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戎馬一生的蕭克将軍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軍銜,這個軍銜是略微有點低的。因為八路軍在抗戰時期隻有3個主力師,一共有6位正副師長,其中5位正副師長成為了元帥,唯獨120師的副師長蕭克被授為上将軍銜。為什麼蕭克将軍會被授予上将軍銜?我們一起來看看原因。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一:投身革命的蕭克

蕭克,1907年生人,湖南嘉禾泮頭小街田村人。

蕭克出身一個書香門第家庭,雖然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家庭的教育非常好。從小就讀四書五經,并且上過高等國小,在解放軍中是一個比較有文化的将軍,素有“儒将”之稱。

1926年,蕭克考入廣州的憲兵教練所。這所憲兵教練所被并入了黃埔軍校,是以蕭克也成了黃埔四期的學員。“人的命,天注定”,黃埔四期的學員就是趕上了好命。前幾期的學員還有兩次東征失敗的經曆,甚至還折損了不少人馬。但是黃埔四期就搭上了北伐的末班車,戰争勢如破竹,功勳不斷加身。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不過随着北伐的成功,蔣委員長的野心急劇膨脹,背叛了革命。随後蕭克投入到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洪流之中,并且于1927年5月加入共産黨。1927年8月,蕭克跟随葉挺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失敗後回老家動員基層群衆。

井岡山會師的時候,蕭克抓緊部隊的訓練,使第三縱隊成為紅四軍的主力部隊之一(ps:其中楊成武、劉亞樓、王內建等人都是他的手下)。1932年10月,蕭克擔任紅八軍的軍長,但可惜的是紅八軍并沒有存在多長時間,不然蕭克不會隻是上将。1934年7月,蕭克擔任紅六軍團的軍團長,負責開辟長征的通道。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在1934年11月,蕭克在紅二軍團的配合下,吃掉了國軍兩個旅、擊潰一個旅、一個團,并且擊斃了國軍旅長李延齡、活捉參謀長周植先。在紅軍長征的路上,蕭克為保全紅軍力量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于是在1936年當選軍委委員。

二:抗戰時期的蕭克

1937年,工農紅軍接受了改編,成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軍。在最開始離開陝北前往抗日戰場的時候,八路軍隻有三個主力師,分别為115、120、129師。120師的師長為賀龍,而副師長為蕭克,從此蕭克長期配合賀龍的工作。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當時120師出兵山西,蕭克在建立、鞏固晉西北根據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1940年1月,蕭克率領部隊反擊日僞軍的圍剿,曆時14天,殲滅800多日僞軍,并且擊落了一架飛機。在鞏固平西根據地、開辟平北根據地的時候,蕭克與日軍激戰上百次,殲滅了5500多日僞軍。在冀熱察遼地區建立了大片根據地,為日後的解放東北創造了有利條件。

1942年,蕭克擔任晉察冀軍區副司令員,協助聶司令壯大晉察冀根據地。在多次與日軍戰鬥中,蕭克總結了地雷戰、道地戰等遊擊戰術,并且開始向根據地推廣。1943年,蕭克擔任晉察冀軍區代司令。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三:解放時期的蕭克

作為八路軍120師的副師長,蕭克在戰争中總結了大量的經驗,可惜缺席了解放戰争初期戰鬥。1948年5月,蕭克響應組織“辦大軍校”的訓示,參與建立了華北軍政大學,兼任副校長。

雖然在1949年5月蕭克調任第四野戰軍第一參謀長,随軍南下渡江。但是當時作戰指令主要都是出自第四野戰軍的司令員,蕭克很少獨當一面,是以軍功建樹就少了。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1954年11月,蕭克擔任國防部副部長。在1955年4月,蕭克兼任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是以在幹部評級的時候評為了正兵團級。

1955年,蕭克被授予上将軍銜,成為第一上将。

四:蕭克是上将的原因

1:紅四方面軍的原因

西征時期,蕭克部隊減員嚴重,從原本的萬餘人減員到四千人。而當時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焘十分欣賞蕭克,是以蕭克成為張國焘旗下的軍長。也正是因為受張國焘的牽連,紅四方面軍的将領在授銜時被壓了壓,蕭克或多或少也受到了一些影響。

八路軍的六個正副師長,五位授銜元帥,為什麼120師副師長為上将?

2:調任第四野戰軍參謀長

在軍隊改編的時候,120師先是被改成晉綏野戰軍,後來成為第一野戰軍。作為120師的副師長,如果蕭克前往晉綏野戰軍,那麼授銜的時候要好點。但是因為和晉綏野戰軍的司令不和,是以蕭克隻是做了一個軍政大學的副校長。仗仗挂個名,但卻沒有實際指揮。在49年的時候,蕭克前往第四野戰軍,同樣也沒有獨當一面。元帥、大将的名額每個野戰軍都是有限的,他很難得到第四野戰軍的名額,是以受到了影響。

當然了,蕭克将軍對這些就很坦然,曾經說:很多戰友為了新中國的誕生在戰争中都犧牲了。我早該打死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銜都行。

這種高風亮節的态度,也讓人們贊譽有加,留下一段廣為流傳的佳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