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仲夏,年近古稀的乾隆帝第三次東巡,前往大清在遼沈的發祥重地,
此次乾隆東巡就是為了出關祭祀先祖和體察民情,
由于還在皇太後鈕祜祿氏的喪期内,沿途也取消了圍獵和宴會活動,再加上旅途勞頓,
乾隆帝的興緻多少有些提不起來,
不過百姓們的熱情卻很高漲,很多人為了“一睹天顔”不惜跋山涉水跑過來,
擠在路邊,恨不得能從頭到腳多瞅上幾眼帝王風采。
其中,最欣喜的莫過于“腹有詩書氣”的秀才們,不僅乾隆皇帝巡幸地區的官學生名額有可能增加,他們自己也有被召見的機會,
果不其然,乾隆帝回銮途經錦縣時,就琢磨着要召見當地的生員,也就是秀才,
乾隆帝此舉也是想親自選拔一些文人任用。

秀才們也深知這是個天載難逢的好機會,個個牟足了勁兒,盼望能夠得到皇帝賞識進而一步登天,
這其中有個叫金從善的秀才,就給乾隆帝上了一道奏疏,
不過乾隆帝看完奏疏非但沒有召見此人,反而被這道奏疏氣得渾身發抖,當即就下令将此人問罪斬首了,
上面寫了什麼,能把當今皇上氣得夠嗆?
原來,金從善向乾隆帝提出兩個建議:一是建儲,二是立後。
常言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秀才們書讀得多了,别說是風土人情,哪怕是當時的政局秀才們也會有自己的觀點.......
不過,金從善太過耿直,不僅列出“立儲”、“複立後”、“納谏”、“施德”等内容,
這一下子就戳到了乾隆的痛處——還不是出在建儲問題之上,而是立後的問題!
乾隆帝先後有兩個皇後:一是富察氏,一是那拉氏。
富察氏死于乾隆十三年,而那拉氏則死于乾隆三十一年,此後乾隆沒有再冊立皇後。
令乾隆耿耿于懷的,正是第二位皇後那拉氏,曾“斷發”、“忤旨”,後郁郁而終,
其死後,乾隆帝不僅沒有任何哀痛,還下令按照皇貴妃的等級為她治喪,并且說她是福薄所緻,
最終将其葬在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中,可謂是薄情到家了.......
不過,
乾隆覺得自己對那拉氏已經“仁至義盡”,那拉氏斷發,自己已經很包容了,哪怕是她死了,自己也從未下旨廢後,
如今民間一名小小的秀才跑出來翻這十幾年前的舊賬不說,張口閉口就是“立後”,立哪門子後?
更氣惱的是,這個秀才還要求自己這個皇帝就皇後那拉氏斷發一事,向天下臣民頒一份“罪己诏”,可自己哪有什麼罪過需要自責的?
與其說金從善死于“耿直”,不如說是他死于乾隆帝對民間指責的憤怒,
乾隆帝怎麼都沒想到,
明明是那拉氏無視國俗、藐視君威,可民間指責的卻是自己這個“仁至義盡”的皇帝!
不過話說回來,皇後那拉氏為何要斷發,乾隆又為何對此事一直耿耿于懷?
皇後富察氏去世,乾隆傷心不已
乾隆十三年(1748),皇後富察氏去世,迫于太後的壓力,乾隆冊封那拉氏為繼後。
如果說乾隆帝的情感如同一枚硬币的兩面,一面深情,另一面薄情,
那麼富察氏無疑是幸運的,她“翻”到了這位風流天子的無比深情的一面,
相反,那拉氏則是不幸的,終其一生她都未獲得乾隆帝絲毫憐愛之情。
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一眼就瞧中了秀女中端莊秀美的富察氏,并将她指婚給了寶親王弘曆,是為嫡福晉,
婚後,這對小夫妻相敬如賓,感情笃摯,十分恩愛。
要說雍正帝的眼光的确很毒辣,
富察氏不僅具有成為大清皇後的姿容,還具備一代賢後的品行,
史書上對富察氏的記載不是很多,不過我們依然能從中看出這位皇後簡樸低調的性情來。
她身為皇後,平日裡卻“以通草絨花為飾,不禦珠翠”,寥寥幾筆仿若就能看到一位衣着樸素無華的女子,從容地走在宮中長廊裡,
富察氏的心思也極為細膩,她親手用鹿羔絨縫制荷包送給乾隆,寓意不忘關外舊制,
這一切對于試圖在精神上喚起八旗子弟憶苦思甜的乾隆帝來說,
無疑是“家有賢妻”,對皇後的愛意也愈發濃厚,
是以,乾隆元年七月,乾隆帝毫不遲疑地在“立儲密诏”裡寫上了皇後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的名字,
其實清朝立儲并不遵循“嫡長制”,乾隆帝此舉純粹是“愛屋及烏”,
不料乾隆三年,永琏因病而亡,乾隆不得不将藏在“正大光明”匾後的密诏取出,
為了立嫡子,乾隆又等了八年,
乾隆十一年,皇後富察氏終于生下了皇七子永琮,乾隆帝高興得合不攏嘴,心裡暗暗下了決定,要将這個兒子立為皇儲,
不料意外發生了,皇七子出痘早夭,于乾隆十二年死在了舉國歡騰的除夕之夜。
兩個兒子死了,皇後富察氏受到的打擊可謂不小,身體就大不如從前了,
次年,富察氏随乾隆東巡谒孔廟、登泰山,過度疲勞耗盡了她的元氣,未能回到北京,就在德州病逝了,時年38歲。
皇後富察氏死後,乾隆帝悲痛欲絕,有那麼一段時間情緒極其反常,
皇帝心情不好,大臣們的日子過得也都小心翼翼的,尤其是這位皇帝恨不得所有人都同他一樣痛不欲生,
其實這種心情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了解,然而世上難有感同身受,未經曆過生離死别之苦的人,又有幾人能真正體會到失去的痛苦呢?
