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首日,上海外高橋海通碼頭,上百輛裝配有産自重慶的10.1寸汽車屏的上汽大通新能源汽車,從長江與太平洋交彙處的上海港啟程,開啟自己的“越洋之旅”。這批産自江蘇無錫工廠的新能源汽車,最終目的地是歐洲發達國家市場。
上海外高橋海通碼頭“整裝待發”的出口汽車。(新華社通聯照片)
上汽集團副總裁藍青松說,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為海外市場的“香饽饽”,2021年,上汽大通銷往歐洲市場的汽車中,90%為新能源汽車。值得一提的是,在歐洲等發達國家的市場裡,上汽大通的價格都比國内售價高。
“中國制造汽車産品力和品牌力的提升,使得現在的中國汽車可以以高品質高售價赢得海外市場認可。”藍青松說,在挪威市場,EV90 VAN車型售價折合人民币在41萬元到50萬元之間,相比國内售價近乎翻倍。
出口歐洲的上汽大通汽車。(受訪者供圖)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汽車産業的重要集聚地。從重慶的長安汽車,到湖北的東風汽車,安徽的奇瑞汽車、蔚來汽車,再到上海的上海汽車,長江經濟帶不僅彙聚了大量汽車品牌主機廠,也彙聚了顯示屏等各類汽車零部件廠商,這裡生産制造和出口的新能源汽車日漸成為中國出口的“金名片”。
上海市商務委外貿發展處處長尤永生介紹,2021年1至11月,上海汽車出口金額較上年同期增加374.4億元,增長224.5%。
不僅僅是汽車,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産業走廊,長江經濟帶還彙集了我國電子、裝備、石化等現代産業的精華。全球疫情背景下,率先複工複産的中國,許多産品供需兩旺。
跨年夜,上海寶山太平貨櫃有限公司的堆場裡,燈火通明,不少貨代公司和海運公司正在排隊提箱。
“2021年是我從業10年來看到的最火行情。”上海寶山太平貨櫃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進永說,企業生産的集裝箱,大部分裝載的都是長三角外貿企業出口商品,為了緩解集裝箱市場“一箱難求”的緊張局面,企業不僅在生産線上加班加點,還專門投入了5000萬元技改資金,購入數控冷加工裝置、一體化部件生産線、焊接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等裝置,“2021年12月公司的産能達到了2.2萬标準箱,遠遠超過1月時的8500标準箱”。
上海寶山太平貨櫃有限公司堆場内剛下生産線的集裝箱。(受訪者供圖)
産能提升,出口效能也在“跑步”提速。徐進永說,現在,企業的出口退稅在申報送出後的1至2個工作日就能到賬,集裝箱出口通關從以前的4至5個工作日縮短到當天申報、當天放行,“我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效能的提升”。
然而,稀缺的集裝箱、飙升的海運價格等也讓不少企業遭遇了“運力瓶頸”。為此,上海專門設定了市政府海運運力保障和穩增長專班,着力協調解決出口企業國際運輸難題。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介紹,上海支援中遠海運建立中小企業訂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直接服務,還對上海的數百家重點出口企業進行了海運集裝箱需求專項調查,2021年累計幫助企業推薦15334标準箱的運力。
作為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國内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對上海而言,保障國内國際物流通道暢通,從某種意義上就是在積極維護全球産業鍊供應鍊穩定。
資料顯示,2021年1至11月,上海實作外貿進出口總值3.67萬億元,比2020年同期增長16.3%。其中,出口1.41萬億元,增長13.3%;進口2.26萬億元,增長18.3%。
策劃:謝良、姚玉潔、楊進欣
記者:周蕊、龔雯
編輯:王乃水、郭寶江
海報制作:楊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