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堯此奏,意在挽回積習。然亦惟侍堯向不姑息屬僚,朕所深信,始可為此言。若他人,未可輕為仿效也。
李侍堯是漢軍鑲黃旗出身,他的出身比一般的官員都要出彩,他的父親為戶部尚書李元亮, 再往上就是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孫。乾隆初年就入朝為官,到乾隆四十五年A錢事件爆發,李侍堯先後經曆了工部侍郎、戶部侍郎、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不過和别的貪官不同的是,李侍堯不僅沒有沒殺,反而最後得到善終,于乾隆五十三年病逝。

乾隆四十五年,雲南糧儲道海甯上報乾隆說發現李侍堯有貪贓枉法的行為,接到奏折的乾隆無奈歎氣:
谕曰侍堯身為大學士,曆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不到。
于是就讓和珅去查這個案子,這就有趣了,大貪官查大貪官,而且二者都是乾隆所欣賞的。
和珅快馬加鞭趕往貴州,乾隆囑咐和珅先把李侍堯革職,要把李侍堯的家人都控制起來,免得生出變故。在二月二十五日,李侍堯在北京的家屬八十五、方喜兒主動投案,後面張永受、連國雄、陳連升等人被早就有所防範的地方官逮捕,押解進京。
根據兩廣總督巴彥三的報告說,李侍堯已知在乾隆四十二年和乾隆四十三年,三次派人送銀子托辦物件,一共花費五千四百六十四兩銀子,現在所有的物件都已經運送回京城。另外還從南海、番禺二縣查到幫李侍堯采辦物件的就是原貴州八寨同知淩浩的弟弟淩烈,他交代說在乾隆四十四年幫忙采辦物件花費了四千四百一十七兩銀子。
後面從雲南府孫允功、顧廷煊二人招供詞中可以看出,乾隆四十四年四月、七月、九月為李侍堯采辦了三次物資,花費了二萬三千三百五十七兩銀子,而且李侍堯還經常讓進京的人幫他帶銀子回家。光是在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就讓劉鳳翼幫自己帶了一萬二千二百兩銀子,交給李侍堯的家人八十五、連國雄,可見在之前李侍堯帶回家的銀子肯定是一筆巨款。
李侍堯交代自己在任職雲南總督期間,利用權勢從銀廠敲詐勒索,當時的銀廠廠員素爾芳阿 不敢反抗,将八千兩銀子送給了李侍堯;此外還壓榨手底下的官員,對辦事的官員百般挑剔,反正是十分不配合工作,無奈之下為了讓李侍堯開心,隻好送了五千兩銀子給李侍堯讓他高擡貴手。此外還有各地的知府和道員都沒有逃過李侍堯的敲詐。此外還獨斷專行、唯我獨尊,在辦案的時候都是他一個人審問,在涉及到金錢的時候就肆意更改涉案金額,從中拿走差額。
李侍堯對所有的罪行供認不諱,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八日乾隆把李侍堯革職,押解進京,并且把李侍堯的家産全部查抄,把李侍堯承襲的爵位過給了李侍堯的弟弟,李侍堯初步拟為斬監候。乾隆這時候還是在氣頭上,就覺得這樣的刑罰太簡單了,讓刑部重新定,于是就改成斬立決。但是這時候乾隆又不想殺李侍堯了,要知道李侍堯雖然在做官的品德上很欠缺,但是不得不說手段很了得,這麼殺了乾隆又覺得可惜。于是就故意下旨讓各省督撫讨論一下,果然那些當官的哪個不是老油條啊,乾隆這麼說的意思不就是不想殺嗎,都紛紛上奏說斬立決太嚴重了,李侍堯還是個好官的,一時犯錯而已,皇上應該原諒他。乾隆有了梯子就趕緊下來了,說就換成斬監候吧,至于那些和他狼狽為奸的,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剛好在次年甘肅發生了蘇四十三起義,李侍堯就被乾隆叫到前線去戴罪立功,不久之後就讓他做了陝甘總督,本來掉腦袋的人一年以後又成了封疆大吏,不可謂不諷刺。不過乾隆是放任貪官了嗎,不是的,我們前面說到了甘肅冒赈案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這個案件從主謀到幫兇再到不作為的人員殺的殺,流放的流放,降級的降級,反正都得到了處罰,他們比李侍堯差的估計就是不得乾隆的偏心。
不過李侍堯雖然逃過一劫了不代表運氣就用完了,在後面乾隆四十九年甘肅再次爆發起義,李侍堯在鎮壓過程中被福康安舉報“玩延怯懦”,在軍中這個是殺頭的罪過,但是乾隆又一次饒過了他,次年曆史再次重演,李侍堯再次爬上了閩浙總督的位置,之後又跟着福康安平台灣林爽文起義,還被乾隆畫上了紫光閣平台灣功臣像。
乾隆五十三年,李侍堯在任上病逝,谥号恭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