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1912年的2月12日,隆裕皇太後頒布了《退位诏書》,宣布溥儀退位。退位诏書中說:“特率皇帝将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近慰海内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

在末代皇帝溥儀宣布了退位之後,他們也得到了一定優待,其中就包括了每年四百萬的費用補償,這也讓溥儀的生活水準如初,但是這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享受到的,其他靠着皇家津貼的清皇室子弟的生活,一下子便跌入了谷底。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其中就有這樣的一個清皇室子弟,“膽小怕事”與“铮铮鐵骨”兩個詞看上去是含義相反的,但是卻意外的同時出現在了他的身上。他堪稱是最有骨氣的末代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建國後享受部級待遇!那麼,為何說這位最有骨氣的末代皇叔膽小怕事呢?這個人就是溥儀的皇叔——載濤。

幼年經曆使其膽小怕事

載濤曾在法國的一個騎兵學校留過學,讓他回國後得以成為訓練禁衛軍的大臣,然而,雖然說當時的西方的思想是相較于中國比較先進的,但是由于幼時曾經被兩度過繼,還是讓他養成了膽小怕事的性格。

這樣的性格,讓作為禁衛軍的訓練大臣的他在武昌起義爆發,隆裕太後以及一衆的大臣因為主戰還是主和一事而發愁的時候,他卻因膽怯怕事,甚至不敢表達自己的看法,連訓練軍隊的人都如此,又如何指望那些兵士能夠抗住壓力呢?是以,最終為了穩妥一些,選擇了求和。可以說,清朝最終的結束,與載濤所表現出來的态度是不無關系的。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失去津貼,昔日皇叔以擺攤度日

由于載濤的膽小,是以也就沒再讓他繼續訓練禁衛軍了,畢竟俗話說:“兵慫慫一個,将慫慫一窩”。不過,由于他皇叔的身份,即便是沒有了官位也是不用為暖飽發愁的,甚至依然過着惬意的生活,每天像個大爺一般悠閑,甚至還去學了平劇,真是好不惬意。隻是,當清朝覆滅之後,事情就完全不同了。

在清朝覆滅後,載濤家裡上上下下一共三十幾口人,頓時沒有了收入,無奈之下,載濤隻能把昔日作為皇叔的一些私藏拿出來換錢度日,後來他甚至搬出了自己原先的貝勒府,但是這始終不是辦法。

萬般無奈之下,載濤便走出了家門,在德勝門外的“鬼市”擺攤為生,昔日皇叔竟然要以擺攤度日,真是令人唏噓不已,起初由于臉皮薄,他也隻在夜晚看不清長相的時候擺攤。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這樣的擺攤生活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倒也并不少見,隻是對于那些曾享盡榮華富貴,曾高高在上的前皇室成員來說,這樣的生活無異于地獄。不過,對于膽小怕事的載濤來說,雖然生活過得非常的貧困,但也勉強糊口,是以他倒也過得有滋有味,不得不說知足者常樂。

不再膽小,拒絕威逼利誘

原本載濤的日子就這樣平淡的一天天過着,可以他的侄子卻給他掀起了波瀾——溥儀在日本人的支援下要搞複辟。

作為溥儀的叔叔,載濤被邀請去輔佐他複辟,對于載濤來說,這是一個重歸富裕生活的好機會,但是他卻沒有一絲猶豫便拒絕了,對于載濤來說,與殺害同胞的日本人合作,就是赤裸裸的叛國,是以他不願背上叛國的罪名,而他也知道憑他是阻止不了他們的,是以他選擇繼續擺他的地攤,過他平淡的日子。然而,日本人卻沒有打算要輕易的放過他。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之後,一些日本的特務闖進了載濤平淡的生活中,他們威逼利誘,強硬的要讓載濤成為他們複辟的一個棋子,一般來說,以載濤那膽小怕事的性格,在性命攸關的時刻,他應該會無奈的選擇妥協,然而,結果卻令人感到非常的意外,昔日膽小怕事的載濤在面對日本人的威脅,面對國家大義,他成為了一個鐵骨铮铮的漢子!

即便是日本人的槍口抵在了他的頭上,載濤也仍舊咬牙不松口,日本人甚至還在載濤擺地攤的地方搗亂,讓他做不成生意,但是連死都不怕的載濤又會怕什麼呢?是以,那些日本人隻能灰溜溜的跑了。

通過這次的事情,也讓載濤把自己膽小怕事的性格缺陷抛諸腦後,堅守了一個中國人的尊嚴和底線!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建國後享受部級待遇

解放後,總理得知載濤靠擺攤糊口後,便将這一情況反映給了主席。

而因載濤在騎兵戰術以及馬類研究上有才能,是以被國家破格提拔為馬政局顧問。對于載濤來說,有着特殊身份的他還能夠味國家服務是非常榮幸的,是以他表示一定竭盡所能的為國為民服務。

在北韓戰争爆發之後,由于前線緊急需要超過兩萬五千匹戰馬,于是,當時已逾花甲之年的載濤,親自趕到了西北幫忙挑選優質的戰,可以說他為國家是盡心盡力的付出的。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并且,載濤還曆任了總後勤部民政局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以及民革中央委員。此外,他還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以及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原軍委馬政局的局長鄭新潮在《回憶和載濤先生相處的日子》中提到,載濤先生人稱“濤七爺”。他為人正直,襟懷坦蕩,赤誠接受了黨的上司,竭盡全力為黨為人民勤奮工作。他的高尚品質,是讓鄭新潮十分欽佩與永遠難以忘懷的。

在1970年時,載濤于北京病逝,終年83歲,被葬在了北京的八寶山革命公墓,至此,這位傳奇的人物也走完了他的一生。

末代皇帝溥儀的皇叔,甯願擺攤也不靠日本人,最後結局如何?

小結

載濤的一生,可以說是充滿了傳奇的色彩的,大原本作為皇叔的他享盡了榮華富貴,而在清朝覆滅之後,他雖變得窮困潦倒,但卻磨煉出來铮铮鐵骨,甯願身死也不與日本人同流合污,可以說再困難他都從未失去中國人的氣節,僅憑這一點,便值得所有國人的敬意!

參考資料:《退位诏書》《回憶和載濤先生相處的日子》

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