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王爾德:“做你自己,因為别人都有人做了。”
這句話對每個人都适用,因為你永遠是你,别人永遠是别人,你無法成為别人,别人也無法成為你,不管是你活在别人的規則中,還是别人活在你的規則中,都不算做自己。
平時大家所說的“内卷”,就已經超出了“做自己”的範疇,每個參與者表面上看似在做自己,實際上奉行的都不是自己的規則,否則根本就不會理會别人怎麼做。
有人說内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意義的,也有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參考一下别人的活法不是壞事。這其實是在偷換概念,因為某種程度的意義,并不完全等同于意義,“向榜樣學習”和“随波逐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比如有的人在對待感情時,看似在按照自己的标準選擇婚姻,而事實上卻因為着急和盲目迷失了自己,奉行的是别人的規則,直到生活離自己想要的樣子越來越遠了,才意識到自己沒能堅持自己的立場,就像下面這位讀者的經曆一樣。
東林老師,您好:
我再婚了,嫁的是我曾經喜歡的人,雖然他願意接盤離婚的我,對我來說是一件喜事,但我卻不是特别開心,因為我無法跟過去的自己和解,本來我可以直接跟他結婚的,結果卻繞了一大圈。
我曾經喜歡他三年,表白過,他也沒有拒絕,隻是說時機不對,還不能結婚,想等到多攢點錢,買了房子之後,确定生活沒有大的波動了再結婚。
最初我願意等他,覺得我們兩個是命中注定,别說三年,就是三十年我也願意等,并且從此之後和其他異性劃清了界限。
但是,我沒有堅持到底,等待的過程中總是明着暗着催婚,向他施壓。見他不為所動,身邊的朋友勸我趁早放棄他,說他肯定不會跟我結婚:“男人哪怕四十歲了還能娶二十多歲的女人,但是女人年紀大了,擇偶範圍就會變窄,到時候他要不娶你,你鐵定會後悔。”
我動搖了,之後父母給我安排相親,我跟對方見面之後,發現對方并不比我喜歡的人差,我更是無法堅定原來的計劃,最終在雙方父母的催促下,匆忙訂婚了,決定從此換一條路走。
然而結了婚之後我才發現,我所嫁的人并非我婚前認為得那麼好,雖然性格方面跟我喜歡的那個人差不多,但是相處下來不舒服,他總是惹我生氣,而且不自覺,很多時候必須我催着趕着,他才會去做該做的事。
跟這樣的人在一起生活好累,雖然為婚姻付出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但我不是這段婚姻唯一的參與者,我不想凡事都由我來主導,偶爾我也想偷偷懶,也想看到我的另一半為我付出。
想到一輩子還有很長,我決定離婚,因為這段婚姻不完全是我自己選擇的,我要回到起點重新靠自己去選擇婚姻。
說實話,我不确定離婚後是否能夠嫁給原來那個喜歡的人,我做好了被拒絕的準備,想着即便無法嫁給他,至少我也是在做自己,才不會因為聽信别人的慫恿走錯路而後悔。
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我問他是否還願意娶我的時候,他說當然願意,隻不過有個條件:“希望你以後不要再沉不住氣,我這個人,說在等待時機,時機到了就一定會娶你。凡事都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總想着一步到位,試問一步到位之後幹嘛?生活還是要有鋪墊比較好,否則憑空給你再好的生活,也隻是空中樓閣。”
他說得沒錯,我之前匆忙結婚就是沒沉住氣,沒有堅守自己的立場,沒有堅持做自己,被父母一催促就亂了陣腳,想着一次性把該做的事都做了,結果卻換來了讓自己不滿意的生活。
2022年,我最想跟自己說的話就是:往後餘生,願你做個聰明的女人,沉住氣,走自己的路。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有人會說那位讀者欺負老實人,有人會說那個接盤的男人太傻,其實,說這種話的人,從他們自身的立場來說,沒有錯;但是,這并不能代表别人的立場。
就事論事,那位讀者選擇曾經喜歡的男人,跟重新選擇一個人沒啥差別,抛出了自己的意願之後,剩下的都是看對方是否樂意接受,隻要雙方一拍即合,其他人就沒資格說三道四,因為他們在做自己,其他人隻需要做好自己就行,犯不着多管閑事。
我們每個人最應該做的事,是評判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而非評判别人的選擇是對是錯。想要評判自己,就必須沉得住氣,否則你所使用的判斷标準,大機率不是自己的标準。
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不要覺得這些事與自己無關,隻要你是人,隻要你需要在人生中做選擇,“沉住氣做自己”都與你有關。不要總是等到事情發生以後才追悔莫及,這種情況之是以會發生,幾乎都是因為之前做決定的時候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沒有專屬于自己的判斷标準,沒有評判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