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恩新疆的嶽父23:嶽母離去 淚讀老婆“心事”

作者:八義集

2005年9月論文答辯後,十一長假交接赤峰小區的租房,随後在郊區工作機關附近租房一套,兩室戶,五樓,房租1200,簽訂一年的租房合同。

十一長假後,我到機關報到,從此踏入職場。老婆也從楊浦區的民營醫院辭職了,就近找了一家精神衛生中心上班,仍是外聘工,工資很低,我開始咨詢同僚,如何申請、填表把她的戶口早日轉進上海。

暑假回疆期間,嶽母嘴苦、背冷等症狀越發明顯,在新疆拍的片子,疑似有不好的結果,為進一步确診,11月底和嶽父來到了上海,入住我們新租的房子,就近出遊幾天後,嶽母感覺乏累,再不願出門,開始在上海的幾家三甲醫院挂号就醫。

2005.11.26~2006.1.16五十天間發生的故事,已在《追思新疆的嶽母》系列文章中備述。老婆1.16随嶽母嶽父飛回新疆,2.15夜嶽母病危,我趕緊訂票飛赴新疆,但因大雪阻隔12小時,還是沒來得及見到嶽母最後一面。嶽母臨去那幾日,病痛折磨神智昏迷,清醒時還叮囑小舅,将來我買房子的話,讓他支援一些。這件事讓我十分感動。

逝者長已矣,生者如斯夫。生活總要繼續。送别嶽母後,我們重新回到了上海,再環顧房内嶽母來上海時留下的衣物,淚眼朦胧。老婆說,按照老娘的習慣,她櫃子的衣服裡,肯定有錢,逐一翻掏,果然每個兜裡都有,更加心酸,這是她一向的小習慣,過去窮怕了。

在收拾嶽母的衣物中,無意中看到了老婆在嶽母去世後,随手寫的日記,“心事”,情真意切,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抑制不住地哭了。從心靈流淌下來的文字,隻有打動自己,才能震撼别人。那天,我被老婆的平實文字一次次感動。

“心事”

這是很小就喜愛的顔色,沒有特殊意義,或許是童年往事的記憶……

有那麼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才長大,隻因見證我成長的她已經走遠,我還是很想她,她很聰明,我們現在才真的了解她。

沒有她也就沒我的二次生命,我無法回報如此重的情…… 我想,也根本沒能報答她什麼,甚至…….

她決定收養我,可在那個處境吧,她依然不放棄這選擇,我就這幺很幸運地留在這個世上,現在仍記得一些在我很小時候和她生活的點滴,

她是我的好母親,保護着她唯一的女兒快樂地成長,她挺喜歡打扮我的,為我織漂亮的毛衣,買好看的綢帶,而我又愛跟在她身後追她纏着她,我喜歡她才這樣啊,我特愛哭,她為此被折騰的夠嗆,其實她心很軟。她說我小時懂事聽話,我也覺得懂事挺早:既然知道了一些事情,可我不問父母緣由,我不想相信家以外的東西,恐怕失去父母,這是在我那時候藏在心裡的秘密,她那時還不知道我的心思,依舊對我如己出,這便是母女的感情吧。

沒想到長大了卻藏不住心事,和她講起時,她竟哭了,我懂得這種心情或許像我兒時想法一樣,或許養大我成人傾注的艱辛又曆曆在目,她是為何傷心?又怎能不傷心,我沒有那個意思,我隻有在挨父母訓的時候才會有這種念頭,覺得命運不公,出生不久便來到她身邊哪能厘清親生與抱養的差別。道聽途說也好,見到親生父母驅趕他們的經曆這些足以說明我多幺希望留在她身邊,她那時知道幺?

