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西雅媽媽。
今天這篇文,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本來是想在2021年12月31号的尾巴上,把總結寫好釋出的,但是現在已經過去快一周了,我的總結還在路上。
這一周,娃生病了,得了重感冒,眼淚鼻涕一塊流,可能有點發炎,後來還引起了發燒,雖然是低燒,但也讓當媽的緊張了好幾天,病情穩定下來才有心情提筆。

2021年,我幹了什麼?
1、我當了“背奶媽媽”
這一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背奶”。
春節前兩天,我休完産假開始上班,成了一個“背奶媽媽”。每天一到9點多10點的時候,我就要鎖上辦公室的門,拉上窗簾,拿出準備好的吸奶器和儲奶袋,吸完奶再放進自己帶的冰包裡冷藏,以便下班拿回去給娃。
在辦公室吸奶,或多或少都有些尴尬,雖然我們辦公室都是女的,但是由于其他人還沒孩子,體會不到這個吸奶的尴尬。尤其是有時候有人敲門辦事,總感覺自己吸奶打擾到人家辦公了。
更加難受的是,有時候一項工作接着一項工作上趕着來了,我又沒時間去吸奶,就會漲得很難受,如坐針氈。奶漲又不能及時吸出的後果也很嚴重,那就是奶量不斷地減少,寶寶的口糧沒了保證。
職場媽媽背奶的這個經曆,讓我對媽媽這個稱謂,有了新的認知和體悟。
很多人都建議給娃哺乳到一歲多兩歲,但這個要求對于職場媽媽來說簡直太難了,不要給自己設定什麼時間斷奶,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時間。
2、重新拾起書,寫評寫文
我一直有寫書評的習慣,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學習方式。因為寫書評能夠促使我去看書,把書裡的知識整合變成我自己的東西,能夠記得更牢。
但是懷孕8個月的時候,身體太難受了,後背總是隐隐的刺痛,以及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左邊臀部麻痛,讓我們很難久坐在書桌前敲字,是以後期我幾乎沒有寫過什麼東西。
生了孩子後更是不可能寫了,時間簡直被孩子榨幹。
我家寶寶高需求,尤其是出了月子後,簡直要挂在媽媽身上,爸爸抱都不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寶寶五六個月的時候,那個時候,準備上班,奶奶來幫忙了,然後白天寶寶和奶奶待的時間比較長,開始從單純的依賴媽媽,變成了可以依賴媽媽和奶奶。
也許你會說,爸爸不頂用嗎?還真不是,是娃不要爸爸,爸爸隻能幹些家務活,比如幫娃洗洗衣服、做飯洗碗,幹完了就和娃幹瞪眼。但隻要娃看不到媽,比如上個衛生間、洗個澡啥的,就要哇哇大哭。
直到快一歲左右的時候,她爸爸才找到存在感,因為孩子終于肯讓爸爸陪着,或是讀讀繪本,或是帶出去玩,讓媽媽在家休息下,寫點東西,松口氣了。
從9月份開始,我頻繁地讀書、寫書評、寫育兒文,重新記錄起日常的小确幸、小難題,開始重新有了社交和時間。
如果要量化的話,大概看了47本書,寫了55篇以上與個人成長、育兒相關的文。4個月,有這樣的戰績,還算滿意。
3、在職研究所學生在讀
我是在出了月子以後,立馬開始了研究所學生上課。
這是一個公費讀研項目,我們隻要通過了全國研究所學生統考和面試,錄取後上海的高校會安排老師每月過來給我們上課,屬于在職研究所學生,通過論文答辯後有雙證。
當時考研也很煎熬,孕期的不适、家裡的瑣事、工作上的種種,都堆在一起,但是每天晚上都保證三個小時刷題,幸好付出的努力有了回報。
都說一孕傻三年,我明顯感覺到了自己的智力和精力值降低,由于經常熬夜帶娃,上課的時候經常會有腦袋跟不少老師節奏的感覺。
不過好在堅持下來了,讀書果然是能夠讓自己更開闊的,包括眼界和心境。
