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後宮大赢家:撫養天子,一生六次冊封,生封貴妃,死封皇貴妃

很難想象,一個來自民間的漢女會被送入皇宮,獲得大清天子的寵愛,她一生無兒無女,卻獲得六次冊封,更因養子繼承皇位而被追封為皇貴妃,這個女人足以稱得上是乾隆後宮的大赢家了,她用後宮生涯向衆人宣示:固寵不一定要靠生育兒女,靠資曆也能在後宮立足。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乾隆最後一位皇貴妃:慶恭皇貴妃。

乾隆後宮大赢家:撫養天子,一生六次冊封,生封貴妃,死封皇貴妃

1、清朝皇帝納妃途徑

我們先來看一下清朝皇帝納選妃嫔的途徑:

第一種是三年一次的外八旗選秀。遴選範圍是那些滿、蒙、漢八旗,且三品以上官員家的女兒。一般來講,這些秀女家世較好,被選入宮後起點較高,初封便是貴人,比如說乾隆六年被選入宮的舒妃,初封就是貴人。

第二種是一年一次的宮女選秀。為了充盈後宮,内務府每年都會舉辦宮女選秀,俗稱小選,遴選範圍是那些内務府三旗的包衣女子,這些被選入宮的女子大多會充任宮女,極少數會被皇帝納入後宮,比如說乾隆朝榮獲盛寵的令妃,便是來自宮女選秀。

第三種是外藩進貢貴族之女。這種情況在清朝初年比較常見,為了鞏固滿蒙聯盟關系,清廷經常會将一些蒙古藩盟的貴族之女納入後宮,比如順治朝的廢後與孝惠章皇後、乾隆朝的容妃、豫妃等等。

以上這三種是皇帝納選妃嫔的正常途徑,此外,還有一種非正常途徑,就是有一類人,她們沒有資格參加選秀,也不是藩盟貴族之女,而是來自民間的漢女,這樣情況下,這些女人會被外地官員送入京師,然後擇優入宮。

據一些資料顯示,從順治朝以來,朝廷就派江南官員在當地采購童男童女,教育訓練合格後,或為太監,或為宮女,有些幸運兒,會被皇帝納入後宮。當然有些外地官員,為了讨好皇帝,也會将本地的美女進獻給皇帝,比如說乾隆朝那位不知名的潘姓女子。

乾隆後宮大赢家:撫養天子,一生六次冊封,生封貴妃,死封皇貴妃

2、來自江南的民間漢女

慶恭皇貴妃陸氏,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比乾隆小13歲,父親名為陸士隆。

關于慶恭皇貴妃的家世,清朝官方史料沒有記載,也就是說,陸氏是通過非正常途徑入宮的,她極有可能是一名來自民間的民籍漢女,一些零星史料正驗證了這種說法。

比如說蘇州織造曾密奏過慶妃陸氏娘家情況,稱“陸娘娘之叔”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擔心有好事之徒借此生事,立即差人将其押回常熟,秘密通知常熟知縣進行看管限制,并叮囑常熟的糧道楊重英要留心。

通過這份史料,可知,慶恭皇貴妃陸氏為江蘇蘇州常熟人。

此外,還有一份關于陸氏父親陸士隆的奏折,據說兩淮鹽政普福曾給慶妃父親陸士隆捐官,忻嫔戴佳氏之姐夫江蘇布政使安甯覺得此事瞞不住,便将此事報告給了乾隆。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下旨令慶妃陸氏娘家人入鑲黃旗英廉佐領下,每人給披甲三兩錢糧米石,進京後賞慶嫔家涿州地七頃八十五畝。此外,乾隆還賞給陸氏一族正陽門外西河沿取租房十間和崇文門内蘇州胡衕入官房四十三間。

