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年中國港口十大新聞

【能源人都在看,點選右上角加'關注'】

2021年中國港口十大新聞

在2022年新年到來之際,為全面回顧2021年中國港口業發展,盤點和梳理我國港口在行業政策、生産建設、投資合作、資本運作、經營管理、科技發展等領域一年來的重大标志性事件,《中港網》網站和《微港口》微信公衆号聯袂評選出“2021年中國港口十大新聞”,以記錄和再現2021年中國港口行業最重要、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标志性事件和典型曆史瞬間。現按新聞時間順序釋出如下,并配以中港網上榜理由點評,以飨讀者。

1、大連港換股吸收合并營口港 遼港股份挂牌成立

2021年2月9日,“大連港和營口港換股合并成功暨遼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挂牌儀式”隆重舉行,标志遼港集團旗下兩大上市公司“合二為一”,遼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相”資本市場。

遼港集團于2020年适時啟動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與營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換股吸收合并項目,以打造統一的港口上市平台,推動遼甯港口集約化發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市場競争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内首家擁有A+H股雙平台的港口類上市公司,在本次換股吸收合并中新發行 97.29 億股,按1:1.5030的比例置換營口港全部股份,發行後總股本226.23億股。

吸收合并後,營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終止上市并登出法人資格。由大連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來的遼甯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作為遼港集團旗下港口主業的核心上市平台,作業量占遼甯沿海貨運吞吐總量的70%,通過資産、人員、品牌、管理等各個要素的深度融合,将成為我國北方地區資産、收入和利潤規模最大的港口行業上市公司之一。

點評:大連港換股吸收合并營口港,系國内港口行業首個上市公司換股吸收合并項目,在資本市場層面為港口深度整合探索了一條新路,同時也是進一步深化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實作遼甯港口深度融合、一體化運作的重大舉措。

2、從2021年1月1日起 我國取消征收港口建設費

3月24日,财政部官網釋出《關于取消港口建設費和調整民航發展基金有關政策的公告》(财政部公告2021年第8号),從2021年1月1日起取消港口建設費的征收。

根據公告,我國自2021年1月1日起取消港口建設費。以前年度欠繳的港口建設費,相關執收機關應當足額征收及時清算,并按照财政部門規定的管道全額上繳國庫;自2021年4月1日起,将航空公司應繳納民航發展基金的征收标準,在按照《财政部關于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财稅〔2019〕 46号)降低50%的基礎上,再降低20%。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宣布取消港口建設費,将民航發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準降低20%。

點評:我國從1986年1月1日起開始征收港口建設費。作為一項執行長達30多年的重要的港口規費政策,在2020年階段性免征的基礎上,2021年則宣布全面取消港建費,此舉将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優化營商環境。

3、太倉港集裝箱碼頭四期啟用 長三角港口一體化加快發展

6月28日上午,“滬蘇同城 滬太同港”太倉港集裝箱四期啟用暨300萬标箱起吊儀式舉行。太倉港集裝箱四期碼頭作為長江流域首個堆場自動化碼頭,是江蘇省、蘇州市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太倉港與上海港推進滬蘇同城、滬太同港程序的核心合作項目。四期碼頭于2018年4月開工,建設4個5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及相關配套設施,水工結構按靠泊 10萬噸級集裝箱船設計,碼頭長度1292米,概算總額為40.27億元,設計年通過能力200萬标箱。

為深入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2021年2月9日,滬太兩港就四期集裝箱碼頭合作正式簽署協定。根據合作協定,太倉港将進一步與上海港加深合作,雙方将在集裝箱業務、口岸監管、資訊服務實作“同港化”,推進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發展,為長三角、長江沿線地區的企業貨物運輸提供更好服務。

滬太同港促進了太倉港的快速發展。截至12月29日,太倉港2021年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702.21萬标箱,同比增長34.4%,較曆史高點增長超三分之一,實作連續12年領跑長江,全國排名躍升1位、首次晉級成為全國第8大集裝箱港口。

點評:長三角港口一體化發展背景下,2021年啟用投産的太倉港集裝箱四期碼頭,是2021年我國内河港口建設領域的重大代表項目,這不僅使太倉港集裝箱設計年通過能力達到635萬标箱之巨,還為2021年太倉港年吞吐量實作超700萬标箱、首次晉級成為全國第8大集裝箱港口打下堅實基礎,也對實作 “十四五”末年吞吐量千萬标箱的目标具有重要意義。

4、深度整合港口資源 湖北省港口集團揭牌成立

6月30日,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武漢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湖北省港口資源整合取得了重大成果,湖北港口發展進入了一體化發展的新的曆史階段。

根據《湖北省港口資源整合工作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按照“資産整合+業務重組”的方式,以武漢港航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并将其更名為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将省屬國企及長江、漢江沿線市州的國有港口資産整合進入湖北省港口集團。整合後,各市州現有的國有港口企業作為省港口集團的子公司,保持企業注冊地不變、所持有的股份收益權不變、稅收關系不變。

