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三人行 | 北京養老服務如何補短闆 醫、養、居都應更走心

作者:數字綠洲
兩會·三人行 | 北京養老服務如何補短闆 醫、養、居都應更走心

北京市老年人口基數大,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将成為新常态。預計到“十四五”末,北京市人口老齡化水準将達到24%,将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萬,人口老齡化水準将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在挂号就醫、安甯療護、居家養老方面,北京作為首善之區,如何為老年人提供精細化服務?北京商報“兩會·三人行”欄目邀請了三位政協委員建言獻策。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求實職業學校原校長林安傑:希望增設北京市老年人挂号專線

生活中常出現老年人挂号視窗少、辛苦前去卻被告知不能使用現金支付等現象,老年人看病時間短,路上和排隊卻花費許多時間。對此,來自中國民主促進會北京市委員會的政協委員、北京市求實職業學校原校長林安傑表示,北京市老年人挂号問題不容忽視,希望政府提供更具人性化的預約挂号平台,增設北京市老年人挂号專線。

“我走訪附近的幾個小區,詢問了約50位老年人對挂号就醫的看法,發現大約13-15位老年人提到他們并沒有掌握手機挂号的方法,一般都是子女幫助挂号;還有23位老年人前去醫院會有不友善的情況,其中4位老人有過因為堵車、去錯醫院等情況導緻錯過取号時間的經曆;僅僅有9位老年人可以完全适應現在的網上預約挂号,自主就醫。”林安傑說。

國家衛健委的最新資料顯示,我國有1.9億老人患有慢性病,其中很多人需要經常去醫院看病、換藥、做手術。同時,有調查顯示,因為子女不在身邊,有超過七成老人選擇獨自就醫。 然而,随着醫院規模不斷擴張、醫療資訊化程度越來越高,加上老年人對網上挂号、手機支付不熟悉等,“看病難”問題進一步凸顯。

在林安傑看來,目前的預約挂号平台過于市場化,不友善老年人使用,建議政府在這方面加大投入,購買服務。“市場化的平台,一個廣告推出來,老年人一點就亂了。再加上老年人特别怕網絡詐騙,很多App不敢下載下傳,政府提供平台,他們用着更放心。”林安傑說。

林安傑還建議,增設老年人挂号專線,在電話中分為預約挂号、線上咨詢、轉接醫院三部分。其中,預約挂号由專業人工或AI智能通過老年人提供的挂号要求和個人資訊幫助老年人挂号,并且在挂号成功後發送短信提示。線上咨詢部分,通過電話,老年人可以直接咨詢自己的身體健康、挂号流程等問題,獲得專業答複。轉接醫院部分,可以讓老年人直接與醫院前台進行溝通,不必特意前去醫院,既減少了出行所浪費的時間、實作與醫院的快速對接,又友善了疫情防控。

市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委一級巡視員宋慰祖:将安甯療護納入基本養老服務

近年來,北京在基本養老服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與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北京市政協委員、民盟北京市委一級巡視員宋慰祖看來,作為老齡化速度相對較快的城市,北京還需考慮将安甯療護納入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據介紹,安甯療護是為老年或疾病終末期患者在臨終期前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等服務,進而控制老年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狀,提高其生命品質,幫助其舒适、安詳、有尊嚴地離世。

據統計,截至2021年6月底,北京市開展安甯療護服務的醫療機構共有74家,提供床位901張;安甯療護門急診83193人次;出院23711人次。不過,宋慰祖指出,“現在我們的安甯療護主要還是依靠醫院,全市大概有幾百張病床,與數萬人的需求相比,其實是杯水車薪”。經過問卷抽樣調查,宋慰祖了解到,對安甯療護有需求的老年人占比達67.14%;安甯療護作為基本養老公共服務項目已成迫切需求。

在安甯療護工作方面,宋慰祖建議,依據《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提出的“9064”養老服務原則,補充修訂《條例》将安甯療護納入北京市基本公共養老服務體系。依托社群養老驿站和社群衛生院,建構我市以居家照護為主體,以住院照護、日間照護為補充的基本安甯療護服務體系。

人才保證是重中之重。宋慰祖認為,教育部門要鼓勵、準許開設相應的專業,支援院校開展安甯療護專業的建設。組織、支援教材編寫,針對從業人員開展靈活的在職教育訓練。形成專業、職業人才培養梯次,為安甯療護基本服務體系建設提供人才。

宋慰祖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希望提高安甯療護服務醫生的待遇,讓他們安心服務于這項工作。“安甯療護基本上以陪伴為主,它的用藥、治療其實都已經是輔助了,這樣是沒有手術、用藥治療等大項醫療支出的,那麼這類老年人占用病床,使得安甯療護病房相對來講收入要與其他大病治療病房相差很多。如何解決從事安甯療護的醫護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收入待遇問題、解決病房的周轉率問題,也是政府需要研究的。”宋慰祖說。

在資金來源方面,宋慰祖建議,制定《護理保險法》,支援保險機構開設相應險種,實作安甯療護費用支出由政府、社會保險和個人三者共同承擔。

市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蘇宏:建議對現有住宅進行适老化改造

除了做好醫療、養護工作外,對于老年人居住環境的改造同樣不容忽視。2021年9月,《北京市養老服務專項規劃(2021年-2035年)》出台,至2025年前,全市完成100個社群、1萬戶居家适老化設施建設或改造示範。

在市政協委員、民建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副主任蘇宏看來,對現有住宅進行适老化改造,是實作居家養老的首要條件。

“目前北京市老年人口基數大,并面臨快速增長趨勢。而原有居家養老環境不适老,且适老化改造知識普及程度也有待提高。”蘇宏說道。

深究背後的原因,蘇宏認為,首先在于國人尚未形成适老化改造的觀念,對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其次是房屋設計和裝修改造存在問題,老年人居住或生活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輔助設施需求在改造過程中難以得到呈現;最後則在于适老化改造相關政策尚未形成合力,尚未出台一套完善的房間内部适老性改造标準,對于室内改建的品質及日常維護難以把控。

在談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時,蘇宏建議,在全市全面宣傳推廣居家養老适老化改造。根據自願改造的原則,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可自願申請改造,在轄區内廣泛宣傳、重點排摸、精準評估、實地走訪、收集回報全過程跟進,通過政府補貼、企業讓利、家庭自付的資金分擔機制,将适老化改造工作落到實處,消除老人各種顧慮。

同時,建立适老化改造标準體系和工程标準化管理制度。完善現行适老化及無障礙設計标準及管理辦法,對選材、尺寸等均做統一規定,并将适老化改造強制性标準覆寫到房間内部。建立供應商、施工企業準入制度或供應商白名單,建立完善的工程驗收标準及管理機制,并加強适老化改造設施的後續維護及監管。

此外,建立多管道資金的扶持政策。在城市更新、老舊小區改造中一并解決适老化改造,将室内外适老化改建工程一并納入改造及補貼範疇。對裝置供應商、研發商提供專項支援,通過專項資金、基金投入或企業減稅等相關政策,激發市場參與的活力,鼓勵企業及專業人才投身适老化工程産業。可考慮将部分适老性産品納入社保範疇,減輕老人自行購買市場行為的适老化改造服務時的負擔。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呂銀玲 廖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