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張學良是積極的抗日分子,是發動“西安事變”的關鍵人物,他是促使國共進行第二次合作,主張對外抗日反對内戰的民族英雄。唐德剛曾說過,他是個能把花花公子、政治家、軍事家三個行業做的如魚得水的人,是以人們不僅僅隻關心他的軍事經曆,還關心着他的生活、家庭的方方面面。張學良無疑是個花花公子,他一生有許許多多的女人。而他的原配妻子,可能大家并不了解,便是——于鳳至。

于鳳至出生于富商之家,在發生西安事變後,一直默默的陪伴着張學良,而後被查出乳腺癌,到美國求醫,病好後在美國努力賺錢,靠一己之力養活三個子女,她是個堅強、溫柔的女人,哪怕到最後都沒有得到張學良的關心,但她還是憑借着堅強的意志,努力撫養着孩子們。這也是她的長女張闾瑛為何擁有和父親截然不同的人生的原因。張闾瑛,1916年出生。張學良曾把幾個孩子送到湖社學習作畫,張闾瑛有着極好的天賦和學習能力,有齊白石這樣的名師指導,張闾瑛更是有着極強的繪畫能力。1933年,張闾瑛随父親到美國,并在這裡留學,也是在這裡,她遇到了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的丈夫——陶鵬飛。
陶鵬飛是東北大學的畢業生,是中美聯誼會的會長,他并非是有權有勢的官商家庭出生,隻是一介布衣。但由于兩人有同樣的志趣和意向,張闾瑛深深愛上了這個男人。她曾拒絕了與銀行家及富商的孔祥熙的兒子聯姻的機會,她說過,她對物質生活和不勞動就獲得的财富并不向往。結婚後的二人婚姻幸福、和睦、美滿。他們自己鑽研語言并學習,長期在美國定居,互相陪伴,二人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而這和她父親所持有的思想是完全不一緻的。而在母親于鳳至身體不适的時候,張闾瑛便處理好手頭事務,馬上趕到母親身邊來幫忙。在美國的日子裡,若是沒有張闾瑛的一次次的陪伴與關心,于鳳至恐怕無法戰勝一次次病魔。這一點,母女二人是極其相似的,她繼承了母親的溫柔、孝順。
1990年,張學良被全面恢複人身自由。于是在今後的每一年,張闾瑛都會飛到台灣去看望父親。現如今,張闾瑛已經103歲高齡了,而她的那句“要嫁就要嫁布衣”的話還深深影響着我們,她和父親截然不同的人生也帶給了我們啟示與思考。