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巫臣為吳國帶來的是王牌水軍陸戰隊

巫臣為吳國帶來的是王牌水軍陸戰隊

《史記》載:“十六年,楚将子反怨巫臣,滅其族。巫臣怒,遺子反書曰:‘必令子罷於奔命!’''這是巫臣叛逃楚國的淵源,也是晉國扶持吳國的源起。

吳國這個國家地處江南,非常擅長水軍,稱霸江南還是沒有問題的。特别是經曆吳國數代君主的勵精圖治,到壽夢時期吳國已具備相當實力。當年分封吳國時,此地尚處蠻荒,而經百年耕耘,壽夢也終于可以認祖歸宗,到洛陽朝見周簡王。在這朝拜之路上,吳王壽夢必是深刻體會中原霸權的所在,不在水軍,而在陸軍。吳國要發展,必須要發展陸軍。

《史記》載:“王壽夢二年,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饹晉,自晉使吳,教吳用兵乘車,令其子為吳行人,吳于是始通于中國。”巫臣自楚國叛逃晉國,本來就是抱着要向楚國複仇的決心,是以幫助晉國打敗楚國,本來就成為其畢生心願。

巫臣這個人很厲害,在楚國就是名聲在外的重臣,曾經參與過楚國大大小小的對外作戰,熟悉楚國軍事的薄弱環節,更是對當時中原最為強大的晉國了若指掌,曆來為諸侯們所賞識。等到巫臣叛逃歸附晉國後,很快就為晉景公所重用,成為聯絡吳國,推行遏制楚國戰略的主要人物。

巫臣為吳國帶來的是王牌水軍陸戰隊

晉景公當時正試圖取得中原霸權,楚國在其南方是最難控制的敵人,而要真正把吳國扶持成為楚國的對手,就必須要給予吳國以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援。

當然,晉國還是舍得花錢,第一給了巫臣三十輛戰車,讓他帶到吳國去。第二是給了吳國一個承諾。《左傳》載:“以兩之一卒适吳,舍偏兩之一焉。與其射禦,教吳乘車,教之戰陳,教之叛楚。”春秋戰國時期,每輛戰車配備甲士三人,士卒七十二人。三十輛戰車,也就是讓巫臣帶了兩千多人,可以說是帶了一支部隊。

承諾是什麼呢?在吳國北方,有個國家叫郯國。這個郯國當年是周王室控制江南蠻夷的重要據點,地處齊魯晉宋楚吳之間,周天子掌控大局時代尚且還能獨立自主,到春秋戰國時代,這個郯國就成了諸侯大國的附庸,時而歸宋,時而歸齊,時而歸晉。晉國派巫臣到吳國去,也就以這個郯國作為聯盟吳國的禮物。

巫臣為吳國帶來的是王牌水軍陸戰隊

巫臣不辱使命,到吳國以後全心全力的教育訓練吳國陸軍和戰車部隊,将中原戰術帶給了吳國。作為具有楚國淵源的巫臣,必然也将楚國戰法帶給了吳軍。巫臣帶到吳國的戰車部隊,可說是集中原戰法和楚國軍事優勢的王牌之師,這也極為可能作為吳國軍事創業的星星之火,為後來的燎原之勢奠定堅實基礎。

巫臣的訓練适得其法,理論與實戰并存,訓練滿年後即開展征伐,對周邊小諸侯國進行征戰,幾乎以全勝作為結果。《左傳》載:“吳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馬陵之會,吳入州來。子重自鄭奔命。子重、子反于是乎一歲七奔命。蠻夷屬于楚者,吳盡取之,是以始大,通吳于上國。”一年之中,吳國逼迫得楚國疲于奔命。楚國終于遭遇其史上最大的危機。

巫臣對吳國也是盡心盡力,《左傳》載:“置其子狐庸焉,使為行人于吳。”巫臣将自己的兒子留在吳國,可見輔助吳國之決心,實為可懼。自巫臣調教後的吳國,自此強兵盛将,《吳越春秋》:“五年,伐楚,敗子反。”巫臣的仇恨終于得報,但楚國之衰,卻自此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