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章邯,曾經在大秦帝國最黑暗的時候,像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天際,照亮了鹹陽上空。但可悲的是,當他就快要取得成功時,遇上了項羽,最後身死國滅。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所謂時勢造英雄,秦二世元年九月,陳勝吳廣起義軍在大将周文的率領下,攻破函谷關

,“行收兵至關,車千乘,卒數十萬,至戲,軍焉。”

函谷關是關中的東大門,也是秦國扼守本土的戰略咽喉,戰國時期,秦軍與關東六國交戰各有勝敗,但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就是從未丢失函谷關。

六國軍隊始終未能進函谷關一步,也就不能威脅和蹂躏秦國本土!

是以,陳勝吳廣的張楚軍攻破函谷關,對秦帝國來說,不僅是軍事的重大失敗,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沖擊。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反之,張楚軍攻破函谷關後,軍心大振,此後關中八百裡平川幾乎無險可守。他們沿着渭水南岸的直道快速西進,過甯秦、鄭縣,勢如破竹攻到鹹陽東郊骊山腳下的始皇陵附近。

此時的秦軍主力遠在河套和嶺南,誰來抵禦張楚軍?

關中震動!鹹陽危急!

此時征調任何軍隊都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疾風知勁草,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此前默默無聞的章邯橫空出世。

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亂之際,幾乎不見任何記載,隻有零星的記述顯示他曾在消滅南韓和趙國的過程中立有軍功。

在以耕戰立國的秦國,章邯一步一步向上發展,秦始皇掃滅六國後,他進入官僚體系,并得到重用,成為少府——擔當宮廷事務的大臣,并負責骊山陵園的工程建設。

在他的上升過程中,丞相李斯顯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重要的骊山陵園工程,由丞相李斯挂名,實際負責運作的卻是章邯。

作為大秦帝國的天字一号工程,李斯隻有傳遞給自己的心腹才絕對放心,也才安心。

面對大秦帝國立國以來的最大危機,丞相李斯不出意外的向秦二世推薦了自己的心腹:章邯。

章邯也沒有讓秦國失望,他以戍衛首都的帝國中尉軍為核心,快速動員骊山服役者和刑徒并編入秦軍。随即,章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擊敗數十萬已經逼近鹹陽的張楚軍。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史書記載,

1、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率軍攻破函谷關以後抵達戲水,與秦軍大戰,敗;

2、十一月,在曹陽(河南靈寶東)與秦軍又戰,敗;

3、十多天後,退到渑池附近,再與秦軍戰,敗,自殺。

擊殺周文後,章邯軍猶如天神下凡,在十幾天之内,從渑池打到荥陽(直線距離約150公裡),又從荥陽打到許縣(直線距離約110公裡),再從許縣打到張楚國的首都陳縣(直線距離約80公裡)。

田臧、李歸、伍逢、房君、張賀戰死,陳勝、吳廣被殺。

張楚國在章邯面前,仿佛紙房子一樣被輕松踢破。

接着,章邯又擊破諸侯軍中最強的齊軍和楚軍,殺齊王、周市、魏咎。

我隻能想到一個詞來形容這些一一被殺的:土雞瓦犬。

章邯軍連戰連勝之後,遭遇到第一次失敗,先後在東阿和濮陽兩次被楚軍統帥項梁擊敗。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不過,項梁可是糾結了秦漢之際的十大名将中的五個:曹參、周勃、灌嬰、樊哙、項羽,一起死磕章邯才将其擊敗,前來助陣的三川郡守,李由(李斯的兒子)也被曹參斬殺。

驕兵必敗,不久之後章邯再次拿出了他夜襲的必殺技,在定陶将項梁斬于馬下,成就一生威名巅峰。

此後,章邯留下少量部隊在黃河南岸防止楚軍西進,主力于秦二世二年後九月北渡黃河,向趙地進攻。此後,秦國兩支主力軍隊會師,大破趙國齊國聯軍,乘勝攻占了趙國舊都邯鄲城。

為了杜絕趙國人再次反抗的可能,章邯下令平毀邯鄲城牆,将居民強行遷往河内郡。

不久,章邯與王離進行了任務分工:王離追擊趙齊聯軍進入巨鹿郡,将其包圍在城内;章邯軍則留在河内和邯鄲郡掩護糧道,確定敖倉的糧食源源不斷運往巨鹿前線。

章邯的意圖就是:圍點打援,如果六國援軍來,則加以殲滅,如果不來,則等城中糧食耗盡再輕松攻克。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但隻能說章邯猜對了開頭,沒有猜對結局:他輸了。

項羽在破釜沉舟渡過漳水之後,奇迹般地擊敗王離三十萬北部軍、逼降章邯二十萬秦軍。

章邯為什麼輸給項羽?

其實,章邯在戰場上并未輸給項羽,那麼,可以換個說法:

章邯為什麼投降項羽?

