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德旺的讀書方法,立竿見影

喜歡把引發自己思考,讓自己有所收獲的書推薦給家人和朋友,也喜歡朋友把同樣的書推薦給我。我們常說,書非借不能讀,對我而言,卻養成了一個朋友薦書必須一氣讀完的習慣!

曹德旺先生自傳《心若菩提》就是好朋友特意推薦給我的一本書。

一口氣讀完,然後寫下這樣的感觸:

曹德旺先生在自傳中幾次對讀書的記錄,我特别在書中做了标注,真是越品味感觸越深。喜歡讀書并不是曹德旺先生成功的唯一條件,但在我看來這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至今我看了大約有60幾本人物傳記,古今中外,各種行業,這些人物都有一個共同愛好——喜歡讀書,很多人都是從小就喜歡讀書。

今天就刻意聊聊曹德旺先生在自傳中談及的讀書話題,為了友善沒有閱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對書中這一話題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印象,與此相關的原文引用的稍微多一點,當然,為了避免劇透,我僅僅引用限于與讀書有關的原文。(原文以綠色字型顯示,我特别在原文前加了小标題,意在友善閱讀。)

1. 《新華字典》和《辭海》背後。

離開了學校,仍然想讀書,怎麼辦呢?我就撿哥哥讀過的書念。哥哥大我兩歲。但和我不同,他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很聽話。母親和老師都喜歡他。

還想讀書卻不能讀了。我就把哥哥讀過的書帶在身邊,邊放牛邊撿柴之餘邊自學。看不懂的字,就問哥哥。哥哥不在身邊時,就用《新華字典》和《辭海》查找。那時的《字典》一本8角錢,是割了一年多的馬草攢下的;《辭海》3元錢,是割了三年多的馬草才攢夠了錢買下的。我靠字典自學讀書的習慣,就是這樣養成的。一個一個的字,從它們認得我到我認得它們,也是這麼一字一字查出來的。

這一段讀書往事發生在先生14歲辍學之後。

在先生娓娓道來的叙述中,我看到一個目光堅毅的少年,揮汗彎腰揮鐮割馬草的姿勢,這個姿勢在漫長的四年多時間裡到底會重複多少次?先生沒有提供準确數字,卻為我們提供了結果——兩本工具書,一本《新華字典》,一本《辭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顯而易見的道理,也并不是誰都可以透徹的了解,了解之後用這些道理指引着自己向前走,向更好的目标走去。小小年紀的曹德旺先生卻做到了。

我認為這就是内在驅動力的作用。内驅力,是促使一個人持之以恒的原動力。

為什麼需要辛辛苦苦持續一年和三年的時間去割馬草,積攢下1塊3塊的零錢,也要把《新華字典》和《辭海》買到手?因為讀書,因為内心無法遏制的強烈的讀書渴望!年紀雖小,想法并不幼稚,先生知道,哥哥不在身邊的時候,《新華字典》和《辭海》就是老師。

透過先生講述的這個少年時代的讀書故事,我有四點體會,想有所成就,想少走彎路,都要學習先生的做法。

第一點,學會借助他人和工具的力量。

第二點,制定明确的目标,為目标傾盡全力。

第三點,立刻去做,堅持到底。

第四點,珍惜細碎的資源和時間,充分利用。

2. 狼吞虎咽,大咬大嚼的讀書時光。

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泡湯,我都用在讀書上。

《唐詩宋詞》《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浒傳》《魯迅文集》《巴金文集》《基度山伯爵》《紅與黑》《紅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娜·卡列尼娜》《變色龍》《呼嘯山莊》《根》《歐也妮·葛朗台》等等中外名著,都是在那個時段集中閱讀的。

在經曆了知識饑荒、沒有書讀的年代,當讀書的機會重新來臨時,就像一個饑餓已久的人面對食物一樣,也是狼吞虎咽,大咬大嚼。

曹德旺先生列舉的這些書,本身就可以當做一個最有價值的書單。

此刻想來,那個時代的書真的都很經典。再看當下,圖書的品類确實更加豐富,卻也毫無疑問的充斥了太多文字垃圾,帶來選擇上的極大不便。

再加上不良書商信口開河的鼓吹,讓很多人誤入閱讀垃圾文字的陷阱,既浪費金錢,更浪費時間。

回到先生這段話,最讓我感觸的是第一句——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泡湯,我都用在讀書上。

什麼叫專注?什麼叫投入?就是先生這個極簡的句式“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我都用在……”

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閑聊,我都用在睡覺上。

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閑逛,我都用在閑聊上。

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泡網,我都用在發呆上。

……

曹德旺先生沒有提到什麼所謂的“一萬小時定律”,也沒有提到“怎樣善加利用碎片化時間”等時髦的語句,他更沒有舉例句式中無所事事打發日子的舉動,而是“富餘出來的時間,除了泡湯,都用在讀書上。”先生也沒有具體統計“用在讀書上”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小時,但先生讀過的書都清清楚楚的記得。

兩點體會。

第一點,多讀,讀經典。

第二點,把所有富餘時間,用在“刀刃”和讀書上。

3.為什麼要把《曾國藩》讀三遍?