6月9日,湖北在武漢召開了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工作動員會,正式啟動了湖北全省港口資源整合工作,此次湖北省港口集團揭牌成立後,湖北省港口集團統一行使經營權,負責企業統一營運和管理,湖北省港口發展實作“規劃一體化、建設一體化、管理一體化、營運一體化”。

點評:港口資源省級層面整合是近些年來我國沿海和内河省份頻繁上演的經典大戲。此次湖北省港口集團揭牌,不僅在年度衆多整合事件中相對奪目,也是湖北省多年港口資源整合程序中最具實質突破和最徹底的一次。湖北省港口集團的揭牌,同時也意味着長江沿線省級港口集團至此全部完成組建。

5、填補華南沿海空白 湛江港40萬噸散貨碼頭正式投運

9月7日,湛江港集團成功取得霞山港區40萬噸散貨碼頭(601#泊位)《港口經營許可證》,标志着湛江港集團40萬噸散貨碼頭正式投入營運,進一步提升港口綜合服務能力。

6月3日,湛江港霞山港區散貨碼頭更新改造工程進行重載調試。是日18時許,40萬噸“礦石湛江”輪滿載巴西淡水河谷鐵礦石首次成功靠泊湛江港集團40萬噸散貨碼頭(601#泊位),湛江港成為華南沿海港口第一個成功滿載靠泊40萬噸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

随着系列重點工程的陸續建成投産,以及全流程智能散貨碼頭建設的加快推進,湛江港将形成鐵礦石裝卸、中轉、簡單加工及貿易分銷的港口一體化智能化服務能力,核心競争能力将實作質的飛躍。經湛江港選用40萬噸船舶進行鐵礦石運輸和貿易分銷,可為産業鍊上的客戶大幅降低遠洋海運、物流、采購等綜合成本,物流綜合效益更加顯著,将有效推動湛江港鐵礦石生态圈的建設,不斷強化招商局南方大宗散雜貨分撥中心的地位。

點評:以湛江城市命名的40萬噸“礦石湛江”輪首次滿載“回家”湛江港,首個40萬噸散貨碼頭正式投用,不僅标志着湛江港的港口綜合服務能力有了大提升,同時也重新整理了華南沿海區域港口能力等級。同時,也為湛江港建構華南、乃至東南亞大宗散雜貨貿易分銷中心奠定堅實基礎。

6、媽灣智慧港正式開港 招商港口智慧化碼頭頭号工程建成投用

11月14日,媽灣智慧港開港儀式在招商港口深圳西部港區舉行,意味着首個由傳統散雜貨碼頭更新改造并彙集自主知識産權和目前最先進的智能技術的智慧港、招商港口智慧化碼頭建設的頭号工程正式開港。

媽灣港早在1989年建成使用,經過3年多的整體更新改造,如今實作了華麗轉身:原4個散雜貨泊位更新改造成為了2個20萬噸級的集裝箱專用泊位。改造後的港區占地面積98.36萬平方米,泊位岸線總長1930米,擁有5個泊位,設計吞吐能力超300萬TEU,改造後的媽灣智慧港3 号、4号泊位是目前全球最大的2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可供靠泊世界最大型集裝箱船舶,是經濟高效的新一代的智能化集裝箱港口。

媽灣智慧港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第一個5G綠色低碳智慧港口。作為招商港口智慧化碼頭建設的頭号工程,媽灣智慧港內建招商芯、招商ePort、人工智能、5G應用、北鬥系統、自動化、智慧口岸、區塊鍊、綠色低碳共九大智慧元素。其自主研發的招商芯作業系統,打破了之前國外軟體碼頭生産管理系統的獨大局面。

點評:2021年,我國智慧港口建設風起雲湧,争奇鬥豔,成績斐然。作為招商港口智慧化碼頭頭号工程,媽灣智慧港在“科技引領”戰略下,內建了目前流行的九大智慧元素,取得了豐碩成果,也斬獲多項殊榮。媽灣智慧港等一大批項目,有力地推動了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程序。

7、交通運輸部調整港口深水岸線标準 沿海和内河均有較大提升

11月30日,交通運輸部公開釋出關于調整港口深水岸線标準的公告(2021年第73号)。此次釋出的深水岸線新标準,較2004年釋出的港口深水岸線标準,沿海和内河均有較大提升。

根據新标準,沿海港口深水岸線是指适宜建設各類型10萬噸級及以上泊位的沿海港口岸線,其中長江南京長江大橋以下(江蘇段)為适宜建設各類型5萬噸級及以上泊位的港口岸線;内河港口深水岸線是指适宜建設各類型3千噸級及以上泊位的内河港口岸線。

根據原交通部2004年第5号公告釋出的港口深水岸線标準是,沿海港口深水岸線是指适宜建設各類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的沿海港口岸線(含維持其正常營運所需的相關水域和陸域);内河港口深水岸線是指适宜建設千噸級及以上泊位的内河港口岸線(含維持其正常營運所需的相關水域和陸域)。

點評:港口深水岸線劃分标準絕不僅僅是一個數字的變化那樣簡單。根據《港口岸線使用審批管理辦法》,使用港口深水岸線的建設項目,需要取得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批、核準。此次科學調整已顯陳舊的“深水岸線”劃分标準,是十分有必要的,影響廣泛。

