收藏文物的初心,并非是為了一己私欲,而是為了民族大義。

他是袁世凱的表侄,曾捐贈千億元文物,晚年申請進階病房卻被拒絕

80歲以後,張伯駒的身體每況愈下,一次病重住院,被安排進了普通病房。夫人想着他年事已高,行動不便,再加上病情危急,便向醫院申請給他換一個單人病房。沒想到醫生說他級别不夠,拒絕了他們的請求。張伯駒夫人隻好求助于故宮博物院,這才換了病房。

盡管如此,張伯駒認為這隻是一件無足挂齒的小事,并不覺得委屈。老先生一生正直低調,貢獻巨大卻不求回報。在他身上,我們感受到了老一代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和對于我們民族文化的無限熱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