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借“東方之眼”讓世界了解中國,1月魔都展覽指南出爐

疫情讓我們長距離的移動減少了,卻多了可以靜下來去所在城市的博物館逛逛、看看展覽的時間。每個城市的大小博物館和藝術中心都有定期和不定期的展,當步入其中,仿佛天生帶着與衆不同的氣息,或夢幻,或奇趣……在藝術的暢想世界,感受與衆不同的氣息。

香港蘇富比奢侈品系列「RE(LUX)」拍賣預展首登上海

承接2021年奢侈品銷售額創10億美元新高,蘇富比以跨門類奢侈品系列「RE(LUX)」慶祝新一年來臨。即将于二月份舉行的「RE(LUX)」,荟萃名貴珠寶、鐘表、洋酒烈酒,以及收藏級手袋和球鞋,并透過不同管道如現場及網上拍賣會,以及「Buy Now」網上購物平台出售,迎合迅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及不斷演變的購藏模式。

借“東方之眼”讓世界了解中國,1月魔都展覽指南出爐

「RE(LUX)」拍賣預展将首次于上海舉行,展期為1月11至13日;所有作品将于2月11至17日于香港展出。亮點包括一枚獨一無二的梵克雅寶鑽石、綠寶石及藍寶石蜻蜓胸針;一套頂級翡翠首飾;以及當今炙手可熱的新星——罕見稀有的亞曆山大變色石及碧玺之王帕拉伊巴碧玺。

《浮世之夢-5D沉浸藝術大展》展出近150件浮世繪大師原作

魔都又一個浮世繪大展《浮世之夢》,近日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幕。這個展覽規模空前,有近150件浮世繪大師原作,以及數字影像和全感官的互動體驗。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流行于民間的木刻版畫,脫胎于中國明清木刻版畫。近3個多世紀浮世繪藝術發展史,誕生了多位影響世界近現代藝術發展史的巨匠,如葛飾北齋、喜多川哥磨、歌川廣重等。他們的經典代表作品不僅直接影響了梵高、莫奈等印象派大師的藝術成就,也在很大程度推動了近代藝術門類與文化消費産業發展的跨界融合。

借“東方之眼”讓世界了解中國,1月魔都展覽指南出爐

《浮世之夢》的規模超級大,除了近150件浮世繪大師原版作品,還有融合原創數字藝術影像、高科技投影與特效裝置,在喜馬拉雅美術館2300平米的空間打造沉浸式體驗。此次展出的真迹,除了“浮世繪三傑”葛飾北齋、歌川廣重、喜多川歌麿,還有浮世繪大師鈴木春信、 東洲齋寫樂、歌川豐國、歌川國芳、月岡芳年等著名畫師經典原作,涵蓋了美人繪、役者繪、名所繪等衆多藝術題材。展覽分為“入夢”、“幻夢”、“如夢”三個闆塊,通過原創的浮世繪數字藝術影像,結合全景投影、聲視互動等數字媒體技術,感受藝術作品在沉浸式的場域氛圍與數字影像互動的新體驗。

2021第七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線上啟幕

第七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近日正式線上上啟幕,此次博覽會主題是“雲端手造,溫情蜜意”,在冬季分享手工制作的快樂,感受全國非遺的魅力,将一直延續至1月15日。

博覽會是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文教結合”支援項目,也是文化和旅遊部《“十四五”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劃》中提到的“有影響力的傳統工藝品牌活動”。博覽會由上海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創意設計師協會、上海手造街資訊技術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也是上海大學手造文創實踐基地。

自2015年以來,上海國際手造博覽會已成功舉辦六屆,彙聚全國各地非遺傳承人和世界各國手工品牌,采用展覽展演、體驗課程、創意市集、文化課堂等多元沉浸式展示方式,發揮高校創新力量,為非遺傳承和公衆美育搭建平台。曆屆受到上海市民觀衆的熱情參與,人潮湧動,精彩紛呈,尤其受到親子家庭的青睐,被大家稱為“一個可以玩的博覽會”。

2021年博覽會首次采用線上沉浸式展示方式,分為“數字地圖”和“雲端展廳”兩部分。“數字地圖”采用中國虛拟山脈地圖呈現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傳統工藝精品力作和非遺文創産品;“雲端展廳”采用沉浸式展廳帶您雲遊非遺美育課程和手造體驗空間。

線上博覽會聯合上海各大高中國小校及全國非遺傳承人群,聚焦非遺美育,推出50門“四季美育課程”線上課程及500餘件非遺作品。同時,博覽會以海派非遺為重點,展現長三角傳統工藝振興新面貌,彙聚了雲集南京雲錦、東陽竹編、揚州絨花、安徽竹雕等江南工藝新作。總體上包括全國非遺闆塊、非遺美育闆塊、設計品牌闆塊、國際手工闆塊等。

“公路文化在中國”國民公路318展傳播汽車文化

近日,“公路文化在中國”國民公路318主題展以G318國道建設史料、實地勘測資料、沿途文化集錦結合多輛館藏經典車輛及周邊展品,全方位地展現出了一條以北緯30度為骨骼,以長江為血脈,以國民公路G318為魂的“中國的人文景觀大道”全貌。