8、建設世界一流 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工程開工

12月8日,深圳港鹽田港區東作業區集裝箱碼頭工程正式開工。項目的開工标志着鹽田港東作業區自動化碼頭建設正式啟動,也标志着深圳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東作業區項目已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基礎設施的工程項目名錄。東作業區項目包括一期工程、聯絡通道工程、配套工程、支援系統工程4 個子工程,項目總投資估算約144.9億元。一期工程将建立3個20萬噸級自動化集裝箱泊位,岸線長1470米,碼頭前沿水深-18.0米,陸域總面積 120萬㎡,設計年吞吐能力為300萬标準箱。

東作業區将大力推進數字化碼頭建設,以自動化碼頭建設為契機,推進網絡安全體系、雲服務資料中心和雲端容災系統、5G基礎設施的建設,為智慧港口建設做好支撐保障;在此基礎上推動5G通信、北鬥系統、區塊鍊、大資料、人工智能、網際網路與港口業務的深度融合,實作智慧互聯、智慧決策、智慧營運、智慧口岸、智慧物流和智慧服務,将東作業區建設成為全球最佳、世界一流的智慧綠色集裝箱碼頭。

點評:作為全球單體吞吐量最大、最繁忙的集裝箱碼頭之一,鹽田港東作業區的建設啟動,其投資之巨、體量之大、等級之高、科技之強,均為行業所矚目。其建成投用後,必将鞏固鹽田港華南地區主樞紐港和深圳港全球集裝箱幹線港地位。

9、提供示範樣本 全球首個專業化幹散貨全自動碼頭落地山東港口煙台港

12月22日,全球首個專業化幹散貨全自動碼頭在山東港口煙台港投用,為全球傳統碼頭自動化更新提供示範樣本。

大宗幹散貨是山東港口的骨幹貨種,山東港口煙台港擁有全球最大的40萬噸礦石碼頭,鋁土礦年吞吐量超億噸、居全球第一。由于幹散貨作業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勞動力成本高等現狀,實作幹散貨自動化碼頭更新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同時,與标準化的集裝箱作業相比,幹散貨形态不同、運輸船舶類型不同等特點要求機械裝置操作更加精準,導緻全球幹散貨自動化碼頭的研發建設難度較大、程序相對緩慢。

12月22日,由煙台港自主研發的幹散貨專業化碼頭全流程全自動控制系統,實作了“抓料卸船、取料裝船、堆取料混配、取料裝車”的各流程自動化,成功實作了5項前沿技術的全球首創應用,為世界港口貢獻了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中國方案”。通過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作業,使碼頭綜合作業效率提升8%,船舶平均在港停時壓縮6%,港區操作司機縮減30%以上。

點評:山東港口煙台港投用全球首個實作全系統、全流程、全自動幹散貨專業化控制技術的作業碼頭,其研究成果為國内外散貨碼頭的自動化建設提供了示範應用場景,意義重大。繼集裝箱碼頭自動化建設大規模興起之後,這一技術和這一領域的革命性突破,将極大推進大宗幹散貨專業化碼頭的智能化更新發展。

10、甯波舟山港成為全球第三個3000萬标箱大港 “十四五”建三大千萬箱級港區

12月16日8時30分,随着浙江省海港集團、甯波舟山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甯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毛劍宏的一聲遠端指令,位于甯波舟山港梅山港區7号泊位的一隻“紅妝”集裝箱,在遠控橋吊和智能集卡的配合下穩穩吊裝至“中遠海運雙魚座” 輪。至此,甯波舟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标準箱,成為繼上海港、新加坡港後,全球第三個跻身“超3000萬箱俱樂部”港口。

從一體化到實質性一體化,16年間,甯波舟山港沿着習近平總書記繪就的一體化發展藍圖堅定前行,年集裝箱吞吐量連跨“千萬箱級”三大步,全球排名從一體化前2005年的第十五位躍升至前三強,創造了令全球港航界矚目的“甯波舟山港加速度”。

根據2021年12月審議通過的《甯波市港航發展“十四五”規劃》,甯波舟山港在“十四五”期間将全面建成穿山、北侖-大榭、梅山等三大千萬箱級集裝箱港區。到2025年,甯波舟山貨物集裝箱吞吐量達到3500萬标箱。2021年12月27日,甯波舟山港梅山港區6-10号集裝箱碼頭工程中在建的最後一個泊位10号泊位主體結構完工,标志着甯波舟山港打造的第二個“千萬箱級”單體集裝箱碼頭工程的水工結構整體建設完成。

點評:2021年甯波舟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萬标箱,是甯波舟山港近年來高速發展的一個重要裡程碑,也是中國港口“軍團”在世界港口分量加重的重要标志。未來全面建成全球唯一的同時擁有三個千萬箱級集裝箱港區之後,更将奠定其世界一流大港和強港地位。

免責聲明:以上内容轉載自中國煤炭市場網,所發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資訊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位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報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