這是一個很大的謎團,司馬遷語焉不詳,在秦始皇本紀和項羽本紀都說成是皇帝二世昏庸,大臣趙高專權,逼反了最後一個忠臣加軍神章邯。

但在秦始皇本紀的末尾,太史公評論裡,卻又說是

“秦使章邯将而東征,章邯因以三軍之衆要市于外,以謀其上”

,在這裡,章邯又變成了居功自傲要挾皇帝的亂臣賊子。

這樣的前後沖突,白紙黑字寫在《史記》裡面,各位可以自行翻閱。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沖突?

因為章邯為何會投降,司馬遷也不知其是以然。

我們知道,王離是滅楚大将王翦的孫子,蒙恬被殺後的北部軍統帥。據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王離為武城侯,列侯是為二十爵之最高一級,金銀,紫绶,位上卿。而章邯的名字,此刻還沒有出現在曆史記載中。此後,到秦二世二年才第一次出現,官職為少府,九卿之一,銀印,青绶。可見品級遠遠低于王離。

北部軍是秦軍三大主力之一,原先由名将蒙恬帶領在北部長城沿線抗擊匈奴,人數共有三十萬之衆。陳勝吳廣起義之後,秦朝中央政府除了留下部分留守部隊以外,其他主力全部緊急調回内地用于撲滅六國起義。

北部軍主力的覆沒,無論是對于秦朝,還是章邯來說,是一記非常沉重的打擊。

能征善戰的北部軍團為何覆滅?近在咫尺的章邯軍隊在幹嗎?為何不去救援?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按照《項羽本紀》,項羽先打敗王離,再打敗章邯。但是,在《陳餘張耳列傳》中:

項羽是先攻打章邯軍,章邯撤退以後,邯鄲城下的王離軍隊成為孤軍,進而被諸侯圍困,最後全軍覆沒。

秦将王離包圍巨鹿,他的南面是秦将章邯的20萬大軍,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項羽。項羽要想包圍王離,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後還要穿過章邯20萬大軍的防地。按照軍事常理,項羽的作戰步驟應該是以《張耳陳餘列傳》為準,因為隻有先擊敗外圍的章邯,才能去圍攻王離。

《孫子兵法》說,“十則圍之”,項羽渡過漳河的全軍也就六萬人左右,項羽以漳水河南岸區區幾萬人,如何能包圍王離兩個月并将其消滅?更何況王離的南面幾公裡處還有章邯的20萬大軍。

項羽如果真正蠢到散開兵力包圍王離,結果必然被章邯、王離兩支大軍分割消滅。可是實際卻是:

章邯始終沒有離開過棘原城,根本沒有全力以赴堅守漳河北岸一線。否則項羽就是破再多的釜,沉再多的舟,恐怕也無法輕易渡過漳河。

也就是說,在秦國精銳部隊北部軍王離被包圍直到最後失敗,章邯在很奇怪的觀望!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按照《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秦二世二年九月,王離軍圍趙王于巨鹿。十月,章邯才在李良的引導下,北入邯鄲。十一月,項羽渡河作戰,王離卻是在兩個月之後的秦二世三年端月投降。

從王離包圍巨鹿到失敗,期間有五個月的時間。

章邯為何從能征善戰,人擋殺人變成坐視友軍被滅?

還原曆史,我們會發現,這期間,遠在鹹陽的秦國朝廷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故:

當章邯率軍北上巨鹿包圍齊趙聯軍的同時,松了一口氣的秦國君臣上下開始追究責任:

“關東群盜并起,秦發兵誅擊,所殺亡甚衆,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戍漕轉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

秦二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在趙高的煽動下稱:

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群盜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責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

他下令将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将軍馮劫一起治罪并下獄。

最後,右丞相去疾、将軍馮劫自殺,李斯被下獄,腰斬于鹹陽郊外,族滅。

李斯是在秦二世二年,七月被殺的,消息傳到巨鹿,身為李斯心腹的章邯傻眼了。

他很擔心自己的命運,派司馬欣前往鹹陽活動。然而,趙高不肯接見司馬欣。

在章邯首鼠兩端的同時,王離軍團覆滅,趙國将領司馬卬和申陽已先後南下攻克了河内和河南郡,切斷了章邯的退路,章邯已經無法再退回關中,聯軍對章邯形成了戰略包圍。

于是,章邯最終在實力占據明顯優勢的情況下,選擇了背叛自己的祖國。

要知道,項羽在同意接受章邯的投降之前,曾經召集軍官們統一思想:“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

否則,章邯是殺害項羽叔叔項梁的罪魁禍首,以項羽的性格,如果不是部隊糧草不足,如果不是因為章邯部的戰鬥力太強,無法從根本上戰勝章邯,項羽豈能輕易答應章邯投降?

盡管如此,項羽及其部下還是對章邯的二十萬部衆充滿了仇恨與敵視。不久之後,在新安城南把他們全部坑殺。

章邯部秦軍橫掃各路義軍,為何獨獨打不過項羽義軍?

這二十萬子弟兵,并不是此前的骊山刑徒,而是關中卒及新征秦人。

一句話,都是關中父老的嫡親子弟。

章邯把他們賣的太慘了。

是以,盡管章邯被封了一個王,但幾年以後,劉邦率軍從陳倉進入關中時,衆叛親離大失人心的章邯再也無能為力。

因為他的生命,從他投降那一天就已經結束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