通過這兩條資訊,已經非常明确了,慶恭皇貴妃陸氏确實是不在旗的民籍漢女出身,她是沒有資格參加選秀的,是以,陸氏極有可能是江南地區官員進獻給乾隆皇帝的。

據資料顯示,慶恭皇貴妃陸氏的父親陸士隆一共有九個兒女,陸氏為長女,此外陸氏還有五個弟弟陸裕登、陸廷榮、陸朝元、陸朝寶、陸奇寶,還有三個妹妹。

乾隆後宮大赢家:撫養天子,一生六次冊封,生封貴妃,死封皇貴妃

3、承受榮寵二十六年

關于慶恭皇貴妃,還有一處疑點,那就是她入宮的時間不确定,史料沒有記載。

按照慶恭皇貴妃生于雍正二年的情況來看,最早在乾隆元年,她就已經可以入宮了(當時陸氏13歲),但陸氏第一次出現在史料,是在乾隆十三年。

“内務府咨稱查得婉嫔系乾隆二年五月十二日晉封貴人,慶嫔、穎嫔系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二日晉封貴人”(《為纂修玉牒咨查婉嫔等旗分及舒妃父家姓氏職名事緻總管内務府》)

根據這份史料可知,乾隆十三年陸氏被封為貴人(陸貴人),這是陸氏第一次出現,在此之前,她可能是常在,即陸常在。

可是,我們不要忘了,陸氏是來自民間的漢女,她的入宮年齡并不像秀女那樣嚴苛,也就是說,陸氏極有可能在乾隆十三年之前的一兩年内入宮的。當時陸氏已經二十多歲了,很明顯已經過了嫁人的年紀,是以不排除陸氏是以寡婦的身份入宮的。

其實,後來乾隆後宮還有兩個大齡入宮的,她們是豫妃和容妃。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陸氏的後宮晉封履曆:

乾隆十三年四月之前,為陸常在。

乾隆十三年四月,封陸貴人。

乾隆十六年六月,晉封慶嫔。

慶嫔冊文:

“朕惟璇闱翊化。令儀丕著于珩璜。象服分榮。茂典式光于綸綍。宜加位号。用錫瑤章。爾貴人陸氏。恭慎無違。恪勤有素。侍深宮而匪懈。夙娴詩禮之規。承壺掖以流徽。克佐蘋蘩之職。茲仰承皇太後慈谕。以金冊晉封爾為慶嫔。爾其敬承顯命。贲翟舀以增輝。懋著謙沖迓鴻禧而匆替。欽哉。”

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晉封慶妃。

慶妃冊文:

“朕惟贊中宮而起化。克佐蘋蘩。奉内職以宣勤。宜光綸綍。爰申令典。用晉榮封。爾慶嫔陸氏。夙著柔嘉。素娴禮則。早膺象服。小心祇事夫慈宮。久侍璇闱。令德夙傳于女史。茲奉皇太後慈谕。冊封爾為慶妃。尚其欽承巽命。迓景福以鹹綏。仰贊坤甯。荷鴻庥于益懋。欽哉。”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诏封慶貴妃。

慶貴妃冊文:

“朕惟襄化理于宮闱。專資淑德。耀恩光于袆翟遞進崇階既珩度之丕昭。宜綸音之載錫。爾慶妃陸氏。秉姿淑慎。表範溫恭。蘭掖承歡。奉慈徽而有恪椒庭佐治。體朕志以無違柔。嘉式九禦之班已夙勤于表率。令則協四星之位。應晉被夫褒榮。茲奉皇太後慈谕冊封爾為貴妃。尚其贊宣内職。彌揚象服之華。懋敕芳儀。永荷龍章之重。欽哉。”

大家可以看到,從乾隆十三年陸氏首次出現于史料,到乾隆三十三年晉封為慶貴妃,這二十年裡,陸氏在後宮的名位始終在穩步地上升,到了乾隆三十三年,已經成了大清後宮的二把手,僅次于皇貴妃魏氏(令妃)。

此外,陸氏還随同乾隆參與了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與乾隆三十年的南巡,這說明,陸氏是比較受寵的。但有一點比較奇怪,她始終沒有為乾隆生下兒女。

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令貴妃在圓明園的天地一家春生下皇十五子永琰,考慮到清朝時期妃嫔極少有親自撫養親子的機會,再加上令貴妃經常伴駕在乾隆身邊。

是以,乾隆便将年幼的十五阿哥永琰交給時為慶妃的陸氏撫養。由此可知,陸氏與令貴妃魏氏私交應該非常不錯,如若不然,乾隆也不會把永琰交給陸氏來撫養。

令陸氏沒想到的是,正是這個小阿哥,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莫大的榮耀。

乾隆後宮大赢家:撫養天子,一生六次冊封,生封貴妃,死封皇貴妃

4、死後榮封皇貴妃

乾隆三十六年二月,慶貴妃陸氏曾随乾隆東巡泰山,僅過了三年,即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陸氏薨逝,享年51歲。

