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政治家,軍事家以及謀略家,留有《六韬》一書,中國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以及諸葛亮等都學習并吸收太公兵法的精華。

其先祖曾做“四嶽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舜禹”時被封在呂地,是以又稱呂尚。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是處,閑居在家。

姜子牙曾為商纣做事;因為商纣無道,他就離開了;又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周武王即位後,尊為“師尚父” ,成為周國軍事統帥。

現在來看看《六韬》三疑篇中的經典語句: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1.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如果要攻克強敵,首先必須閉塞敵軍的耳目;我方已經展開行動了,敵人那邊還蒙在鼓裡,以為風平浪靜,這就搶占了先機。

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其後必須攻克它的強大軍隊,摧毀它的能量所在,鏟除群眾的禍患;也就是擒賊先擒王,将主力部隊打沒了,使其元氣大傷,敵人也就趴下了。

2.惠施于民,必無愛财;民如牛馬,數喂食之,進而愛之

惠施于民,必無愛财:施恩于人民,一定不要吝惜錢财。

民如牛馬,數喂食之,進而愛之:人民就像牛馬,要經常喂養他們,才會追随與愛戴你;生活中也是同理,要和一個人走得近,必然要經常在一起聚聚,給予愛語,送些小禮物啥的,感情才能夠長長久久。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3.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衆以衆

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要攻克強敵,必須先養護它,使它強大起來,使它得意忘形,放松警惕,甚至口出狂言,乃至于受到衆人厭惡,受到萬人唾棄。

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太過強大就會遇到挫折,太過張揚就會有所失誤。

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衆以衆:用讓敵人愈加強大的方式去攻克強敵,用收買敵人親信的方式去離間它的親信,用争取敵軍民心的方式去瓦解它的群眾。

4.設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志

設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巧施迷局以此誤導敵人,賄賂(lù)财貨以玩弄敵人,這樣敵人争鬥的欲望就會被挑起,現代用語就是設法挑起内卷。

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予,示之所利:想要離間敵君信任的忠臣,必須依靠他所喜歡的奸臣與受他寵幸的小人,送給這些人想要的好處,許給這些人貪圖的利益。

因以疏之,無使得志:他們就會進讒言使敵軍疏遠忠臣,不讓忠臣實作抱負;小人肯定是以個人利益為重,不會有國家利益在心;隻要有好處就弄權,那麼君主勢必被迷惑,國家也就危亡了。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姜子牙封齊建國後,相當多的時間是在“鎬(hào)京”做周朝中央政權的太師,輔佐外孫“周成王姬(jī)誦”,重外孫“周康王姬钊(zhāo)”。

他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jí)”,也沒有到“臨淄(zī)”治理齊國,而是一直在“鎬京”擔任虎贲(bēn)之職,統領着王宮衛戍(shù)部隊。

齊國開國後的三十餘年,“營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鎮守。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zú)于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兒子“呂伋”繼位 。

“齊丁公呂伋”繼續輔佐周康王,成為僅次于“首輔召公奭(shì)”的次輔,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銳部隊三千虎贲,保衛“豐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