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官比許世友還高,23歲時壯烈犧牲

革命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今天的和平,是許多信仰堅定的共産黨人用熱血和生命鋪就而成的,他們奮不顧身、埋頭苦幹,将生死置之度外,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犧牲的時候非常年輕。比如鄧永耀犧牲時,隻有27歲,劉胡蘭為革命而獻身時,隻有15歲,而我們所熟知的“小蘿蔔頭”宋振中,僅僅9歲就在獄中被敵人殺害。而我們今天所要講的陳海松,也是為了革命而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的故事,讓我們後來者欽佩感歎。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官比許世友還高,23歲時壯烈犧牲

1914年,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在古老的東方,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依然沒有走出陰霾,苦苦尋找救國出路的先進人士還在為災難深重的民族探索真正的方向。就在這一年的河南羅山宣化店李陳窪村,一個叫作陳海松的男孩出生在了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母親的早早離世,讓他的童年更加步履維艱,所幸他的嬸嬸承擔起了照顧他的義務,盡管經常食不果腹,但嬸嬸的關愛還是給了他許多溫暖,讓他成長為一個雖然有點調皮但是正直的少年。因為比較淘氣,他的學習成績并不好,但是在帶領孩子們玩戰争遊戲時常常表現出出色的指揮才能,這童年的經驗也為他日後的軍旅生活打下了基礎。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官比許世友還高,23歲時壯烈犧牲

15歲時,已經不再上學的陳海松便開始和家人一起下地幹活,減輕家裡的負擔,日子過得依舊艱難。這時,紅軍的到來改變了這個少年的命運。紅軍到來後,向村民宣傳革命思想,帶領農民和地主劣紳作鬥争,讓一直以來遭受壓迫和剝削的貧苦農民懂得了抗争。也将紅色的種子種在了這個少年的心中。黨帶領村民建立了農民協會,創立了赤衛隊,農民們紛紛投身革命,村裡的孩子們也成立了自己的革命團體——童子團,而從小就在孩子們中間很有威望的陳海松,則被推選為大隊長,在他的帶領下,孩子們的革命熱情也分外高漲。

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陳海松堅定了要跟随紅軍的腳步一起走出村子,到外面的廣闊天地繼續革命的信念。可是這個想法卻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援。作為家中僅存的男孩,思想傳統的嬸嬸希望他能留在村裡娶妻生子,為家裡延續香火。為此,嬸嬸趕緊托人給他訂了一門親事,希望結婚後的他能安定下來,不再有投身革命的念頭。但家人們還是低估了陳海松的決心。他還是趁家人放松戒備時,來紅軍報了名,奔赴戰場,并成為了許世友的勤務兵。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官比許世友還高,23歲時壯烈犧牲

1931年,他獲得了組織準許,成為了一名共産黨員,通過長時間的相處,許世友也越發地欣賞這個孩子。雖然陳海松還略顯稚嫩,但在許世友的栽培下,他已經積累了很多帶兵作戰的經驗,陳海松沒有辜負許世友的期望,以驚人的成長速度回報他的培養。

因為曾接受過幾年教育,在軍中算是比較有文化的人,許世友讓他到營宣隊當隊長,他以超乎常人的記憶力記住了每一個戰士的名字以及他們的職位、經曆,迅速的拉近了和戰士們的距離,大家都覺得他很有親切感,宣傳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僅僅幾年後他就成為了團政委。

他原是許世友的勤務兵,4年後官比許世友還高,23歲時壯烈犧牲

他成為25師的政委時,才剛剛19歲,原先的上級許世友現在和他已經成為同級了。并且更讓許世友想不到的是,僅僅一年後,陳海松成為了紅九軍的政委了,雖然許世友也成為了副軍長,但陳海松的職位還是比他高。

隻可惜,如此的少年英才,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3歲。他為了革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但戰火無情人有情,我們永遠不會忘記這個沙場擊寇、矢志報國的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