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起,VR(虛拟現實,VirtualReality)幾乎點燃了整個
網際網路行業的激情,各大分析機構紛紛将VR/AR(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列為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技術趨勢,高盛報告預計,2025年VR、AR的硬體和
軟體的營收規模将達1820億美元。在VR改變世界時,矽谷VC們則表示,創業公司現在入局VR不應盲目跟風,特别是在硬體領域留給初創企業的機會太少,相對而言,在軟體系統、内容層面初創企業還有不少機會。

(VR産業流程示意圖)
VR硬體風口已過
VR硬體主要包括顯示器、輸入/輸出裝置、錄制硬體、計算裝置等,目前,矽谷VC更傾向于認為VR硬體已逐漸變“坑”,或者說更适合大公司而不适合創業公司參與。
随着HTC、索尼、
微軟等大量VR裝置的湧現,在矽谷清華系TEEC天使基金管理合夥人張于慶看來,投資顯示硬體的最佳時機已過去,“現在業界都在等待Google、蘋果的顯示硬體,對于投資人這已經不是一個合适的投資領域,投資人選擇投資顯示硬體如Oculus已是在2012年,是4年前的機會。”在錄制硬體(Capture)方面,他表示如果創業公司能在一個很小的裝置上增加處理能力,同時價格又便宜的話,還存在一定的市場空間,但整體來看現在進入這個市場還是有些晚了,“畢竟我們選擇投資錄制硬體如LucidVR也是在18個月之前”。
另一方面,矽谷另一基金NewgenCapital聯合創始人張璐表示,VR産業畢竟不隻聚焦在頭戴顯示裝置,而是一個包含其他環節的完整的生态系統,因為諸如蘋果、Google、三星這些大的玩家,已經建立起他們各自的生态系統,對于新的硬體類型初創企業,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融入現有生态系統中去。“因為現在對于新的初創企業而言,自己再去建構一個生态系統已經非常困難,嘗試融入别人的生态系統的話,那可替換性就非常的高,被收購的前景也不如以前那麼明朗。”
軟體引擎或是下一個機會
在軟體系統中,由于内容分發平台屬于重資産領域,對于投資量相對較小的天使投資機構,内容分發平台并不是最佳的投資選擇,是以部分投資人将目光轉向了引擎系統。
在火熱的VR遊戲領域,由于VR遊戲的開放與普通遊戲使用的是同樣的工具,是以目前業界比較主流的引擎公司有Unity和UnrealEngine。但在張于慶看來,雖然Unity和UnrealEngine是行業領頭羊,但VR需要更加廣泛的内容,而他們提供的内容還并不完整,是以初創公司仍有很多機會,如聚焦在與動物互動的技術上的初創公司。
内容領域有更多探索空間
VR内容的缺少成為行業發展的障礙,但這同時也意味着機會的誕生,而且就初創公司而言,也更容易獲得VC的支援。
“在2014年時,我們便開始布局VR内容的初創公司。”張璐表示,實際上内容初創公司并一定是提供内容采集技術的公司,如有一家公司已經在過去9年采集了很多3D模型資料,現在其通過技術手段将這些内容直接轉化為成VR内容,積累了一個巨大的内容資料庫。“當各個VR平台成長起來之後,非常重要的下一步就是需要将VR内容直接融入到自身系統中。是以我們提前布局的VR内容資料庫,可以非常迅速地和這些不同的系統與硬體平台結合起來。”她說道。
另外從VR的泛概念來看,其願景是讓使用者無論何時,身處何地,都可以建構一個虛拟的世界去做任何事情,包括實際實體空間難以企及的體驗。“是以在VR内容領域,可能更大的一個應用展現便是在跨越地理位置限制方面,提供實際實體空間難以達到的體驗。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公司從這個角度出發進行創新,包括有公司利用VR技術傳遞外太空的資訊,讓使用者在家裡便能體驗到外太空的景色等,都是很有趣的應用。”張璐進一步分析稱。
MR:虛拟與現實的對接
張璐表示,目前矽谷基金另外一個關注點便是在MR(混合現實,MixtureReality)領域。MR技術是比AR的面更寬、比VR更先進的一種技術,是用現實世界的資料來增強虛拟環境。
“在VR與AR層面,可能大家會被目前看到的VR和AR應用技術有所限制,認為AR就應該類似GoogleGlass,VR就基本是頭戴裝置,但其實并不盡然。實際上,産品其實是技術展現的一種方式,但它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技術延伸。”
她舉例表示,例如其最近新投的一家初創公司,并非傳統的VR公司也非AR公司,該公司投入了500萬美金的研發基金去提供MR技術,解決AR和VR常面臨的一個問題——SocialTransparency(社會透明度)。“這樣類似的技術會真正的讓我們感覺到,它将是支援未來發展的下一代技術,能實作虛拟現實和現實生活更加無縫對接的技術。”
本文出處:暢享網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暢享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vsharing.com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