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滿足不同讀者需求,《辭海》第七版出了縮印本

滿足不同讀者需求,《辭海》第七版出了縮印本

《辭海》(第七版)縮印本書封。

《辭海》是我國目前唯一一部以字帶詞,集字典、國文詞典和百科詞典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辭書。1915年開始編纂,1936—1937年出版第一版,1958年啟動第一次修訂,曆經六次修訂,2020年8月出版《辭海》(第七版)彩圖本。為适應不同讀者需求,2022年1月,《辭海》(第七版)縮印本面市。

縮印本在内容上與彩圖本保持一緻,圖檔改為手繪線描圖,價格更親民。總字數2300萬字,總條目近13萬條。手繪線描圖不僅降低了成本價格,同時還具有相當的視覺美感。随書還附贈定制放大标尺,可作放大鏡及書簽使用。

滿足不同讀者需求,《辭海》第七版出了縮印本

反映時代巨變,記錄諸多領域新事物、新成果

《辭海》被譽為“曆史和時代的大事記、檔案館和裡程碑”,承擔着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的使命。主編陳至立指出,第七版《辭海》集聚各學科專家學者,及時吸納我國及世界人文社科、科學技術領域新成果、新事物、新名詞、新術語,通過詞條增補、釋義修訂,全面彙集和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時代巨變。

《辭海》(第七版)首次以工具書詞條形式系統收錄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條目,全面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大理論成果、重要發展戰略。同時,在内容方面進行大量與時俱進的修訂和增補,學科架構更趨完善,知識體系更趨系統,集中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的新事物、新成果,特别是近十年來國内外形勢的變化和政治、經濟、社會、科學、文化等方面的新發展。

相比于第六版,第七版新增條目(含義項)1.1萬餘條,75%以上的原有詞條都有程度不同的修訂或更新。比如中國地理學科,新增“雄安新區”“永暑礁”“黃岩島”“赤尾嶼”等。天文學科增收了中國建成的目前世界最大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築學科增收了“港珠澳大橋”等。空間科學中,“嫦娥系列月球探測器”條目補充了嫦娥四号探測器首次實作人類登陸月球背面的内容。

滿足不同讀者需求,《辭海》第七版出了縮印本

首次收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大資料”“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移動網際網路”“5G”“物聯網”等條目,反映了最近十餘年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

收錄“于敏”“金庸”“饒宗頤”“李學勤”“楊绛”“貝聿銘”“霍金”“加西亞·馬爾克斯”“多麗絲·萊辛”等國内外科學、文學、建築和曆史等領域近十年去世的大家。當巨星隕落,《辭海》為他們留住光輝燦爛的身影,使其永遠閃耀在人類文明的星空。

1800多位各學科頂級專家,曆時6年打造的文化大典

“《辭海》是一套全科性的工具書,它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權威性,瞄準着整個科學的前沿,或者最有意義的政治、社會、科技等等各個領域。同時它又在各個方面保持着非常嚴謹的科學風格。引用《辭海》裡的内容是可以作為一種定論的,是以它的科學價值比較高。”上海中醫藥大學原校長、教授嚴世芸總結了《辭海》的三個特點——權威性、科學性和準确性。

80多年來,權威性、科學性和準确性為《辭海》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使這一品牌曆經歲月沉澱更加熠熠生輝。而一支權威且穩定的編纂隊伍、嚴謹科學的編纂流程則為《辭海》的精湛品質保駕護航。

《辭海》擁有一支極具權威且相對穩定的編纂隊伍,從舒新城、陳望道到夏征農、陳至立,從蘇步青、谷超豪到李大潛,從譚其骧到鄒逸麟,從郭紹虞、朱東潤、章培恒到陳思和、陳尚君、駱玉明……全國頂尖學者一代接着一代,薪火相傳,承前啟後,保證了《辭海》的權威性、準确性和規範性。

第七版作者隊伍由來自全國幾十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1800多位一流專家學者組成。大家滿懷對國家、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曆時6年,高品質地完成了《辭海》(第七版)編纂出版任務,打造了一部涵蓋語言文字、自然科學、哲學社科等100多個學科的文化大典。

“《辭海》是當代學術總體展示,無數學者編輯在其中投入大量精力,力求全面準确反映世界前沿變化。”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尚君參與了《辭海》第四版至第七版的編修,作為第七版中國古代文學分科主編,他指出唐代文學研究在最近40年中發展得很快,也發現了許多新的資料,比如唐代第一流詩人韋應物、李益、姚合三人的墓志都出土了,墓志提供了他們生平最準确的資訊,這些都反映在新版《辭海》裡了。

作家王安憶表示,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辭海》這樣一部經典,它不僅是一個圖書品牌,而且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辭海》從第一版出版至今的80多年間,曆經多次編纂修訂,形成了嚴謹科學、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制度。每一個詞條,從收詞階段起就進入嚴密的工作程式中,包括收詞讨論、詞目論證、試寫樣條、作者寫稿、主編審閱、定稿三審、專家通讀、專項檢查、全稿校對(12遍)等上百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