從初祭文中“空求以三年”一句可知,慶貴妃是久病三年之後去世的。也就是說,陸氏很有可能是乾隆三十六年東巡泰山之後得了病,并一直病了三年。期間,乾隆曾為陸氏訪遍名醫,可惜都未奏效。

據記載,在陸氏去世前,乾隆曾安排她到暢春園西側的西花園中養病,是以,陸氏應該是病逝于暢春園,乾隆下令辍朝五日,從第五天起,陸氏的金棺從吉安所移到靜安莊殡宮,皇子、公主也趕到靜安莊殡宮穿孝。

乾隆帝命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順承郡王恒昌、和郡王綿倫、果郡王永瑹、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為慶貴妃穿孝。

值得一提的是,皇十五子永琰是在神武門内東側的北小花園單獨為陸氏穿孝的,這是為何呢?

因為永琰已在乾隆三十八年被乾隆秘立為皇儲,按照規定,皇儲一般不會公開給某個妃子或親王穿孝的,但這永琰又是陸氏的養子,不穿孝又說不過去,乾隆隻好讓他單獨在宮内為陸氏穿孝了。

注:根據這個規定,有時候大臣會根據皇子穿孝記錄,來判斷皇帝究竟立的是哪位皇子為皇儲。是以,乾隆便留了一手,為了迷惑衆人,有一位皇子,既沒有為慶貴妃穿孝,也沒有為令懿皇貴妃穿孝,他就是皇十一子永瑆,是以,乾隆晚年,很多人推測皇儲應該會在皇十一子永瑆與皇十五子永琰之間産生。

此外,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15歲的永琰與喜塔拉氏(孝淑睿皇後)成婚,過了不到三個月(七月十五日),慶貴妃便去世了,不過,還好慶貴妃在去世前,看到養子永琰娶親成人了,應該可以安心了。

乾隆四十二年,在慶貴妃去世三年後,永琰寫了一首詩悼念她:

鞠育恩深十五年,悲逢忌日意凄然。含辛恻恻千秋永,灑淚茫茫萬裡天。

每憶提攜蘭殿裡,空餘展拜桂帷邊。仰瞻雲表攀難及,銜恤終身孺慕牽。

通過這首詩可知,陸氏曾撫養了永琰(嘉慶帝)15年,也就是說,從乾隆二十五年永琰降生,到乾隆三十九年永琰成親,一直都是由陸氏照顧撫養的。而且,通過這首詩也能看出,永琰與養母陸氏之間有極深的感情,以緻“灑淚茫茫萬裡天”。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慶貴妃陸氏被葬入純惠皇貴妃園寝,即裕陵妃園寝。

乾隆後宮大赢家:撫養天子,一生六次冊封,生封貴妃,死封皇貴妃

嘉慶四年正月初四,就在嘉慶帝繼位的第二天,他便立刻下旨追封養母陸氏為皇貴妃,谥号為慶恭。

“朕自沖齡。蒙慶貴妃養母撫育。與生母無異。理宜特隆典禮。加晉崇封。茲追封為慶恭皇貴妃。所有應行典禮。著該衙門查例具奏。”(《大清仁宗睿皇帝實錄》)

慶恭皇貴妃谥冊:

“中闱助德,夙彰載物之仁。顯冊揚芬,允協易名之典。芳流彤史,輝溢金函,惟皇考慶貴妃,懿質含貞,婉心迪哲,契轍音于姒幄,化佐承天,衍慶祚于堯門,功同翼子,慈貞如母,默孚佑啟之祥,運屬邈躬,轉憶幼沖之日,感念美報,特晉崇封,謹以冊寶,追谥曰皇考慶恭皇貴妃。于戲!内職儉勤,溯徽風之令範。深情顧複,昭蕙問于無窮,謹言。”

子辰說:

慶恭皇貴妃可以說是乾隆後宮的一位大赢家,考慮到她民籍漢女的出身,能夠封貴妃,已經是奇迹了,但她卻幸運地撫養了大清天子(嘉慶帝),以緻死後25年仍被追封為皇貴妃,她的家族也是以得到莫大的榮耀,不僅舉族入旗,還獲得一個騎都尉的世職。這些都是一個女人給他們帶來的,正是應了那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皇朝文典》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