上海高校的老師帶來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和視角,讓我不再局限于孩子的日常瑣碎,局限于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學會用成長的眼光去看事物和看問題。
4、本職工作獲得褒獎
具體工作就不多說了,隻是幹好工作的時候,沒想到上司幫申請了獎勵,一下子就是全市獎勵,還得了3000元獎金,當然,這個算是意外收獲。
這也鼓勵了我,職場媽媽,有兩個戰場,一個在職場,一個在育兒,我們可以都做得很好。
2021年,我最後悔的事
後悔之一:沒有給寶寶做好成長日記。
本來我是計劃,從孕期開始,用手賬的形式記錄孕育産檢生娃的曆程,還準備了一本漂亮的筆記本。
但是娃一出生,這件事就被抛諸腦後了。
因為寶寶無時無刻不在需要你,一歲以前,半夜夜醒最高記錄能達到五六七八次,然後每天我都能累癱倒下就睡。然後好不容易放松一下,又想刷刷手機看看劇,結果時間就這麼沒了。
是以,2021年,因為自己的懶和拖,沒能把寶寶很多重要的時刻記錄下來,讓很多美好都慢慢淡忘了,有點遺憾。
後悔之二:忽略了孩子她爸的感受。
生了娃以後,我明顯感覺到,我們的夫妻關系的排序,一下子排到了親子關系的後面。
我的關注點全在孩子身上,孩子的需求、哭鬧、歡笑等等。尤其是軟萌萌的娃,讓人母愛泛濫,在親親抱抱娃的過程中,親密關系需求都得到了補償,就更不需要對方了。
平時的話題,多圍繞着孩子今天幹了什麼、有哪些進步、生病怎麼處理、新家怎麼裝修等等。
這一年我和孩子她爸為數不多的交心時刻,應該是在娃半夜醒了不睡的夜晚,娃在床上玩,我倆躺在那裡聊天。
2022年,我最想幹好的事
新的一年,我有很多想做的事,而且一不小心就列了好多計劃,但是時間和精力都很有限,我把自己該做的、最想做的篩選了出來,給2022年立個Flag,希望到年底的時候,可以旗幟不倒,感謝年初的這個自己。
1、繼續記錄育兒路上的酸甜苦辣
在這裡繼續碼字,記錄下自己和朋友們在育兒路上遇到的種種困惑、解決辦法,也記下那些育兒路上的美好與感動、抓狂與崩潰,宣洩情緒,互相了解,互相支援,互相治愈。
2、保持讀書的習慣
繼續閱讀各種繪本、育兒書、學習成長類書籍,在修煉自己的過程中,也給育兒做參考,真正做到孩子和媽媽共成長。
2、高品質陪娃
孩子大了,需求也更多了,對于父母也是有樣學樣,是以提醒自己,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長時間刷手機,保證高品質陪伴孩子。
3、有了娃也不能忽視夫妻關系
西方人通常把夫妻關系擺在親子關系的前面,我們通常反過來。其實想想,好的夫妻關系,其實會影響到整個親子關系的和諧,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發育,是以,有了娃也不能忽視夫妻關系。
4、多運動鍛煉身體
懷孕生孩子這一年,身體上很多毛病都暴露了出來,肩周炎、頸椎病、腰疼等等,身體的不适,讓很多計劃好的事情都沒辦法如期完成。是以新的一年,目标是好好鍛煉自己的身體。
5、學會控制情緒
這是個永久的話題,有時候情緒突然爆炸,自己發火了、說錯話了才意識到,容易傷了别人傷了自己,成年人,學會控制情緒太重要了。盡量慢一點,提醒自己,情緒來的時候,不要着急,穩住。
6、寫好畢業論文
今年六月份就要結束研究所學生學習,接着是開題報告,論文撰寫……一系列圍繞着論文開展的事,都是今年的重頭戲,關乎到畢業證學位證,以及今後的職業發展,必須投入十二分精力。
這樣寫目标列計劃似乎很寬泛,下次用研究所學生課老師多次提到的SMART原則,把目标列得具體、量化、可操作性強一點吧。
過去一年你做了什麼、有什麼遺憾,2022年有什麼特别想做的,歡迎關注,咱們一起聊一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