别人體會不到也應該得到了解,可乾隆帝偏不,
還殺氣騰騰的斥責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對嫡母去世“并無哀慕之忱”、“于人子之道毫不能盡”,
就此斷絕了這兩個兒子繼承大統的機會,
這兩個皇子從此郁郁寡歡,一個沒兩年便薨逝了,另一個則飽受多年的精神折磨。
倒黴的還有朝臣,大學士阿克敦因下屬在把孝賢皇後的冊文翻譯成滿文時有誤,而被判處絞監候,
大學士周學健因在皇後百日喪期之内剃發,被賜令自盡.......
可想而知,在這種不正常的壓抑與惶恐中,後宮一衆嫔妃的日子又能好過到哪去,
更何況是富察氏屍骨未寒,就被太後硬塞過來補位的繼後那拉氏,
乾隆帝本就對這個女人沒什麼感情,
現在又迫于老母親的壓力,要将她放在原本屬于自己心愛之人的後位上,
乾隆帝表面上是答應了,實際上對那拉氏是冰冷至極,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最誠實的态度。
在他眼裡,那拉氏就是仗着有太後撐腰,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那麼,那拉氏又是怎樣一個女人?為何遭到乾隆這般抵觸?
備受冷落的那拉氏
在乾隆的後宮中,那拉氏也不是新人,她也是雍正帝為兒子弘曆挑選的一名側福晉,
前面咱就誇過雍正帝眼光好,這倒不誇張,
那拉氏也是個很本分的女人,太後鈕祜祿氏就對這個兒媳婦很有好感,
都說“人以群分”,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并不像螢幕中設定的那般心機深沉,
反而性情十分寡淡,不争不搶,全憑兒子弘曆的聰慧才坐上太後之位,
比起宮中一群莺莺燕燕,那拉氏的性情更讓她覺得投緣,又或許是覺得兒子對她太冷淡了,
老太太經常出面為那拉氏争取名分,
乾隆帝是個大孝子,為了哄老太太高興,也就順着她的意思将那拉氏從娴妃封到娴貴妃,
又從娴貴妃封到了皇貴妃,
從那拉氏死後的葬禮來看,在乾隆心裡,那拉氏坐上皇貴妃之位就已經到頭了,不應該再升位了,何況在他的心目中沒有一個人能取代嫡後富察氏。
說起來,那拉氏在藩邸時就是那個最容易被丈夫忽略的女人,當時還有兩位側福晉高佳氏,還有另一位富察氏,多少都受到過乾隆帝寵愛,
唯獨那拉氏,飽受冷落之苦,
這一點也從這些嫔妃生子情況可見一斑,那拉氏自打嫁給弘曆,足足十幾年沒有生育,
直到乾隆十七年,也就是她成為皇後的第三年才生出她的第一個孩子——皇十二子永璂,
可見她在乾隆心中,是個無足輕重的存在,
給予她皇貴妃份位,乾隆帝已經很不情願了,還寫下“六宮從此添新慶,翻惹無端意惘然”的詩句來,
誰料老太太又要把自己最不喜歡的女人捧上皇後之位,
乾隆帝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他不敢武逆老母親,是以把所有的不滿都發洩在了那拉氏身上,
那拉氏在當上皇後的一年多時間裡,乾隆對她依舊相當冷漠,如同現代的“冷暴力”,
算算日子,這樣的日子那拉氏至少過了17年之久了,
這種心酸又有幾人能夠體會?
還好乾隆帝悔過得比較及時,就在那拉氏成為皇後的第二年,他終于開始接受這個相伴多年的女人,
此後,那拉氏才得以生下皇十二子(乾隆十七年)、皇五女(乾隆十八年)、皇十三子(乾隆二十年),
不過,這樣“補償”的日子僅僅過了五六年而已,
那拉氏也開始年老珠黃了,乾隆帝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一批年輕妃子的身上,
那拉氏就這樣又被撂在一邊了.........
