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聽車主向我抱怨充電樁安裝難的問題,心情都很沉重。今年,威馬汽車傳遞了4萬多輛車,但随車配送的充電樁卻有近2萬根送不出去。”近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在回複廣州一位威馬W6車主抱怨小區物業拒絕為其安裝充電樁的訴求時這樣表示。沈晖的話再次道出了長久以來困擾電動汽車車主的問題——私人充電樁難進小區,進而導緻車主“搶樁”等問題愈演愈烈。
(文丨本報實習記者 楊梓)
新老小區各有“拒樁”理由
“電動汽車有無私人充電樁的使用體驗差異巨大。”不少電動汽車車主直言。
目前主流車型搭配的交流慢充樁功率多為7kW,而部分老舊小區确實存在電容不夠的問題,緻使無法安裝充電樁。以北京為例,在1.2萬個居民小區中,有2700個是老舊小區,戶均停車位不足0.5個,近40%的私人電動汽車車位不具備安裝充電樁的電容條件。若對老舊小區電容進行改造更新,将涉及額外增加電力裝置的費用由誰承擔等問題。
即使是在一些建立小區,安裝私人充電樁也不順暢,物業通常會以不安全、需取得其他業主同意等為由拒絕安裝,甚至有部分小區物業以裝置管理費等為由,向車主收取上千元不等的費用。
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11月,該聯盟采樣了38.1萬條未随車配建充電設施原因的資料,其中集團使用者自行建樁、居住地沒有固定停車位、居住地物業不配合三個因素是未随車配建充電設施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為48.6%、10.3%、9.9%,合計68.8%;工作地沒有固定車位、報裝難度大、使用者選用專用場站充電及其他原因占比為31.2%。
記者日前緻電北京某小區物業咨詢充電樁安裝相關事宜,一位負責人表示,小區同意安裝充電樁,但需在地下車庫有固定車位且靠牆或柱子。随後,記者緻電一2017年建成的小區物業,則被告知:“私人充電樁屬于私人物品,且電動汽車充電有自燃危險,安裝可能遭到其他業主投訴。”
事實上,早在2016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釋出的《關于加快居民區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明确規定,在居民區充電基礎設施安裝中,物業服務企業應配合業主或其委托的建設機關,及時提供相關圖紙資料,積極配合并協助現場勘查、施工。但事實表明,上述規定很難落地執行。
公共充電樁分布不均且使用率低
同時,上述小區物業負責人以安全為由建議記者選擇附近的公共充電樁充電。當記者詢問附近公共充電樁的數量時,該負責人表示:“附近應有2個,大家都去那裡充電。”因無法安裝私人樁,電動汽車車主隻能選擇公共充電樁,并支付增加的服務費、停車費等費用,進而提高了用車成本。
那麼,公共充電樁的建設情況如何?據統計,截至2021年11月,我國公共充電樁共109.2萬台,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其中廣東16.9萬個、上海10萬個、北京9.5萬個,江蘇9.4萬個,浙江8萬個。同時,不少地區存在公共充電樁分布不合理、車主需“搶樁”充電等問題。如2021年國慶期間新能源汽車在高速排隊4小時充電的新聞沖上熱搜。
“前期選址、場站等布局不太合理,以及車樁不适配等問題,影響了車主的使用感受。”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技術和認證部主任劉锴表示。同時,有資料顯示,由于公共充電樁分布不均,導緻平均使用率不足10%。
需更多激勵政策持續引導
截至2021年9月,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78萬輛,車樁比為3.05:1。雖然車多樁少,但令衆多車主焦慮的充電問題絕非通過增加充電樁數量就能解決。随着新能源汽車全面市場化來臨,日益增長的車輛規模勢必有更大的充電需求,充電難、“搶樁”等問題将更加凸顯。那麼,充電作為電動汽車最廣泛的補能方式,小區作為電動汽車最重要的充電場所,如何打通充電“最後一公裡”?
為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2021年5月20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組織起草的《關于進一步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創新居住社群充電服務商業模式。鼓勵充電營運企業或居住社群管理機關接受業主委托,開展居住社群充電樁“統建統營”,統一提供充電樁規劃、建設、營運與維護等有償服務,提高充電樁安全管理水準和綠電消費比例。同時,鼓勵“臨近車位共享”“多車一樁”等新模式。
一位業内人士曾向記者表示,充電樁進小區不僅需多方通力合作解決,還要出台更多激勵政策持續引導。“有關部門應盡早制定相關規定,明确車主、物業、充電樁經銷商、電網公司等各方權責。同時,可以給物業公司一定的管理權及合理的利益,使其更好地配合小區充電樁安裝和後期的運維監管,并及時發現有問題的充電樁。”
上述人士強調,對于部分老舊小區因電容不足而無法建立充電樁的問題,建議不可強行安裝,確定安全。同時,小區不應建快充樁,電動汽車也不要滿充,防止過充,并推廣充電安全監控管理。此外,車企等還可以通過與物業合作經營等方式,在一些老舊小區嘗試以公共充電樁代替私人充電樁。
End
歡迎分享給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國能源報(ID:cnenergy)
編輯丨李慧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