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編者按:明末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不少人都被寫入了《明末忠烈紀實》,在《明末忠烈紀實?殉秦傳》中第一位就是孫傳庭,甚至《明史》有“傳庭死,而明亡矣”的說法,那麼孫傳庭到底有何文韬武略,以至于這麼重要呢?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孫傳庭畫像孫傳庭,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天啟初年進入北京任職,為吏部驗封主事,再升至稽勳郎中,兩年後因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鄉。崇祯八年(1635年)秋,重新出仕任驗封郎中,後越級升為順天府(今北京市)府丞。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崇祯九年三月,原陝西巡撫甘學闊多次鎮壓起義軍失利被彈劾,孫傳庭主動請纓,随即被任命為新一任的陝西巡撫。四月六日,崇祯在偏殿親自召見了孫傳庭,兩個的對話也被錄入了《明督師兵部尚書孫公傳》,其原文為:期勉慰藉如家人。公面奏往事,秦兵縮邊鎮,而秦扶臣治其腹,誠不煩置兵,今''賊''反在内,臣恐不能以徒手撲強''賊''。上頻曰,措兵難,措饷更難無以乏。朕給而今歲饷六萬,後則聽若自行設處,不中制。意思是說孫傳庭希望崇祯給她所需軍饷、糧饷。崇祯卻隻給了他六萬兩銀子,就這麼多。但是卻給了他自主籌饷的特權。孫傳庭在臨時招募了三千人的“精兵”之後,于五月十六日,出潼關趕赴陝西上任。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上任之初的孫傳庭首先要做的便是盡快掌握軍屯,但是到任之後沒多久便發現軍屯的現狀是既不堪實用,屯田亦徒有空名。其各軍原領屯地,大多被兼并,亦或因兌食軍糧欺隐者,甚至有本軍逃亡,所遺田畝,變成荒地。這樣的現狀緻使孫傳庭不得不實行清理屯田,以充實軍饷。首先孫傳庭出诏示傳谕陝西官宦、紳士,希望在國家外憂内患之時行此措施得到地方紳士的支援。希望以“忠義”來召喚當地紳士家國一體的意識,因為屯田多為當地官宦、紳士等占有。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但是依據當時的情景,軍屯私有化的現實,是決不可能按照孫傳庭的意思将軍屯重新歸入國家。因為積弊已深,涉及當地方方面面的利益,而這些利益又互相盤根錯節,如果強行進行清屯,那将遇到的阻力會更大,極有可能使得當地官宦、紳士聯合起來對其彈劾,到時候孫傳庭不僅官沒的當,可能還要掉腦袋。是以與當地勢力避免産生更大摩擦,也為了取得當地部分士紳的支援。他隻能依據實際狀況進行變通,即原有屯田隻抽稅,同時利用陝西地廣人稀的特點開墾新田,以期實作“秦兵衛秦地,秦饷養秦兵”的構想。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他對于原有屯田隻抽稅的具體做法是吊取陝西各地屯田資料,詳查屯田被占情況,兼并土地者何人?被兼并的屯田是否幹旱?能産糧幾石?坐落某州某縣某地?隻要報明白,就可照常耕種,免其當兵。而對于開墾新田,孫傳庭的做法則是根據土地肥瘠品質劃分上、中、下三等并折銀,上地每頃一十八石,中地每頃一十五石,下地每頃一十二石,每糧一石折銀七錢,限期征收。并根據收糧所在地離城鎮的遠近規定了不同的交納地。除此之外,孫傳庭還裁撤了大量的官役。而為了将這項措施能夠比較順利的執行下去,他首先在自己的官衙内以身作則進行裁撤官役。并要求其他府縣衛所也必須清理官役。這樣,大量原官役或為農、或為兵,在節省官府開支的同時,又增加了兵農的數量。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在他這一系列的措施積極施行後,與以往的情況相比,終于顯現了有效的成果,大量的成果也被錄入了《孫傳庭疏牍?鑒勞錄》:崇祯十年四月“初清出課銀三萬五千餘兩”,崇祯十年九月“于先、後、左三衛,清出課銀一十四萬五千二百四十二兩零;于右護衛清出本色麥米豆一萬三千五百五十六石零。今夏課銀已完,而本色亦見行征收。至原兌各軍未起課之地,應納丁條草馬等銀共四千五百八十一兩零,猶不在内。……是役也,兵不煩募征,第稽之斷殘之尺籍,遂得萬二千餘,修我戈矛,事乃畚锸,在将來終不敢謂戰則不足,在今日已可謂守則有餘。”崇祯十二年“清屯一項,計三年共得折色銀四十五萬餘兩,本色米麥豆約五萬石。”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孫忠靖公遺集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明末農民起義形勢圖

是以對于練兵,孫傳庭也一刻都沒耽擱過。孫傳庭入陝時僅僅帶了臨時招募的三千人,掌控軍屯後才得兵一萬兩千人(大多為原軍戶),但是這樣的兵力遠遠不夠抵禦農民起義軍。而原屬陝西巡撫節制的固原、臨洮兩鎮兵力又被三邊總督洪承疇抽調,去填遼東那個大坑。在兵力匮乏的情景下,孫傳庭隻得募兵。?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好在陝西地區自古就以“秦人尚武”而聞名,當地群眾素來骁勇,并不缺乏優質兵源,但是孫傳庭久任官場,知道除了關外明軍尚屬精銳以外,關内各地明軍軍隊軍紀松弛,平日操練也隻是裝模作樣。想要訓練出一批作戰力強、軍隊紀律嚴明的軍隊,必須加大訓練力度,一改往日頹廢之勢,為此,孫傳庭多次對武器的好壞親自試用,操練軍陣也是親力親為。對于洪臣疇增加給他的兩千甘鎮軍隊,也是親自檢閱,對于不合格的老弱病殘也是不徇私情的直接裁撤。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除了練兵以外,孫傳庭也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其中就包括了潼關關城南面的平原地帶。潼關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軍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農民軍想要來往于陝西與河南之間,最直接的通道就是潼關。在這樣具有優勢的地理位置,孫傳庭與潼關道臣丁啟睿籌劃,在關城南面的平原上建造三座碉堡,并屯兵于内,又設定十五墩,這些堡墩全在深溝旁建築,并将旁邊有路小徑封死,確定堡墩獨占高處的優勢。達到居高臨下的的防守優勢。也為日後明軍在潼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提供了地利。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然而,孫傳庭所有的努力,在那位急功近利、還喜歡争功于己、诿過于人的崇祯皇帝指揮下,注定隻是個泡影而已……

崇祯隻給六萬銀子,他真差點滅掉李自成!為何說孫傳庭死而明亡?

▲潼關城樓遺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吹雪,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