皇後斷發,郁郁而終
乾隆帝自己的日子過得是風生水起,巡遊、圍獵,身邊還簇擁一群美人,好不惬意,
相比之下,皇後那拉氏又過上了空虛孤獨的日子,
她一次次滿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後心如死灰,别看那拉氏性情平和,但她骨子裡卻是個要強的女人,
不然,她也頂不住一個冷面冷心的丈夫了,
或許是情緒緊繃着太久,又或許看破紅塵了,總之,在她陪同第四次南巡駐跸杭州時,
竟然做出了令人震驚的事來——憤而斷發,欲出家為尼!
這一天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二月十八日,此前那拉氏表現得很正常,
丈夫乾隆還對她關懷備至來着,然而當天的晚膳并不見那拉氏的身影,期間發生了什麼恐怕隻有乾隆知道了,
衆人隻知道皇後“發瘋”,竟然把頭發給剪了,
這件事情在當時可真了不得,按照滿族習俗,隻有喪夫立志不再改嫁的女子才剪發,
哪怕是尋常人家的婦人,丈夫還活着就剪了頭發,多半要被婆家掃地出門,
更何況那拉氏是一國之後,她的丈夫還是皇帝,
乾隆自然是氣得不輕,就算是太後再喜歡這個兒媳婦,也斷然不會寬恕她,
乾隆當天就命人将皇後那拉氏連夜送回京城,并且下令将皇後安置在翊坤宮,任何人不準見面,
也就是将那拉氏軟禁了。
事後,乾隆雖然沒有公開廢後,但卻收回了那拉氏的所有冊封,可以說是不廢而廢了,
那拉氏被打入冷宮後,精神與肉體俱受盡折磨,
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郁郁而終,時年49歲。
然而,乾隆帝也并沒有就此原諒那拉氏,雖然下旨以皇貴妃的禮儀安葬那拉氏,不過實際花費遠不及這個标準,
據說僅用銀207兩,可謂相當寒酸了。
前朝後宮也深知皇帝所想,十多年之中,沒人敢問及此事,直到乾隆四十三年,錦縣生員金從善遞上一份奏疏被處死後,
皇後斷發才再次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
那麼,那拉氏為何會做出這般瘋狂的舉動來?
那拉氏為何斷發?
清史稿中說道,那拉氏是“忤上旨,後剪發”,到底違逆了什麼旨意,卻并沒有說,
而乾隆在駁斥金從善的上谕中提到,“其後自獲過愆,朕優容如故。國俗忌剪發,而竟悍然不顧,朕猶包含不行廢”,
也就是說,在那拉氏斷發之前,還犯有過失,
那她犯了什麼過錯?乾隆也沒提,隻說自己“優容如故”,估摸着乾隆也沒搞清楚那拉氏到底為個啥
..........
皇後斷發一事早就掀起軒然大波了,不少野史寫到,
那拉氏是因為勸阻皇帝尋花問柳,被皇帝訓斥後想不開,才想斷發出家的。
那拉氏身為皇後,應該不止一次勸谏過皇帝,這本就很平常,乾隆帝即使反感也應該不會對義正言辭的皇後怎麼樣,畢竟他是皇帝,何況回宮後也沒法跟老母親交代,
似乎民間更相信這一說法,
此外還有“為子斷發”一說,據說那拉氏得知乾隆沒立自己兒子為儲君,就崩潰了,
另有人說,船隊途經濟南時,乾隆帝思念亡妻富察氏遂作了一首詩,那拉氏看到後受不了就斷發了,
其實,這都是妄自猜測而已,真正的原因已經不得而知了。
那麼,這麼多年過去了,乾隆帝為何對此事還一直耿耿于懷?
乾隆帝為何一直耿耿于懷
不管那拉氏因為什麼斷發,也扒拉不明白了,
但她卻做出了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休夫”。
換句話說,乾隆帝算是被那拉氏甩了,
皇後剪頭發,意思很明顯,就是不跟這位風流倜傥、玉樹臨風、才華橫溢的乾隆帝過了!
乾隆帝已經習慣這個女人逆來順受,又習慣了自己高高在上,
結果忽然有一天,這個女人突然把頭發咔嚓一剪,
顯然沒把自己放在眼裡,
很可能還“惡毒”地希望自己快點死,也不知道恨自己恨了多久了,
才會這麼瘋狂,誰給她的膽子敢挑釁至高無上的皇權?
而自己,這是被嫌棄了麼,被她“休”了不是,一世英名都毀在了這個任性妄為的女人手裡。
這對一向“自戀”的皇帝來說,可謂是“奇恥大辱”,
他又怎麼不會一直耿耿于懷呢,
終其一生他都不會忘記,那個被自己一度冷落的繼後那拉氏,是如何一腳把自己這位皇帝的自尊踩在了地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