隻怨自己懂事太早,形成有點憂郁的性格,外人說我老實,我從小怕出門就是以吧。現在好了我說出了積在心底的話,可她被我傷害到了一樣,我知道她舍不得我離開她的身邊,她也不煩我老是追着她身後了,像小孩一樣,我長大了,她卻成小孩了,她真可愛。我怎會離開她,她就是我的親生母親,二十年來我習慣了每天把媽這個字挂在嘴邊,我愛這個字,更愛她。

她知道我現在很幸福的生活,有那麼好的丈夫呵護着,她特别放心。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偶然的,離開這個世界都是必然的。

猝然離去的她,為了偶然來到這個世界的我,付出了那麼多,牽挂了那麼多,我要樂觀的活下去,讓她在那個世界安心。

我曾跟×師姐說我老婆是個簡單傻傻的女孩,透明的如同一張白紙,單純的如一杯清水,師姐卻是由衷的誇她聰明,是真的聰明懂事那種。起先我不了解,現在我有些了解了。她很可憐,心事很重,的确有些抑郁,不太說,但心裡有數,很多的時候用近似依戀的方式表達着對我的愛,用心打理這個家。我們都漂在上海,兩個人互相依偎,互相取暖,在這陌生的大都市裡,類似一對兄妹,風雨同行。我為她的信任而深深感激,也願意承擔責任。

嶽母的離去,對她打擊很大。我也感到很難過、很難過。四位老人,我懷着一樣的心緒,一樣的留戀,每一位離去時,都會傷心難過?有時真不敢想。想到她寫這封信時的心情,該是如何的難過,我有點肝腸寸斷。怕她流淚,又怕她委屈,覺得這是我應該扛起的責任,但當時各方面條件有限,尤其剛參加工作,可謂一窮二白。

那天用心抱了抱她(她并不知道我無意中看到了她寫的“心事”),想告訴她,真的很愛她,一定會相濡以沫,又覺得這種說法實在太俗氣,說破了反而讓我尴尬。徐州爺們有點北方的大男子主義,甜言蜜語有時抹不開說,于是還是不說罷,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她吧,争取好好工作,為她創造一個可以期冀的未來,努力營造一個躲避風雨的港灣。

嶽母離開後,最難過的還是嶽父。相伴近四十年,一朝永隔,感情上如何能受得了?嶽父是個堅強的人,送殡那天,也是淚眼婆娑,哽咽難以自已。我們的孩子們可以互相安慰,有繁忙的工作可以寄托,他又該尋求何人?長夜孤燈,情何以堪?

因為工作關系,要離開新疆時,我抱着老婆的外婆、大姨、二舅、小舅這些長輩痛哭,讓他們好好開導嶽父,因為短短三個月,嶽父已經瘦得脫相,自責的無以複加,他把嶽母誤診、拖診和病重煎熬的責任都歸咎于自己,每天承受無盡的折磨,聲音嘶啞、兩眼空洞、精神恍惚,如同失去了主心骨,晃蕩的令人心碎。

長輩們和哥嫂們寬慰我們,讓我們先安心地回上海吧。

過了幾個月,嶽父還是出去幹活了。哥嫂們說,這樣換個環境也好,老人家不至于一直睹物思人、更加傷感。

我們在上海工作,也不放心,雷打不動的定期給老人家打電話,詢問他在外地生活起居,牽挂他的精神世界,互相寬慰着,嶽父的痛苦,也隻有靠時間慢慢撫平。

去年春節,一家人觀看《你好,李煥英》時,老婆哭得無法自已。李煥英和我的嶽母一個年代,在當時的條件下,也是講時髦,愛美愛生活的,有着一切女性的天性和爛漫,但無奈隻能把有限的收入都投入到改善生活中,為子女盡可能的創造好一點的學習、生活環境。

她對女兒的期待,如同李煥英對賈玲的期待一樣,都希望能好好學習,早點懂事,甯可自己節省一些,多吃些苦。賈玲改成績這些小花招,我老婆也反複用過,這部電影之是以票房曆史第二,也是以真實、真誠、真情抓住了觀衆們的共情之心,“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刻骨的遺憾,是怎麼都難以補償的,這也是世間最大的悲劇吧。

但生活總要繼續,我們作為孩子的,好好的生活,把愛傳遞下去,這也許是已逝去的長輩們最願意看到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