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姜子牙是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以及谋略家,留有《六韬》一书,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以及诸葛亮等都学习并吸收太公兵法的精华。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姜子牙曾为商纣做事;因为商纣无道,他就离开了;又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终西行归依“姬昌”;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 ,成为周国军事统帅。

现在来看看《六韬》三疑篇中的经典语句: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1.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如果要攻克强敌,首先必须闭塞敌军的耳目;我方已经展开行动了,敌人那边还蒙在鼓里,以为风平浪静,这就抢占了先机。

而后攻其强,毁其大,除民之害:其后必须攻克它的强大军队,摧毁它的能量所在,铲除民众的祸患;也就是擒贼先擒王,将主力部队打没了,使其元气大伤,敌人也就趴下了。

2.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

惠施于民,必无爱财:施恩于人民,一定不要吝惜钱财。

民如牛马,数喂食之,从而爱之:人民就像牛马,要经常喂养他们,才会追随与爱戴你;生活中也是同理,要和一个人走得近,必然要经常在一起聚聚,给予爱语,送些小礼物啥的,感情才能够长长久久。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3.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攻强必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夫攻强,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要攻克强敌,必须先养护它,使它强大起来,使它得意忘形,放松警惕,甚至口出狂言,乃至于受到众人厌恶,受到万人唾弃。

太强必折,太张必缺:太过强大就会遇到挫折,太过张扬就会有所失误。

攻强必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用让敌人愈加强大的方式去攻克强敌,用收买敌人亲信的方式去离间它的亲信,用争取敌军民心的方式去瓦解它的民众。

4.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无使得志

设之以事,玩之以利,争心必起:巧施迷局以此误导敌人,贿赂(lù)财货以玩弄敌人,这样敌人争斗的欲望就会被挑起,现代用语就是设法挑起内卷。

欲离其亲,因其所爱,与其宠人,与之所予,示之所利:想要离间敌君信任的忠臣,必须依靠他所喜欢的奸臣与受他宠幸的小人,送给这些人想要的好处,许给这些人贪图的利益。

因以疏之,无使得志:他们就会进谗言使敌军疏远忠臣,不让忠臣实现抱负;小人肯定是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会有国家利益在心;只要有好处就弄权,那么君主势必被迷惑,国家也就危亡了。

姜太公《六韬》三疑篇: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相当多的时间是在“镐(hào)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jī)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zhāo)”。

他的大儿子“齐丁公姜伋(jí)”,也没有到“临淄(zī)”治理齐国,而是一直在“镐京”担任虎贲(bēn)之职,统领着王宫卫戍(shù)部队。

齐国开国后的三十余年,“营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儿子“丘穆公”镇守。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zú)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儿子“吕伋”继位 。

“齐丁公吕伋”继续辅佐周康王,成为仅次于“首辅召公奭(shì)”的次辅,并掌管周王朝的精锐部队三千虎贲,保卫“丰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