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古代家裡可以放刀,但是不能私藏甲胄呢?

古人禁甲不禁兵,今人禁兵不禁甲。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古代官府禁止民間私藏铠甲,而不禁止百姓手持兵器;如今則恰恰相反,官府禁止民間私藏武器,卻不禁止百姓收藏铠甲。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為什麼說古代家裡可以放刀,但是不能私藏甲胄呢?

究其根本,還是冷兵器與熱兵器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在古代,士兵即便是拿着最鋒利的武器,對陣一個身穿铠甲的普通人,想要将其殺死,也要耗費一番功夫;現在則不一樣,不管你穿着多厚的铠甲,也就是一槍的事兒,如果一槍不行,就多來幾槍。

雖然铠甲對付不了熱兵器,拿來抵擋冷兵器的刺殺,作用相當大。

而且,以古代的生産力水準,普通老百姓想要做出一副合身的铠甲,幾乎不可能。铠甲的制造,也被壟斷在官府或少數人手裡,這就限制了铠甲的流出。

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民歌《木蘭辭》中,有一段關于木蘭臨替父從軍之前,在各個市場購買裝備的畫面: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鞯,南市買辔頭,北市買長鞭。”

花木蘭下定決心替父從軍之後,便開始為自己準備裝備。

她跑遍了整個市場,買了駿馬、鞍鞯、辔頭、長鞭等等,唯獨沒有刀劍和铠甲。因為木蘭的父親是府兵,家中藏有兵器可以了解,為何連铠甲都沒有買呢?

原因很簡單,铠甲不允許買賣。

為什麼說古代家裡可以放刀,但是不能私藏甲胄呢?

《唐律》也有這樣的記載:

“甲一領及弩三張,流二千裡……甲三領及弩五張,絞。”

翻譯過來就是:普天之下,若有私藏甲胄一領或強弩三張者,流放三千裡;私藏甲胄三領或弓弩五張者,處以絞刑。

私藏一領甲胄,就流放三千裡!

這是什麼概念呢?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因涉嫌謀反,被皇帝流放三千裡。那會兒,李白已經垂垂暮年風華不再,可皇帝并未對他心慈手軟,而是将他流放到夜郎,也就是如今的雲南地區。

為什麼說古代家裡可以放刀,但是不能私藏甲胄呢?

換言之,私藏一領甲胄,幾乎等同于涉嫌謀反!這罪過,着實不小!

西漢文帝時期的丞相周亞夫,開國元勳周勃之子,老爹幫劉邦打天下,自己則幫助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有着“再造大漢”之不世功勳。這麼一位大功臣,他的兒子就是因為私藏甲胄,被活活逼死在監獄。

直到清朝,西方的火器都大規模用于戰場了,甲胄依舊是官方明令禁止私藏之物。

铠甲之是以能有如此高的“待遇”,離不開它對冷兵器的防禦力,因為,士兵一旦穿上铠甲,幾乎多了一條命,統治者能不害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