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中國隊在國際賽場上選拔人才的一個重要名額,就是外戰的勝率。國内不少優秀的運動員,都曾因為輸外戰的經曆被球迷吐槽,有的人甚至被冠上了“内戰内行,外戰外行”的内戰王稱号。

為什麼有的運動員内戰打的很好,大家都認為他很有實力,卻總是容易輸一些不該輸的外戰呢?從内戰到外戰,到底有多長的路?本文就從三個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角度一:技術層面

打好内戰,對硬實力有很高的要求。隊友之間天天在一起訓練,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很多時候,打内戰就是在打相持,打基本功,看看誰更多一闆。是以,能夠被稱為内戰王的人,一定是有了紮實的基本功、過硬的相持能力。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但内戰并不能全方位地反應技術能力。具體來說,雖然國家隊裡大家有不同的強項,技術動作有些許差别,但從整體而言,國家隊的選手的特點有着高度的一緻性,也就是技術全面,球路正規,沒有明顯漏洞。這使得運動員們面對的,都是相似的球風和打法,從發接發到相持,一切都是熟悉的套路。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可是,來到外戰,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同國家運動員的風格差異是巨大的。有的國外運動員動作甚至都不是那麼“正規”,但人家有自己的特長,打出來的球的旋轉、節奏、路線也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打習慣了正規球的國乒運動員,面對各種奇怪的打法,能否很好地适應這種節奏,是能否處理好外戰的關鍵。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業餘場也是同樣的道理。比如我們學了一項正手拉下旋球的技術,教練給我們喂的球,我們已經打得很準了,但是比賽中還是用不上,失誤率很高。這正是因為,比賽中對手不會給你很舒服很合适的球。擺一個短,劈一個長,甚至輕一點托過去,有的加點側旋,都會給拉球制造很多的難度。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而業餘比賽中,一項技術是否真的過硬,就得看面對不同對手的來球,是不是都能處理好,打出品質和成功率。往往我們說,業餘球友練好一項技術,想要很好的用在比賽中,一般需要一年以上甚至更長時間。

角度二:戰術層面

有了過硬的技術,還要有很強的應變能力,也就是閱讀比賽的能力。熟悉的隊友,有什麼特長和弱點,大家互相都很清楚,比賽也會有針對性的打。例如,不管誰遇到許昕,都知道要壓反調正,通過變線和角度牽制對方,避開許昕正手和側身的鋒芒。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但是遇到一個國外的選手,一點都不了解的,應該如何制定戰術呢?

一方面可以在賽前的準備中,通過觀看錄像等方式提前了解對手,采取相應政策;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在賽場上臨時應變,找到對方的漏洞,同時盡量發揮自己的長處。如何在場上快速準确的找到對手的問題,并找到合适的戰術,限制對手的發揮,充分展現了運動員的應變和閱讀比賽的能力,這需要的不僅僅是在比賽過程中的思考,還需要各種比賽的曆練來豐富自己的經驗。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角度三:心理層面

大部分外協會球員,在面臨國乒的時候,都會以下手方的姿态來拼中國的運動員,在可兇可穩的選擇中往往選擇兇,多采取搏殺的政策來處理。一旦趕上自己狀态很好,搏殺球都能命中,往往就到了考驗國乒運動員的時候了。越到了大賽,這種現象越明顯。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2016裡約奧運馬龍遇到了鄭榮植的糾纏,2020年東京奧運遇到了奧恰洛夫,樊振東也遇到了林昀儒的挑戰,最終都是七局大戰取得了勝利的果實。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如何在對方狀态火熱,拼得很兇的時候,控制場上的比賽節奏,穩住自己的心态,需要運動員有一個強大的心理,領先不走神,落後不放棄,關鍵球不手軟。張繼科做到了,馬龍做到了,樊振東做到了,他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關鍵時刻能頂得住壓力,是外戰大賽對運動員的終極考驗。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從擅長内戰到擅長外戰,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段路需要走多久,不同人的答案有所不同。有的運動員天生擅長應變,有了過硬的技術,總能在大賽有着穩定的發揮,被稱為大心髒;有的運動員,卻在整個職業生涯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為什麼有人内戰很強,卻總輸外戰?-乒乓國球彙

從技術層面,到戰術層面,再到心理層面的進步和提升,是從内戰到外戰的必經之路。技術層面,需要各種枯燥的訓練,更需要有針對性的鍛煉;戰術層面,需要過硬的技術能力和比賽經驗的積累;心理層面,不僅要有技術和戰術做支撐,更要看運動員自身的天賦,甚至機遇、比賽中的運氣。

作為年輕球員,想要走向超一流,甚至扛起國乒的大旗,這些能力都必不可少。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前進,是實作夢想的不二法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