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經濟帶何以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模範生”?

作者:MtimeTime.com

(經濟觀察)長江經濟帶何以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模範生”?

中新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何以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模範生”?

作者 劉文文

自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以來,長江經濟帶在引領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過程中邁出了重要步伐。

截至2021年三季度,長江經濟帶經濟總量占全國的比重約47%,生物醫藥、內建電路和裝備制造等産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均超過50%。

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等舉措,長江流域實作了由原來的粗放型增長向高品質發展的重大轉變,成為高品質發展的“模範生”。

長江經濟帶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中國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賈若祥對中新社記者說,長江經濟帶從上遊到下遊涵蓋了9個省份和2個直轄市,共11個省級行政單元,其經濟體量、人口總量占到全國的半壁江山。可以說,長江經濟帶是融入和服務“雙循環”的主動脈。

他進一步指出,長江是關聯東中西、協調南北方的重要紐帶,也是立體綜合的黃金通道,各生産要素沿長江可實作順暢流動。多年來,從上遊到下遊出現了一系列支撐經濟增長的增長極,如上遊的成渝雙城經濟圈、中遊的城市群以及下遊的長三角已成為支撐高品質發展的重要空間載體。長江經濟帶也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中心城市、都市圈之間協同關聯的發展格局,其紐帶性作用、通道性作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作用更為明顯。

長江經濟帶構築高水準對外開放新高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對外開放較早的區域,長江經濟帶在開放不斷深化中形成了從沿海到沿邊到全領域對外開放格局。

賈若祥分析,長江經濟帶原來的開放更多展現在尋求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現在正逐漸從要素性開放向制度性開放轉型。目前,長江經濟帶布局了一系列的國家級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些自由貿易試驗區通過國家授權賦能,實作了更大力度、更高水準、更寬領域的開放,在制度性開放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

賈若祥還表示,除了對外開放,長江經濟帶更注重高水準的“引進來”與高品質的“走出去”:在“引進來”方面,要求引進來的資金和産業要與國家和區域的發展導向相适應;在“走出去”方面,通過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整個長江經濟帶的優勢産能高品質的“走出去”。

長江經濟帶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過去六年間,長江經濟帶的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賈若祥表示,在長江下遊,上海是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在上遊,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綿陽是國家科技創新城;在中遊,武漢等城市科技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形成了一些國家級和區域性的創新中心。這些創新中心大幅度推進創新成果的轉移和轉化,成為支撐整個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

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教授張建清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江經濟帶為拉動整個中國經濟增長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不僅展現在量的層面,更展現在結構層面,長江經濟帶正以創新驅動走向高品質發展。

張建清進一步說,長江經濟帶不同闆塊發展各具特色,上遊、中遊、下遊各有亮點,帶動了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也為其他流域的發展和治理提供了借鑒。

提到長江經濟帶如何再破局再發力,張建清認為,應着力加強長江流域要素流動,促進整個流域一體化發展。

例如,長三角是創新驅動發展的代表,其發展不應局限于下遊,如何把長三角的優勢要素如技術、人才輻射到中上遊,帶動中上遊地區發展,進而為整個流域服務,這是下一步應重點思考的問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