G318國道覆寫了1950年開建、十一萬藏漢軍民克服各種困難打通的川藏公路,見證了沿線城鄉的發展變遷,濃縮了新中國艱苦創業的曆程,是一條創業之路。本次展覽以G318國道為主線,從時間上不僅再現了新中國的公路建設史,從空間上還連結起了中國地勢的第三階梯到第一階梯。G318身處北緯30°景觀最密集的地段,有着世界級秉賦的旅行資源,還是人文巡禮和曆史演繹的隧道。而這條國道從上海一大會址到雪域高原的共和國一号工程,更代表着“一路向上,百折不撓”的精神。

借“東方之眼”讓世界了解中國,1月魔都展覽指南出爐

正是因為G318的與衆不同,本次展覽以“東方之眼”概念進行整體設計。從高空俯瞰,展覽整體造型為一隻眼睛的形狀。上海作為中國的“東方明珠”,通過“東方之眼”,可以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從觀衆視角來看,展覽整體造型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巨幅畫卷,展區由序言、汽車文化對話公路文化、 條公路了解中國、318公路旅 地圖、一路向上百折不撓等多個版塊組成。通過具有強公路場景感的圖檔或裝置,呈現公路文化在中國的演變曆史,同時以318國道為主要場景,穿插多感官聲音與影像及實物,沉浸式為觀衆呈現出沿途的壯麗山河、偉大工程、文化風俗等,極具科技感與觀賞性。

萬物的聲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聚焦“物”在藝術中的角色

畢加索、達利、杜尚等重量級大師齊聚,一展看盡現當代藝術史頂配陣容!繼開館大展“時間的形态”常設展之後,西岸美術館攜手蓬皮杜中心精心策劃的現當代藝術史三部曲“時間”、“萬物”、“空間”正式呈現中篇——“萬物的聲音”,聚焦“物”的概念以及其在現代主義曆史中的地位。18 個章節,超過 160 件蓬皮杜中心館藏作品,“萬物的聲音”試圖為好奇“何為藝術”的人們,提供一個最直接的現場體驗。

繼2019年開館大展“時間的形态”後,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将于2021年7月28日至2023年2月5日傾力呈現第二個常設大展“萬物的聲音”,以“物”貫穿叙事,溯源現當代主義史的發展流變。作為中外文化對話交流全新模式的先行者,西岸美術館首創推出國内系統呈現現當代藝術史的“常設展”,與蓬皮杜中心聯手,通過五年三個常設展,以“時間”、“萬物”、“空間”三部曲為公衆全面系統梳理20世紀以來的世界現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 。

借“東方之眼”讓世界了解中國,1月魔都展覽指南出爐

“萬物的聲音”展覽彙集了超過160件蓬皮杜中心館藏力作,以18個展覽章節帶領觀衆深入20世紀初至近年全球化背景下藝術先鋒運動的腹地,以“物”觸碰曆史時代脈搏,沉入聆聽藝術背後的聲音。從立體主義先驅、達達主義與超現實主義的先鋒人物到當代觀念藝術前衛代表,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費爾南·萊熱 (Fernand Léger) 、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曼·雷(Man Ray)、讓·丁格利(Jean Tinguely)、塔蒂亞娜·特羅維 (Tatiana Trouvé)、梁慧圭 (Haegue Yang)等的重要作品按照時間順序鋪陳于西岸美術館展廳1 & 2号。展覽的前半部旨在呈現一個屬于先鋒藝術家的世界,以杜尚創造的“現成品”藝術為代表,讓觀衆看到藝術家如何用創意推翻一切舊程式;展覽的後半部則透過波普藝術家、新現實主義和激浪派運動的成員的視野再現在消費主義盛行下,“物”在藝術中的角色。

多元性、罕見性、連貫性和相關性是常設展的四大亮點。作為現當代藝術一次萬花筒式的巡禮,“萬物的聲音”呈現了藝術品和藝術家面貌的多元性,由畫家、作家、雕塑家、導演、攝影師、設計師、建築師等依托豐富媒介創作的作品将颠覆人們對藝術的固化了解。值得一提的是,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這兩個在藝術史上影響深遠的流派皆發轫或蓬勃于百年前的今天,本次展覽前所未有地集結了該流派的一衆領軍人物。常設展重視策展理念,關注内容和邏輯的連貫性,力圖讓展覽化作一本清晰且直覺的藝術史教科書,為觀衆提供可持續的藝術學習平台。比如,常設展三部曲的上篇“時間的形态”曾展出杜尚于1913年創造的首件“現成品”藝術《自行車輪》,而在中篇“萬物的聲音”中,觀衆将看到藝術家于1917年創作的另一件“現成品”藝術代表作《帽架》,進一步了解杜尚從日常消費品的角度對藝術價值及藝術姿态提出的質疑。展覽的尾聲則以當代藝術家紀堯姆·比伊爾(Guillaume Bijl)的《鏡子展廳》和帕維爾·阿瑟曼(Pawe Althamer)的《彩虹》裝置作品落腳于與當下密切相關的“消費主義”和“全球化”議題,邀請觀者對社會現狀及經濟模式展開反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