他回去後,果真就寄了書來。

那段時間,很忙,每天也隻能看幾頁,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我才看完全書。

那段時間,有兩本書很暢銷。一本是《胡雪岩》,一本就是《曾國藩》。有人說:當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岩。

我不是官場中人,袁遼俊卻要我看《曾國藩》,自有他别一番的用意。

什麼意圖呢?想不明白。

于是又将《曾國藩》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還是看不出是以然來。

我就不服氣了,再看一遍。

這一回,看明白了。

先生叙述的這個讀書細節,是發生在1995年的事,送《曾國藩》這本書給他的人是當時上海錦江飯店總經理袁遼俊。

這本書帶給曹德旺先生的影響我就不透露了,建議你去看原著。

我特别感慨的是先生對待朋友“借送書以勸說”的态度。

通過一次再次再三閱讀一本書,終于借助讀懂這本書領會了朋友的深意。之後,滿懷感激虛心接納,且用心體悟古人為人處世的智慧,盡心學習實踐,終于取得非凡成就。

這就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三點體會。

第一點,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身邊才會聚集什麼樣的人。

第二點,用心對待真心朋友,對朋友心懷感恩。

第三點,讀書有時候也需要“死磕”精神。

4. 一本讓曹德旺“聚焦”的書。

在此之前,因生意上的關系,我認識了台灣商人張天常。此君為人謙和厚道,對我一直都很尊重。相信在我們交往的這段時間裡,他也看到了福耀面臨的困境。也許是性格使然,作為朋友,他沒有像港交所的梁總監,直言不諱,而是以送伴手禮的名義,送給我一本台灣出版的《聚焦法規》(《FOCUS》)。

匆匆吃罷午餐,回到辦公室,我信手拿起了《聚焦法規》。在看這本書以前,我并不知道艾爾·賴茲是誰。但是,當我翻開此書,注意力立刻被書中的文字吸引了。

又一個送書而讀的故事。

一本書的力量就在書裡,在那些文字裡,在作者殚精竭慮的表達輸出中。能否借助和使用這種力量,取決于讀者本人,而不是販賣書摘或者讀後感的知識二道販子。

這又要提及漢代經學大家劉向那句關于讀書的千古名言: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曹德旺先生是一個真正善于讀書的人。一個“善”字,含義豐富。它包含了讀好書,讀進去,走出來,用起來,總結提煉成内化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

這個故事和故事中這本書,可以說最終決定性影響了先生創始的福耀集團的定位和未來走向。或許是以,先生在自傳中特意為這一節定下标題——益友贈書。

兩點體會。

第一點,送禮确實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第二點,好書不能拖,立刻開始閱讀,一口氣讀完,思考,記錄感悟。

5. 一部經典電影,也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書。

在北京飛往歐洲的飛機上,我還看了一部印度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平日裡,因為工作忙,我基本上是不看電影的,有點時間,全都用在讀書上。因為旅途時間長,這一次,我完整地看完了影片。

看電影也是一種閱讀,一個真正喜歡讀書的人,憑借讀書的積累,同樣的電影,他會看得比不讀書的人更透徹。

事實證明,曹德旺先生飛機上看的這部電影,因為他看得通透,思考深刻,同樣在接下來的角逐2009年永安全球企業家大獎的過程裡助他一臂之力,進而赢得“永安全球企業獎”2009年唯一的一尊獎杯,華人獲此獎項,曹德旺先生是第一個。

閱讀的力量就是這麼神奇。實際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厚積薄發、水到渠成。

兩點體會。

第一點,思考的力量無處不在,學會思考。

第二點,有時候,運氣也是閱讀積累的産物。

Ps:不算題外話的題外話

曾經偶然間看到餘華借助兩個笑話來說“文學的價值”,感覺很有嚼頭,就随手做了記錄。

餘華引述的兩個笑話,其中一個是中國的,很古老(視訊中俞老師說是明清時候的,恐怕有誤,這裡不探讨):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另外一個外國現代笑話找不到原文,大概意思是:

一個卡車滿載貨物,需要從一座橋涵下開過去,貨物裝得太高,司機無論如何開不過去,觀衆中就有人跟司機說:“把卡車的輪胎全部卸掉,不就開過去了嗎!”

餘華總結:“這兩個笑話時間相隔那麼遠,距離也很遠,但是其實是一樣的。是以文學它有時候它的價值就是在于它所表達出來的是人的某種共同之處。”

我的感觸并不在于文學的價值話題,而是想,如果笑話中的主角和配角都是真正喜歡讀書和思考的人,結果會有幾種可能?

帶着這個問題繼續思考,我才發現曹德旺先生的自傳《心若菩提》給我提供了近乎完美的答案。

我沒理由不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喜歡讀書的人,或者正準備開始讀書的人。

2022年4月12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