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凱旋門獨升歐盟旗,法國掀起政治風暴

作者:華輿

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網編譯報道 歲末年初,一場争議引發了法國政治階層的震動:因決定在位于香榭麗舍大街的标志性建築凱旋門單獨懸挂一面歐盟旗幟,以慶祝法國從1月1日起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法國政府遭到了一部分反對派的斥責,甚至有政客公開指責總統馬克龍“愛歐盟甚于愛法國”。

凱旋門獨升歐盟旗,法國掀起政治風暴

▲2022年1月1日,法國巴黎凱旋門被藍色燈光點亮。(圖檔來自新華社)

馬克龍的歐盟願景

綜合法國《十字架報》(La Croix)、“BFMTV”、美國政治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報道,歐盟的十二星旗并沒有在凱旋門下停留太久:2021年12月31日懸挂,2022年1月1日至2日晚即被摘下。最初的目标是象征性地标志法國開始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為期6個月。此外還有許多地标建築亮起歐盟藍,如愛麗舍宮、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

法國政府負責歐洲事務的國務秘書克萊門特·博恩(Clément Beaune)原本告訴法新社,“歐盟旗幟将在凱旋門下懸挂幾天的時間,并且伴随着燈光”。但是,在旗幟被摘除後,愛麗舍宮則一口咬定這是“按計劃行事(……)與另外幾個亮起歐盟藍的名勝古迹一樣”。

凱旋門下升起歐盟旗幟,這符合馬克龍的歐洲願景。“2022年應該是歐洲轉折的一年,”他在向法國人發表新年緻辭時這樣說。然而,正如他所說,促進“歐洲主權主義”意味着建立一個聯邦制的歐洲,将兩個主權國家秩序疊加在一起,一個是共同的、中央的,另一個是每個成員國特有的。

“愛國的勝利”?

升起歐盟旗幟,标志着法國1月1日開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結果,它變成了一場關于法國曆史和身份認同的鬥争,并讓人們了解到,在今年4月之前主導法國緊張政治局勢的總統競選活動,将沒那麼簡單。

幾位總統候選人幾乎立刻做出反應,他們為此感到憤怒:從持有極端右翼立場的瑪麗娜·勒龐、埃裡克·澤穆爾、尼古拉斯·杜蓬-艾格南(Nicolas Dupont-Aignan)和弗洛裡安·菲利波特(Florian Philippot),到右派的佩克雷斯。

勒龐和澤穆爾都稱不上歐盟的“粉絲”,于是他們迅速譴責此舉是一次挑釁、暴行,“冒犯了那些為法國而戰的人”。勒龐甚至宣稱向最高行政法院(Conseil d’État)提出上訴。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持相同的立場。一方面,支援“法國退歐”(Frexit)的弗洛裡安•菲利波特要求撤走所有他所謂的“臭名昭著的藍黃相間的抹布”。另一方面,佩克雷斯并沒有要求移除歐洲國旗,而是“莊嚴地要求馬克龍在凱旋門下,在歐盟的旗幟旁邊,重新升起法國國旗”。

這些反對派憤怒的重點是,法國國旗被“取代”了。在共和黨黨内初選中惜敗佩克雷斯的議員埃裡克·喬蒂(ÉricCiotti)甚至在采訪中公開批評馬克龍。“他不喜歡法國,不喜歡它的根、曆史、文化、身份……我并不是說他是反法的,我認為他的視野超越了法國的邊界,他的視野是國際性的、普遍的、無根的,”他補充道,“我是歐洲人,我相信歐洲一體化,,但我首先是個法國人”。

而法國政府和馬克龍的支援者為旗幟的放置進行了辯護,稱在凱旋門紀念的士兵們将慶祝歐盟帶來的幾十年和平。他們指出,巴黎周圍的其他重要紀念碑,包括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和愛麗舍宮,都以藍色的燈光來紀念輪值主席國,卻沒有引發同樣的争論。

在歐盟旗幟被摘下後,以勒龐為首的極右人士歡呼這是一場“愛國的勝利”,但愛麗舍宮否認是屈服于争議。

凱旋門獨升歐盟旗,法國掀起政治風暴

▲2021年12月31日,法國巴黎地标性建築埃菲爾鐵塔點亮歐盟旗幟圖案的燈光。(圖檔來自新華社)

歐洲國旗單獨懸挂是否合規?

事實上,佩克雷斯的請求符合官方建議。“公共建築可以懸挂歐洲旗幟,隻要與法國國旗(1963年5月4日的法令)一起,并且歐洲旗幟被置于法國國旗的右側,”法國國防部同樣規定。

這就是為什麼在2008年法國上一次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兩面旗幟都懸挂在凱旋門下。此外,薩科齊是第一個在官方照片中擺放兩種旗幟的國家元首。

同樣,也是右翼首個提出在國民議會的半圓會場将歐盟旗幟安裝在法國國旗旁,這是2007年7月18日,“人民運動聯盟黨”(共和黨前身)的伯納德·阿科耶(Bernard Accoyer)所提出的建議。但是徒然,直到社會黨的克勞德·巴托隆(Claude Bartolone)擔任國民議會議長和共和黨的傑拉德·拉徹(Gérard Larcher)擔任參議院院長。

一面旗幟的多重象征意義

1955年,歐洲理事會采用了藍色背景上的12顆星星作為旗幟,1985年,它成為了歐共體的旗幟,後來又成為了歐盟的旗幟。是以,并非所有人都對歐盟旗幟的象征意義有着相同的解讀。

在歐洲議員拉斐爾·格魯克斯曼(Raphaël Glucksmann)眼中,它意味着和平——“克服經常使歐洲大陸陷入戰争的不斷加劇的民族主義”。在議員巴斯蒂安·拉肖(Bastien Lachaud)的眼中,它代表着歐盟的意識形态取向,即單一市場内的“普遍緊縮”和“自由和無扭曲的競争”。

是大題小做嗎?

這種辯護似乎忽略了象征意義的力量,尤其是在重大選舉前的悲觀和艱難時期。法國是成員國中對歐盟持懷疑态度最多的國家之一,大多數人認為法國正在衰落。

馬克龍的所有總統競争對手的攻擊,突出了競選中的一個主要分歧:毫不掩飾的親歐盟候選人,即馬克龍,與具有不同程度的歐洲懷疑主義的候選人形成對立。

根據執政黨“共和國前進黨”的内部民調,對歐洲計劃的支援是将馬克龍形形色色的支援者凝聚在一起的粘合劑。而來自競争對手的攻擊似乎意在扼殺馬克龍利用歐盟輪值主席職位來謀求連任的任何企圖。

從表面上看,歐盟旗幟在凱旋門下獨自飄揚所引起的憤怒,是一場小題大做的政治風暴。但它也表明,在接下來的四個月裡,圍繞法國曆史的解讀、歐盟的地位以及種族和宗教多樣性,還有一長串可能存在的分歧,而懸挂旗幟的争議也隻是其中的第一個。(原标題:凱旋門獨升歐盟旗,法國掀起政治風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