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開創了唐朝的極盛之世,卻也經曆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祿山以“誅國忠、清君側”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動了安史之亂。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說來也是讓人怪誕不經,在天寶十年(751年),安祿山過完生日的第三天,唐玄宗寵愛的楊貴妃特召安祿山進見,替這個“大兒子”舉行洗三儀式,也是以傳出了不少風言風語。

楊國忠本是地痞流氓,很少有作為,過得貧困,但由于從妹楊玉環受寵,楊家雞犬升天,楊國忠也過上了飛黃騰達的生活,又摸透了唐玄宗所好,因而升任宰相,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目中無人,最終與安祿山發生了沖突。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安史之亂自755年起,至763年結束,楊國忠與楊貴妃皆于天寶十五年死在了馬嵬驿,安祿山卻也是起兵不到2年就被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給害死了。

安史之亂元兇之一的史思明殺了安慶緒後,自稱大燕皇帝,後于761年被兒子史朝義所殺,但為何唐軍卻是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将尚且還在,唐朝并不至于無将可用,但唐玄宗到了晚年,許多因素都可以威脅到了他的權位,在洛陽失守,聽信宦官監軍邊令誠之言,殺害了大将封常清、高仙芝,無疑是自斷羽翼。

還活着的、對軍事一竅不通的楊國忠也進獻讒言,對唐玄宗說将領哥舒翰按兵不動,會錯失良機,催促着将領哥舒翰出戰,結果哥舒翰倉皇出戰發動靈寶之戰,兵敗被俘,唐軍将近20萬軍隊,逃回潼關的隻有8000餘人,于是潼關也守不住了。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還要說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李隆基的第三子李亨,他于738年被立為太子,安史之亂中,唐玄宗在潼關失守後避地西蜀,李亨在靈州自行登基,為唐肅宗,郭子儀被封為朔方節度使。

李亨的權勢逐漸強大起來,可李亨也忌憚着大将郭子儀,并沒有将軍權交托給任何一個将領,就怕有第二個安祿山,也是以自己得位不正而有些猜忌,李亨派出十個藩鎮去平亂,可卻不任命元帥,缺乏統帥指揮的唐軍就如一盤散沙,結局可想而知。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另外李亨登基後,将兒子李豫立為了皇太子,已是太上皇的唐玄宗不足為懼,但李亨對兒子李豫卻是不放心的,并且李豫被拜為了天下兵馬大元帥,作為名義上的唐軍統帥,萬一擁有了實權,李亨的皇帝位也就可能坐不安穩了。

在猜忌與博弈中,安史之亂直至史朝義死後第二年才平息,說來也是可笑,此時李隆基和李亨也先後病死了,李亨隻比李隆基晚13天去世,而李豫被宦官李輔國等擁立為帝,唐朝的天終究是變了。

安祿山起兵不到2年就離世,為何唐軍苦戰了7年,才消滅叛軍?

即使安史之亂被平定了,但安史餘黨卻在河朔形成了藩鎮割據,并且安史之亂對北方生産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是以大量的北方人開始南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